2012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押题密卷(13)
-
第 43 题 如何理解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
-
第 41 题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
第 42 题 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
第 39 题 卢梭的教育代表作《爱弥尔》宣扬了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
- 正确
- 错误
-
第 40 题 课程实施中的基本问题有哪些?
-
第 36 题 中小学教师应当具备的知识方面的素养要求就是指对学科专业知识的精通。( )
- 正确
- 错误
-
第 37 题 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学校是骑士学校。( )
- 正确
- 错误
-
第 38 题 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一种文化现象。( )
- 正确
- 错误
-
第 34 题 赫尔巴特的《大教学论》的发表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的学科发展起来了。( )
- 正确
- 错误
-
第 35 题 组织教学只是在上课开始时进行的。( )
- 正确
- 错误
-
第 33 题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
- 正确
- 错误
-
第 31 题 教学无论效果怎样,都具有教育性。( )
- 正确
- 错误
-
第 32 题 备课就是写教案。( )
- 正确
- 错误
-
第 29 题 课堂教学中有交流传递可分为( )。
- A.提问方式
- B.程序学习方式
- C.小组学习方式
- D.研究方式
- E.讨论方式
-
第 30 题 不同的文化背景可以有相同的教育目的。( )
- 正确
- 错误
-
第 28 题 中小学教育评价的内容包括以下哪几方面?( )。
- A.学生发展评定
- B.管理水平评价
- C.学生活动效果评价
- D.教师授课质量评价
- E.课程和教材评价
-
第 26 题 学校与企业的区别表现在( )。
- A.设置目的上的不同,育人与盈利之别
- B.手段不同
- C.与政府关系不同
- D.产出不同
- E.“生产”过程及内容不同
-
第 27 题 根据教学的任务,可将课分为( )。
- A.新授课
- B.巩固课
- C.技能课
- D.检查课
- E.练习课
-
第 24 题 教育目的的制定要考虑到哪些客观条件?( )
-
第 25 题 下列哪些教育家对分科课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
-
第 23 题 孔子的教育主张包括( )。
- A.兼爱
-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C.有教无类
- D.教学相长
- E.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第 22 题 关于综合课程,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是由两门或两门以上相邻学科的知识渗透、融合而成的课程
- B.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与统一性
- C.是基于各门学科内在联系编制而成的课程
- D.它是针对学科课程而言的
- E.可以取代学科课程
-
第 14 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使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 )。
- A.学校教育
- B.高新技术的应用
- C.科学理论的产生
- D.完善的社会制度
-
第 15 题 泰勒提出了教育目标的表述方式的主张有别于以往的做法,做到了目标后的行为及能在生活中运用的范围。他采用的表述方式是( )。
-
第 21 题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张( )。
-
第 12 题 实施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
-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 B.课外校外活动
- C.劳动
- D.共青团活动
-
第 13 题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 )文化。
- A.观念和制度
- B.精神或观念
- C.组织和制度
- D.物质
-
第 9 题 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
- A.关键
- B.基础
- C.内容
- D.途径
-
第 11 题 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产生于生产劳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提倡教劳结合,教育科学的方法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这一观点是( )的认识。
- A.实用主义教育学
- B.制度教育学
- C.实验教育学
- 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
第 10 题 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
- A.权利
- B.威严
- C.权威
- D.人格力量
-
第 7 题 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特征的是( )。
- A.课程目标
- B.课程标准
- C.教学计划
- D.培养目标
-
第 8 题 下列哪一说法是夸美纽斯的观点?( )
- A.美德是否可教
- B.教学的教育性
- C.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 D.“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即教育
-
第 4 题 ( )的基本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A.练习法
- B.实验法
- C.实习作业法
- D.参观法
-
第 6 题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 )和行为方式。
- A.精神面貌
- B.思想观念
- C.抽象思维
- D.理性思考
-
第 5 题 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
-
第 2 题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是( )。
-
第 3 题 “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依据是人的身心发展的( )。
- A.阶段性
- B.个别差异性
- C.顺序性
- D.不均衡性
-
第 1 题 在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有两种领导方式运用得比较多,一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另一种是( )的领导方式。
- A.“学生中心”
- B.“教师中心”
- C.“德育中心”
- D.“集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