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四川省2012年4月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B级》真题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试述班级组织的功能。

  2. 简述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基本原则

  3. 试述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4. 简述学生失范行为产生的学校教育原因

  5. 简述经济发展对课程变革的影响

  6. 简述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

  7. 个体内差异评价法

  8. 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的策略

  9. 简述教育对政治的正向功能

  10. 学校教育制度

  11. 教学设计

  12. 隐性课程

  13. 体育

  14. 教师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包括   【   】 

    • A.确定问题   
    • B.分析问题   
    • C.拟定方案 
    • D.实践尝试   
    • E.反馈评价
  15. 当代世界教育思潮的宏观演变包括   【   】 

    • A.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关心” 
    • B.从科学主义到推出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 
    • C.从经济主义到推出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 
    • D.从国家主义教育到国际化教育 
    • E.从终身教育到阶段性教育
  16. 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  【   】 

    • A.稳定性和不变性   
    • B.顺序性和阶段性   
    • C.均衡性 
    • D.整体性   
    • E.个别差异性
  17. 学生认知学习的评价方法包括   【   】 

    • A.测验   
    • B.行动观察   
    • C.整体印象 
    • D.表演评价   
    • E.实验
  18. 在学生中最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有   【   】 

    • A.恐怖   
    • B.焦虑   
    • C.退缩
    • D.攻击   
    • E.自杀
  19. 教育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   】   

    • A.实验   
    • B.个案研究   
    • C.经验总结   
    • D.调查
  20. 学生情感学习评价较多使用   【   】   

    • A.问卷法   
    • B.作品表现法   
    • C.量化评价法   
    • D.终结性评价法
  21. 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和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   

    • A.道尔顿制    
    • B.活动课时制      
    • C.特朗普制   
    • D.文纳特卡制
  22. 为了谋取个体或群体的功利性利益而产生的失范行为属于   【   】   

    • A.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   
    • B.目的型失范行为   
    • C.情感型失范行为   
    • D.传统型失范行为
  23. “产婆术”的创立者是 【   】 

    • A.苏格拉底 
    • B.柏拉图
    • C.亚里士多德 
    • D.昆体良
  24. 学生的本质特点包搀 【   】 

    • A.以系统学习与间接经验为主
    • B.以获得直接经验为主
    • C.是被动的加工对象 
    • D.缺乏明显的发展特征
  25. 核心课程主张 【   】 

    • A.以儿童为中心 
    • B.以学科为中心
    • C.由外向内呈现课程内容
    • D.以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为中心
  26. 活动课程的主要缺点包括 【   】 

    • A.儿童缺乏学习的自觉性 
    • B.儿童缺乏动手操作的机会
    • C.儿童获得的知识欠缺系统性
    • D.儿童缺乏广泛的学习空间
  27. 教师的最基本形象是 【   】 

    • A.文化形象 
    • B.人格形象
    • C.道德形象 
    • D.园丁形象
  28. 我国现行学制属于 【   】 

    • A.多向型学制 
    • B.单轨学制
    • C.双轨学制 
    • D.分支型学制
  29. 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   】 

    • A.癸卯学制 
    • B.壬寅学制
    • C.壬戌学制 
    • D.壬子癸丑学制
  30. 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是   【   】  

    • A.《老子》 
    • B.《传习录》
    • C.《师说》 
    • D.《学记》
  31.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   】 

    • A.夸美纽斯和赫尔巴特 
    • B.杜威和克伯屈
    • C.洛克和卢梭 
    • D.赞可夫和凯洛夫
  32. 我国的学校产生于   【   】 

    • A.公元前l000多年前   
    • B.公元前l500多年前
    • C.公元前2000多年前
    • D.公元前2500多年前
  33. 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概念最早见于   【   】

    • A.《大学》   
    • B.《中庸》
    • C.《孟子·尽心上》
    • D.《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