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下半年江西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标准全真试卷(3)
-
该案例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的哪些基本规律?( )
-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 B.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
- C.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统一
-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
在案例中,教师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
- A.讲授法
- B.练习法
- C.讨论法
- D.演示法
-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 题。
一位教师教“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别较大,于是对八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经过自学,他们不但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而且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教师有选择地按难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
案例中,教师运用了什么教学原则?( )
- A.直观性原则
- B.因材施教原则
- C.启发性原则
- D.巩固性原则
-
在我国,运用最普遍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 A.班级授课制
- B.分组教学
- C.现场教学
- D.复式教学
-
现代教学观倡导( )。
- A.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的过程
- B.教学过程是课程生成的过程
- C.教学应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
- D.教学应强调机械训练
-
案例中,美国老师等学生吃掉苹果后,才让学生画苹果,那么在画苹果的过程中,学生运用最多的是( )。
- A.再造想象
- B.思维
- C.感觉
- D.知觉
-
美术课属于( )课程。
- A.分科课程
- B.综合课程
- C.国家课程
- D.地方课程
-
备课就是写教案。 ( )
- 正确
- 错误
-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 题。
有三位分别来自中国、日本和美国的老师教孩子画苹果。中国老师走进教室说:“同学们,上一节美术课,我们学习了画水杯,这一节课我们学习画苹果。大家先观察我是怎样画的。注意,先画一个正方形,注意,这个正方形要画的轻一些,因为最后要擦掉……好了,老师画完了。现在请大家拿出美术本开始画,注意我是怎样画成的。”——中国学生一次就画出了最像苹果的“苹果”。日本老师手拿着一个苹果走进教室:“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苹果,大家喜不喜欢?如果喜欢,大家可以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但这个苹果不能吃,因为只有一个,而且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画苹果。”然后,将苹果放在讲台上,“现在,大家可以画苹果了。”——苹果还在,学生有了观察的对象,第一次画得可能像梨,第二
次画得就有些像苹果了。美国老师提着一篮子苹果走进教室:“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苹果。大家喜不喜欢?如果喜欢,大家可以上来拿一个。”同学们各自拿了一个苹果,老师接着说:“ 大家可以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玩一玩。这些苹果老师都洗干净了,如果喜欢,还可以把它吃掉。”一段时间过去,许多同学已经吃掉了苹果。这时,老师开始布
置任务:“同学们,我们这一节课要画苹果,现在请大家在自己的本子上画上苹果。”——苹果已经吃掉了,学生第一次画得可能像南瓜,第二次可能像梨,第三次画得才有点像苹果。
结合案例,比较中国、日本、美国的教学方式,哪种方式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
- A.中国
- B.日本
- C.美国
- D.不知道
-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凝结于他的《理想国》中。 ( )
- 正确
- 错误
-
中小学教师应当具备的知识方面的素养要求不仅仅指精通学科专业知识。 ( )
- 正确
- 错误
-
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 ( )
- 正确
- 错误
-
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 )
- 正确
- 错误
-
课程有广义、狭义之分,我们所研究的课程是狭义的。 ( )
- 正确
- 错误
-
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就发展了能力。 ( )
- 正确
- 错误
-
教育教学中只要强调统一要求就够了。 ( )
- 正确
- 错误
-
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 )
- 正确
- 错误
-
西方古代教育以埃及和雅典最为典型。 ( )
- 正确
- 错误
-
德育过程就是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 ( )
- 正确
- 错误
-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的核心问题是管理问题。 ( )
- 正确
- 错误
-
不同的社会制度教育目的也不相同。 ( )
- 正确
- 错误
-
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一种文化现象。 ( )
- 正确
- 错误
-
传统的学校教育是“平等”的等级制教育,网络教育是“金字塔形”的开放式教育。( )
- 正确
- 错误
-
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柏拉图。 ( )
- 正确
- 错误
-
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其发展而发展的。 ( )
- 正确
- 错误
-
把人分成三个等级的是亚里士多德。 ( )
- 正确
- 错误
-
“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在今天的新课程中受到了责难,新课改认为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人格上交往对话的平等关系。 ( )
- 正确
- 错误
-
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建立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 )
- 正确
- 错误
-
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
- A.公共性和生产性
- B.公益性和免费性
- C.科学性
- D.国际性
- E.终身性和未来性
-
下列选项中属于当前我国学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是( )。
- A.实行班级干部的轮流执政制
- B.高度重视课堂教学,重视考试成绩
- C.班主任的管理方式偏于专断
- D.让学生服从老师,以维护教师的权威不受侵害
- E.重视学生的自我管理
-
德育对德、智、美诸育的促进功能,就其共性来看主要有( )。
- A.动机作用
- B.方向作用
- C.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
- D.提升智慧
- E.获得体魄、体能的提高
-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 )。
- A.顺序性
- B.阶段性
- C.不平衡性
- D.个别差异性
- E.互补性
-
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 )。
- A.废科举、兴学校
- B.《钦定学堂章程》颁布
- C.《奏定学堂章程》颁布
- D.壬戌学制颁布
- E.六三三制的实行
-
测验和考试是用来检查教学的一种手段,应把握的原则有( )。
- A.客观性原则
- B.发展性原则
- C.计划性原则
- D.经常性原则
- E.指导性原则
-
中学体育的主要任务有( )。
- A.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正常发育
- B.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
- C.参加各种体育竞赛,选拔运动人才
- D.增强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 E.养成运动习惯,培养健康的体育观念
-
我国教师职务的任职条件一般包括( )。
- A.具备各级各类相应教师的资格
- B.有道德,有纪律,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 C.有相应的教育教学水平,能全面熟练履行职务职责
- D.有合格的学历学位及规定的工作年限要求
- E.身体健康
-
教育学创立的标志主要有( )。
- A.教育问题够成二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受到思想家或教育家们的特殊关注
- B.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概念与范畴的体系
- C.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 D.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 E.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
常规训练包括( )。
- A.礼貌常规训练
- B.学生守则训练
- C.课堂常规训练
- D.卫生常规训练
- E.实践能力训练
-
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可以将课分为( )。
- A.讲授课
- B.演示课
- C.练习课
- D.实验课
- E.复习课
-
课程目标的规定性有( )。
- A.时限性
- B.具体性
- C.预测性
- D.操作性
- E.现实性
-
智育的任务为( )。
- A.传授知识
- B.发展智力
- C.形成技能
- D.有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
- E.培养自主和创造性
-
教师的职业角色有( )。
- A.传道者角色
- B.示范者角色
- C.家长角色
- D.管理者角色
- E.研究者角色
-
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取决于( )。
- A.自身对教育工作的情感体验
- B.班主任的权威
- C.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能力
- D.班主任的职权
- E.高度发展的控制自己的能力
-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体现在( )。
- A.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
- B.制约教育的结构
- C.制约教育的内容
- D.决定教育发展的速度
- E.决定教育发展的方向
-
运用奖励和处分时要注意的要求是( )。
- A.公平、正确、合情合理
- B.以诚待人
- C.发扬民主
- D.注意时机
- E.注重宣传与教育
-
教育目的指明了受教育者的( )。
- A.发展方向
- B.发展阶段
- C.发展结果
- D.发展进程
- E.发展规律
-
对教师在职培训的法律制度化作了规定的政策文献有( )。
- A.《教师资格条例》
- B.《教育法》
- C.《宪法》
- D.《教师法》
- E.《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
-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 )实现。
- A.提高人的修养
- B.促进社会变革
- C.促进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
- D.促进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
- E.延续文化的发展
-
从整个学校文化来讲,学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是对学校文化的一种补充,所以学生文化具有( )。
- A.思想性
- B.互补性
- C.特殊性
- D.变化性
-
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发现真理。”这体现了教学的( )。
- A.直观性原则
- B.启发性原则
- C.巩固性原则
- D.因材施教原则
-
美国心理学家孟禄认为模仿心理是教育的基础,但模仿心理说抹杀了教育的( )。
- A.遗传性
- B.自然性
- C.目的性
- D.获得性
-
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
- A.教学计划
- B.教学大纲
- C.教学目标
- D.课程目标
-
某班在“每月一星”的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这样的方法是( )。
- A.说服教育
- B.品德评价
- C.指导实践
- D.陶冶政治
-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体现了( )原则。
- A.直观性
- B.启发性
- C.巩固性
- D.思想性
-
学风、校风、校规、校纪等属于校园文化中的( )。
- A.物质文化
- B.制度文化
- C.教师文化
- D.学生文化
-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是通过( )实现的。
- A.培养人才
- B.传播思想
- C.丰富知识
- D.发展科技
-
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的观点的苏联教育家是( )。
- A.克鲁普斯卡娅
- B.马卡连柯
- C.加里宁
- D.凯洛夫
-
19世纪末,一些国家为了解决班级上课不易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缺陷,采取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 )。
- A.个别教学
- B.分组教学
- C.现场教学
- D.复式教学
-
实行双轨学制的国家以( )为代表。
- A.英国
- B.美国
- C.苏联
- D.中国
-
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 )。
- A.学习动机
- B.学习兴趣
- C.学习目的
- D.学习内容
-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 )。
- 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
- 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
- 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 D.全面发展,面向全体
-
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
- A.动力
- B.前提
- C.条件
- D.基础
-
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
- A.示范者角色
- B.授业解惑者角色
- C.传道者角色
- D.研究者角色
-
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是( )。
- A.讲授法
- B.谈话法
- C.讨论法
- D.实验法
-
教师不得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不得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等。因为学生有( )。
- A.身心健康权
- B.人身自由权
- C.人格尊严
- D.隐私权
-
在关于“什么是教育”的争论中,提出“教育即生活”的教育家是( )。
- A.赫尔巴特
- B.杜威
- C.斯宾塞
- D.卢梭
-
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这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 A.阶段性
- B.顺序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
能对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发生影响的因素是( )。
- A.科学技术
- B.政治经济制度
- C.生产力
- D.文化
-
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
- A.关键
- B.基础
- C.内容
- D.途径
-
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争论其实质是关于( )的争论。
-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 B.知识与能力
- C.分科与综合
- D.知识与思想
-
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
- A.现实性
- B.必然性
- C.方向性
- D.可能性
-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20世纪末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典型是( )。
- A.教育实验的热潮
- B.教育改革的实践
- C.素质教育运动
- D.教育的国际化走势
-
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
- A.凯洛夫
- B.杜威
- C.布鲁纳
- D.赞柯夫
-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 )。
- A.思维能力的培养
- B.创新能力的培养
- C.想象能力的培养
- D.实践能力的培养
-
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专门保护教师的( )的法律制度。
- A.权益
- B.权利
- C.利益
- D.权力
-
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 A.现场教学
- B.复式教学
- C.分组教学
- D.班级授课制
-
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 A.阶段性
- B.顺序性
- C.不平衡性
- D.差异性
-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不包括( )。
- A.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 B.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 C.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 D.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