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下半年江西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专家命题预测(4)
-
义务教育阶段利用考试选拔新生、开设重点班,有违( )。
- A.教育公平
- B.教育民主
- C.教育现代化
- D.教育终身化
-
“学校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这种处分主要是指( )处分。
- A.行政
- B.民事
- C.刑事
- D.违宪
-
下列符合新《义务教育法》规定的是( )。
- A.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 B.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
- C.国家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
- D.国家实行教科书审定制度
-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 题。
江西赣州市教育局于2006年暑假前夕下发通知,明确要求:任何小学和初中都不得以考试方式选拔新生。可在该市的某县县城的几所学校,初一新生进行考试在当地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赣州市教育局出台文件明确提到,要“叫停”学校里的快慢班、重点班、尖子班、提高班、实验班、特长班、兴趣班等。可在该市的部分县城中学,却在初一新生的招生简章中明确标明了要分重点班。
案例中,部分县城中学划分重点班,违反了(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 B.《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
对于像曹某这样的学生,班主任应该怎样进行教育?( )
- A.充分了解学生的自身情况
- B.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 C.进行赏识教育
- D.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批评教育
-
下列有关刘老师的做法叙述错误的是( )。
- A.体现了班级管理的民主性原则
- B.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 C.违反了《教育法》的相关规定
- D.体现了家庭和学校相互协调的原则
-
根据《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班主任应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 B.班主任应营造民主和谐、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
- C.班主任工作应体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
- D.班主任有权批评教育学生,对于情形恶劣的可以劝退
-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 题。
曹某是某学校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一天下午,家长接到孩子打来的电话,叫家长马上到学校去一趟。家长来到学校后,班主任刘老师告知家长:班里进行了一次投票,曹某和另外一名学生被同学选为最差的学生;让家长来,就是想叫家长赶紧想办法把曹某转走。事后,曹某留下一封信后离校出走了。
材料中,刘老师采用投票的方法区分好差生,这种做法你是否赞成?( )
- A.赞成
- B.不赞成
- C.无所谓
- D.不知道
-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学说。 ( )
- 正确
- 错误
-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 ( )
- 正确
- 错误
-
教育并不能生产物质产品,所以教育投资是福利性、消费性投资。 ( )
- 正确
- 错误
-
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开发是国家的事情,和教师无关。 ( )
- 正确
- 错误
-
教育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而引起社会变革。 ( )
- 正确
- 错误
-
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 ( )
- 正确
- 错误
-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自发产生的。 ( )
- 正确
- 错误
-
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只体现了知识授受这一个层面。 ( )
- 正确
- 错误
-
宋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 ( )
- 正确
- 错误
-
组织教学只是在上课开始时进行的。 ( )
- 正确
- 错误
-
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决定了教育与文化的发展是完全一致的。 ( )
- 正确
- 错误
-
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教育目的是相同的。 ( )
- 正确
- 错误
-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班级管理理论是民主管理。 ( )
- 正确
- 错误
-
一节课既有检查复习,又有新知识的讲授和巩固关系,这节课就属于综合课。 ( )
- 正确
- 错误
-
备课就是备教材。 ( )
- 正确
- 错误
-
心理健康教育是在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之后进行的疏导和治疗活动。 ( )
- 正确
- 错误
-
教师只要熟悉Ih己所教学科的知识就可以了,没必要有高深的学问。 ( )
- 正确
- 错误
-
不同时期的社会德育的内容不同,所以德育不具有历史性。 ( )
- 正确
- 错误
-
20世纪以后,义务教育普遍向高等教育延伸。 ( )
- 正确
- 错误
-
弗洛伊德把“基因复制”看做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 )
- 正确
- 错误
-
班主任的领导方式有( )。
- A.独裁的
- B.民主的
- C.权威的
- D.放任的
- E.自由散漫的
-
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有( )。
- A.高尔登
- B.华生
- C.霍尔
- D.洛克
- E.彪勒
-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共同的价值取向有( )。
- A.以个人自身的完善与发展的需要作为制定教育目的的根本依据
- B.主张尊重受教育者的天性与基本自由权利
- C.强调受教育者个性的存在价值及其充分发展的重要性
- D.完全排斥或否定教育的社会目的
- E.根据社会的需求来造就个人
-
考试主要包括( )。
- A.命题
- B.区分
- C.监考
- D.阅卷
- E.批改
-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
- A.阶级性
- B.道统性
- C.专制性
- D.多样性
- E.刻板性
-
华莱士的四阶段模式包括( )。
- A.准备阶段
- B.酝酿阶段
- C.明朗阶段
- D.验证阶段
- E.观察阶段
-
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表现在( )。
- A.帮助人发现自身价值
- B.认识并发掘自身潜能
- C.形成并发展人的个性
- D.发展人的精神力量
- E.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
-
教学活动包括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 )。
- A.上课
- B.作业
- C.练习
- D.辅导
- E.课外活动
-
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 )。
- A.必要的规章制度
- B.正确的班级舆论
- C.共同的生活准则
- D.优良的班级传统
- E.一定的活动节律
-
德育的形式有( )。
- A.家庭德育
- B.学校德育
- C.区域德育
- D.社会德育
- E.民族德育
-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
- A.教育状况
- B.教育现象
- C.教育特征
- D.教育问题
- E.教育规律
-
杜威的“三中心”理论是指( )
- A.学生中心
- B.生活中心
- C.活动中心
- D.课堂中心
- E.教师中心
-
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 )的活动。
- A.发展智力
- B.发展体力
- C.陶冶品德
- D.陶冶美感
- E.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
学校文化由( )构成。
- A.观念文化
- B.物质文化
- C.设施文化
- D.环境文化
- E.规范文化
-
依据课程任务,可将课程分为( )。
- A.基础型课程
- B.拓展型课程
- C.技能型课程
- D.知识型课程
- E.研究型课程
-
普通中学在美育方面的要求是( )。
- A.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 B.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 C.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 D.增强学生的意志力
- E.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
学生文化的特征有( )。
- A.过渡性
- B.非正式性
- C.整合性
- D.多样性
- E.互补性
-
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 )方面。
- A.认识的间接性
- B.认识的交往性
- C.认识的目的性
- D.认识的有效性
- E.认识的教育性
-
学校精神文化的四种基本成分是( )。
- A.认知成分
- B.情感成分
- C.价值成分
- D.理想成分
- E.制度成分
-
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 )。
- A.备课
- B.上课
-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 D.课外辅导
- E.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
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是( )。
- A.杨贤江
- B.蔡元培
- C.李大钊
- D.王道俊
-
德育过程中各种不同质的要素的组合方式是德育过程的( )。
- A.内容
- B.结构
- C.层次
- D.方法
-
在现代教育科学体系中,教育学是( )。
- A.应用学科
- B.新兴学科
- C.基础学科
- D.边缘学科
-
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 )。
- A.根本目的
- B.主要任务
- C.基本任务
- D.辅助目的
-
( )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 A.政治经济制度
- B.科学技术
- C.生产力
- D.文化发展
-
“真正有效的教育目的必须是内在教育,或通过教育过程去实现的目的”,并且教育无“过程之外”的目的。这一观点属于( )。
- 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 B.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
- C.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
- D.教育无目的论
-
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 )。
- A.德育内容上
- B.德育规律上
- C.德育原则上
- D.德育方法上
-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两个高速发展时期,即新生儿时期与青春期,在这两个时期,人的身心发展出现飞跃,这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 A.阶段性
- B.顺序性
- C.不平衡性
- D.差异性
-
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的是( )。
- A.科学知识
- B.信息技术
- C.文化发展
- D.政治体制
-
在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有两种领导方式运用得比较多,一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另一种是( )的领导方式。
- A.“学生中心”
- B.“教师中心”
- C.“德育中心”
- D.“集体中心”
-
任何知识都可以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这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 A.阶段性
- B.顺序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
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原因是( )。
- A.旧时不合理的劳动分工
- B.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化
- C.社会生产力水平
- D.科技水平不均衡
-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原则。
- A.直观性
- B.启发性
- C.巩固性
- D.循序渐进
-
课的类型是指根据( )划分课的种类。
- A.教学规律
- B.教学内容
- C.教学原则
- D.教学任务
-
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是( )。
- A.常规管理
- B.平行管理
- C.民主管理
- D.目标管理
-
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是( )。
- A.部分与整体
- B.后者包括前者
- C.整体与部分
- D.前者包括后者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 A.说服教育法
- B.锻炼法
- C.陶冶法
- D.榜样示范法
-
( )是教师教学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 A.备课
- B.上课
- C.课外辅导
- D.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
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是学校文化的( )。
- A.特征
- B.表象
- C.核心
- D.内容
-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
- A.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 B.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D.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
文艺复兴后主张恢复古希腊重视美育的传统的学派是( )。
- A.行为主义
- B.科学主义
- C.经验主义
- D.人文主义
-
学生最重要的权利是( )。
- A.人身自由权
- B.受教育权
- C.人格尊严权
- D.隐私权
-
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楼梯试验说明了( )。
- A.遗传的重要性
- B.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 C.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 D.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
教学是( )。
- A.教师教的活动
- B.学生学的活动
- C.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
- 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
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始于( )。
- A.夸美纽斯
- B.赫尔巴特
- C.卢梭
- D.杜威
-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方法是( )。
- A.参观法
- B.演示法
- C.情景教学法
- D.欣赏教学法
-
道家主张教育要( )。
- A.“有教无类”
- B.“非攻”
-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 D.“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
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放任型和( )。
- A.专制型
- B.指导型
- C.民主型
- D.溺爱型
-
把课程用作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的教育家是( )。
- A.斯宾塞
- B.赫尔巴特
- C.卢梭
- D.裴斯泰洛齐
-
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
- A.权利
- B.威严
- C.权威
- D.人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