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全真模拟试卷(2)
- 
				
第 39 题 简述学生文化的特征。
 - 
				
第 40 题 阐述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的教育措施。
 - 
				
第 37 题 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
 - 
				
第 38 题 简述在教学实践中正确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 
				
第 35 题 简述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 
				
第 36 题 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有哪几种观点?
 - 
				
第 34 题 师生关系
 - 
				
第 32 题 课程设计
 - 
				
第 33 题 教育者
 - 
				
第 31 题 学校教育
 - 
				
第 30 题 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__________的关系。
 - 
				
第 29 题 __________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操作仪器设备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
 - 
				
第 27 题 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无意识的模仿,属于__________说。
 - 
				
第 28 题 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成三种类型,即权威型、民主型和__________。
 - 
				
第 25 题 教学的一般任务包括: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关注学生的__________发展。
 - 
				
第 26 题 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__________。
 - 
				
第 24 题 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术性课程和__________课程。
 - 
				
第 23 题 中小学教育评价的基本步骤主要包括:建立评价目标、__________、收集评价信息、报告评价结果。
 - 
				
第 22 题 近年来,人们认识到情感、意志、兴趣等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这方面的因素被称为__________。
 - 
				
第 20 题 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 )。
- A.建立班集体
 - B.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
 - C.评定学生操行
 - D.指导本班班委会、共青团、少先队的工作
 
 - 
				
第 21 题 道德认知、__________、意志的养成是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 
				
第 19 题 为了分班、分组的目的所进行的测验是( )。

 - 
				
第 18 题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 )。
- A.知识的传授者
 - B.知识的接受者
 - C.教学的组织者
 - D.行为的示范者
 
 - 
				
第 17 题 从微观的具体教学过程的角度来看教学组织,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分为( )。
- A.班级授课组织和个别化教学组织
 - B.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凯勒计划
 - C.同步学习、分组学习、个别学习
 - D.提示型、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型、自主型
 
 - 
				
第 16 题 教育具有的特殊功能是( )。

 - 
				
第 15 题 我国近代学制创建于( )。

 - 
				
第 13 题 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中( )。
- A.情是关键
 - B.知是关键
 - C.行是关键
 - D.意是关键
 
 - 
				
第 14 题 作为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
- A.隐私权
 - B.身心健康权
 - C.人格尊严权
 - D.受教育权
 
 - 
				
第 11 题 “拔苗助长”违背的教学原则是( )。
- A.直观性原则
 - B.巩固性原则
 - C.循序渐进原则
 - D.因材施教原则
 
 - 
				
第 12 题 属于教学策略特征的是( )。
- A.引导性
 - B.现实性
 - C.综合性
 - D.科学性
 
 - 
				
第 8 题 一所学校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影响所有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的定势,称之为( )。
- A.学校
 - B.学校规章
 - C.学校仪式
 - D.学校传统
 
 - 
				
第 10 题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是( )。
- A.遗传素质
 - B.环境
 - C.学校教育
 - D.以上三点均正确
 
 - 
				
第 9 题 盲人的听觉一般都比较灵敏。这一现象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中的( )
- A.顺序性规律
 - B.阶段性规律
 - C.不平衡性规律
 - D.互补性规律
 
 - 
				
第 7 题 教育的文化功能受( )因素的影响。
- A.社会经济制度
 - B.社会生产力水平
 - C.科学技术
 - D.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
 
 - 
				
第 6 题 我国历史上,把教师纳入“天、地、君、亲”的序列的人是( )。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老子
 
 - 
				
第 3 题 性的成熟是一个人生长过程中生理发育极为重要的特征,这个特征出现时期是在( )。
- A.童年期
 - B.少年期
 - C.青年期
 - D.成人期
 
 - 
				
第 4 题 在安排课表时要充分考虑到各门学科之问的相互影响的性质和特点,促进课程之间的积极影响,防止消极现象的发生,这是安排课表的( )。
- A.迁移性原则
 - B.整体性原则
 - C.适宜性原则
 - D.系统化原则
 
 - 
				
第 5 题 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潮被称为( )。
-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 
				
第 1 题 课程是构成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以下选项不属于课程设计的范畴的是( )。

 - 
				
第 2 题 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根本问题是( )。
- A.价值取向问题
 - B.个人发展问题
 - C.思想方法问题
 - D.社会发展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