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押题密卷(11)
-
第 45 题 二战后世界教育改革运动后出现了哪些新的教学方法?你是如何理解并运用的?
-
第 43 题 学生有哪些本质属性?
-
第 44 题 简述一个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特征。
-
第 41 题 简述学生的本质。
-
第 42 题 教师编写课时计划(教案)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
第 40 题 教育学
-
第 38 题 地方课程
-
第 39 题 课程设计
-
第 37 题 德育模式
-
第 36 题 校园文化
-
第 35 题 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__________和教科书,其中,教学大纲一般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基本部分构成。
-
第 34 题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__________而采用的方法。
-
第 33 题 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数,课可以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
第 32 题 _________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
-
第 31 题 _________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
-
第 30 题 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_________是教育的本质和真谛。
-
第 28 题 文明习惯的教育属于__________素质教育。
-
第 29 题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是:__________包__________。
-
第 26 题 失明者通过听觉、触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这是身心发展的__________规律。
-
第 27 题 17、18世纪以后,出现了职业的科学家,出现了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被称为_________。
-
第 24 题 班级授课制的五个固定是指( )。
- A.学生固定
- B.教师固定
- C.内容固定
- D.时间固定
- E.场所固定
-
第 23 题 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 )。
- A.以教师为中心
- B.以儿童为中心
- C.在人格上,学生与教师是平等的
- D.在社会道德上,师生关系是相互促进的
- E.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
-
第 25 题 小班教学体现教育公平,保证教学质量,在实施中应注意( )。
- A.教师包班而不分科任教
- B.因材施教
- C.学生机会均等
- D.责任明确
- E.分层管理
-
第 22 题 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 )。
- A.个别教学制
- B.班级授课制
- C.分组教学
- D.道尔顿制
- E.设计教学法
-
第 21 题 探究—研讨法十分注重儿童不同发展阶段认识的不同特征,形成了突出的教学特点( )。
- A.从具体材料引发学习经历
- B.充分利用各种艺术手段
- C.通过集体交流和研讨促进学习
- D.鼓励学生的语言表达
- E.肯定学生在学习中所犯错误的意义
-
第 18 题 学校精神文化分解为四种基本成分( )。
- A.认知成分
- B.情感成分
- C.价值成分
- D.理想成分
- E.理性成分
-
第 20 题 近代社会引起了教育的巨大变化,其表现包括( )。
- A.公立教育系统的建立
- B.教育的世俗化
- C.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
- D.教育的终身化
- E.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
第 19 题 中国教师的资格条件必须包括以下要件( )。
-
第 16 题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是( )。
- A.无阶级性
- B.为生产劳动服务
- C.在社会生活中进行
- D.教育手段极端简单
- E.在特定场所进行
-
第 17 题 教育目的为受教育者指明了( )。
- A.发展方向
- B.发展原则
- C.发展结果
- D.发展速度
- E.发展阶段
-
第 14 题 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丰富的是( )。
-
第 15 题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 )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普遍的矛盾。
- A.学生已有品德水平
- B.教师的道德教育水平
- C.学生被期望的品德发展水平
- D.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
-
第 13 题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 A.个别教学
- B.课外教学
- C.现场教学
- D.课堂教学
-
第 11 题 ( )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做出了贡献。
- A.洛克
- B.裴斯泰洛齐
- C.卢梭
- D.亚里士多德
-
第 12 题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
-
第 9 题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 A.内容改革
- B.方法改革
- C.课程改革
- D.途径改革
-
第 10 题 素质教育是以( )为重点的教育。
- A.面向全体学生
- B.培养创新精神
-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
第 8 题 “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在19世纪初的( )。
- A.德国
- B.法国
- C.英国
- D.美国
-
第 7 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
- B.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才能转化
- C.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主要放在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
- D.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
-
第 5 题 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 )。
- 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 B.目标一致的原则
- C.可接受性原则
- 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
第 6 题 ( )标志着课前的准备,也是上课时的备忘录。
- A.教案
- B.课时计划
- C.教学方法
- D.课题计划
-
第 4 题 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称为( )。
- A.德育
- B.智育
- C.美育
- D.体育
-
第 2 题 “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这是( )的言论。
- A.卢梭
- B.洛克
- C.康德
- D.柏拉图
-
第 3 题 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 )
- A.信度
- B.难度
- C.区分度
- D.效度
-
第 1 题 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 )。
- A.间接地获得知识
- B.获得间接经验
- C.有教师帮助去获得知识
- D.有同学帮助去获得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