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押题密卷(8)
-
第 41 题 有些教师说,他们没有学过教育学,但一样办了几十年教育,还有些教师说,孔子没有学过教育学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万世师表。你认为上述观点正确吗?运用所学原理进行分析。
-
第 39 题 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
第 40 题 试述成熟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
-
第 38 题 班主任在召开主题班会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
第 37 题 班级规章制度的组成要素有哪些?
-
第 36 题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
第 34 题 当代世界教育改革趋势( )。
- A.教育民主化
- B.教育多元化
- C.教育技术现代化
- D.教育全民化
- E.教育终身化
-
第 35 题 决定教育事业发展的直接和最终的因素是( )。
- A.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水平
- B.教育投资
- C.领导者的意志
- D.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E.文化发展水平
-
第 32 题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
- A.认识活动
- B.实践活动
- C.交往活动
- D.课堂活动
- E.课外活动
-
第 33 题 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 A.个体本位论
- B.社会本位论
- C.资本主义制度
- D.社会主义制度
- E.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
第 29 题 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部分是( )。
- A.组织教学
- B.检查复习
- C.讲授新教材
- D.布置课外作业
- E.组织课外活动
-
第 30 题 课程标准的基本构成有( )。
- A.课程目标
- B.实施建议
- C.前言
- D.附录
- E.内容标准
-
第 31 题 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包括( )。
- A.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
- B.精深的学科知识
- C.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 D.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 E.宽厚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知识和管理科学知识
-
第 27 题 学生的受教育权主要有( )。
- A.身心健康权
- B.学习权
- C.公正评价权
- D.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
- E.人身权
-
第 28 题 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
- A.1856年
- B.1860年
- C.1862年
- D.1866年
- E.1870年
-
第 26 题 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第一要务是( )。
- A.“素质教育”
- B.“科教兴国”
- C.实施全民教育
- D.“人才强国”
- E.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
第 24 题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哪部代表作中?( )
- A.《大教学论》
- B.《大学》
- C.《理想国》
- D.《爱弥尔》
- E.《普通教育学》
-
第 25 题 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在( )。
- A.间接性与简捷性
- B.直观性与巩固性
- C.交往性与实践性
- D.教育性与发展性
- E.引导性与指导性
-
第 23 题 德育的构成包括( )。
- A.道德教育
- B.政治教育
- C.思想教育
- D.法治教育
- E.心理健康教育
-
第 22 题 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
- A.目标评价模式
-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 C.CIPP评价模式
- D.CSE评价模式
- E.赞赏评价模式
-
第 19 题 我国新课程的课程评价强调( )。
- A.课程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 B.课程评价的对象应是多元的
- C.课程评价必须对实现教育目的做出贡献
- D.课程评价的对象是课程内容
- E.课程评价的直接意义是对被评价的课程提出质疑并为改进课程指明方向
-
第 20 题 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有( )。
- A.自主性
- B.实践性
- C.逻辑性
- D.开放性
- E.生成性
-
第 21 题 《学记》中说:“学不躐等”。下列哪一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
- A.巩固性原则
- B.直观性原则
- C.因材施教原则
- D.循序渐进原则
- E.启发性原则
-
第 17 题 根据课程任务,课程分为下列类型( )。
- A.研究型课程
- B.知识型课程
- C.技能型课程
- D.基础型课程
- E.拓展型课程
-
第 18 题 各国学校教育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下列典型学制类型( )。
- A.双轨制学制
- B.六三三学制
- C.单轨制学制
- D.分支制学制
- E.壬寅学制
-
第 15 题 目标评价模式最为关键的步骤是( )。
-
第 16 题 学校德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是( )。
-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 B.课外校外教育活动
- C.学校团队活动
- D.班主任
- E.班会
-
第 14 题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 C.相互促进的关系
- D.相互包容的关系
-
第 12 题 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这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 A.阶段性
- B.顺序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
第 13 题 教师专业化的尝试始于( )。
-
第 10 题 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
- A.洛克
- B.斯宾塞
- C.赫尔巴特
- D.杜威
-
第 11 题 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的是( )。
- A.外铄论
- B.内发论
- C.遗传决定论
-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
第 9 题 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 )。
- A.强调德育的外在强制性
- B.注意功能实现的间接性
- C.注重个体的享用性
- D.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
-
第 7 题 考试的核心环节是( )。
- A.选择题型
- B.命题
- C.确定评分方法
- D.阅卷
-
第 8 题 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
- A.遗传
- B.环境
- C.教育
-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
第 6 题 不是以教学过程的某人构成因素为中心,而是直接从教学目标、任务出发,综合展开的教学策略属于( )。
- A.内容型
- B.形式型
- C.方法型
- D.综合型
-
第 5 题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
第 4 题 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
- A.认知模式
- B.体谅模式
- C.社会模仿模式
- D.说理教育模式
-
第 3 题 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
-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无歧视原则
-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无歧视原则
-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 D.无歧视原则、放任儿童意愿原则
-
第 2 题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 )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
第 1 题 关于课程目标的水平研究最为著名的是( )。
- A.杜威
- B.泰勒
- C.布卢姆
- D.布鲁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