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2年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全真模拟试卷(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第 39 题 试论述有意义学习的主要条件。

  2. 第 37 题 教师在运用直观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做好词与形象的配合?

  3. 第 38 题 试论述青年初期的心理特点。

  4. 第 34 题 简述教学环境及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5. 第 36 题 如何提高测验的信度?

  6. 第 35 题 学习的心理实质是什么?

  7. 第 32 题 学习准备

  8. 第 33 题 复述策略

  9. 第 31 题 学习策略

  10. 第 30 题 心理发展有__________、定向性与顺序性、__________。

  11. 第 29 题 皮亚杰认为,守恒是__________阶段儿童具备的能力。

  12. 第 27 题 根据动机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身心状态三种因素中,属于可控的内在因素的是__________。

  13. 第 28 题 动机有激活、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个基本功能。

  14. 第 26 题 上完汉语拼音课后接着上英语字母课,英语字母学习对汉语拼音学习的干扰称为__________抑制。

  15. 第 24 题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上分为他律道德和__________。

  16. 第 25 题 __________是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奠基人。

  17. 第 22 题 心理学家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__________三个发展阶段。

  18. 第 23 题 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者发展心理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为__________。

  19. 第 21 题 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主张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__________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20. 第 20 题 何种迁移理论认为迁移是具体的,而非一般的?(  )

    • A.形式训练说
    • B.共同要素说
    • C.经验类化说     
    • D.关系转换说
  21. 第 17 题 现代迁移理论认为迁移的发生与以下哪一项有关(  )。

    • A.认知结构
    • B.经验内化     
    • C.两种活动的相似性
    • D.对事物关系的认识
  22. 第 19 题 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青少年时期属哪个人格发展阶段(  )。

    • A.自主感对羞耻感
    • B.主动感对内疚感
    • C.勤奋感对自卑感
    •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23. 第 18 题 根据加涅的学习层级分类理论,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实验中的学习属于(  )。

    • A.信号学习
    • B.刺激—反应学习
    • C.连锁学习
    • D.辨别学习
  24. 第 16 题 根据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被称为天才的人,其智力必须超过(  )。

    • A.100
    • B.120
    • C.140
    • D.130
  25. 第 15 题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针对所学内容画出网络关系图,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 A.元认知策略
    • B.认知策略
    • C.资源管理策略
    • D.复述策略
  26. 第 14 题 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

    • A.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 B.斯坦福一比纳量表     
    • C.托兰斯创造思维测验
    • D.芝加哥大学创造性测验
  27. 第 12 题 布鲁纳在1994年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总结为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以及(  )。

    • A.社会文化研究
    • B.家庭环境研究
    • C.学校环境研究     
    • D.班级气氛研究
  28. 第 13 题 布鲁纳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是(  )。

    • A.转化
    • B.获得
    • C.评价
    • D.同化
  29. 第 10 题 “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提出者是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教育心理学家(  )。

    • A.皮亚杰
    • B.班杜拉
    • C.弗洛伊德
    • D.维果斯基
  30. 第 11 题 在早期的迁移理论中,提倡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的共同要素说是谁提倡的(  )。

    • A.桑代克
    • B.贾德
    • C.奥苏伯尔
    • D.安德森
  31. 第 9 题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

    • A.学生的学习
    • B.教师的教学     
    • C.学与教
    • D.教育与环境
  32. 第 8 题 关于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分类,按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可分为(  )。

    • A.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 B.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 C.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
    • D.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33. 第 6 题 数学家高斯少年时自己发现了用首尾相加,将连加变为乘法的方法,快速解决1~100的连加问题是一种(  )。

    • A.真创造     
    • B.假创造
    • C.种创造
    • D.类创造
  34. 第 7 题 在一套智力测验量表里,包括了三个分测验的智力量表是(  )。

    • A.斯坦福—比纳量表     
    • B.推孟—比纳量表
    • C.瑞文量表
    • D.韦克斯勒量表
  35. 第 5 题 人脑对从前感知过但当时不在眼前的活动的反映是(  )。

    • A.感知
    • B.表象
    • C.概念
    • D.命题
  36. 第 3 题 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  )。

    • A.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结果的类型
    • B.教学媒体
    • C.教师的爱好
    • D.“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37. 第 4 题 “杀鸡吓猴”的教育效应所反映的现代心理学理论是(  )。

    • A.强化原理
    • B.认知失调说
    • C.从众说
    • D.观察学习说
  38. 第 1 题 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是(  )。

    • A.幼儿期
    • B.成年期     
    • C.儿童期
    • D.青春期
  39. 第 2 题 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

    • A.陶行知
    • B.廖世承
    • C.潘菽
    • D.蔡元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