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河南教师资格教育理论考试全真模拟试卷二(高级中学)
-
试论述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是什么?
-
小刚为某校高一的学生,今年l5岁,很调皮,不爱学习,让班主任伤透了脑筋。“要不要小刚继续在校读书”问题在全班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给小刚带来很大的 精神压力。他再也不肯到学校读书了。小刚的父母觉得他继续上学也不会有前途,就送他到一家商场当服务员。小刚在当服务员期间,结识了一些不良青年,学会了 吸烟、喝酒、赌博,而且小偷小摸,曾偷了同事少量钱财,受到了商场的警告。9月份的某天晚上,他竟入户盗窃,因数额较大,触犯了刑法,在逮捕归案时,公安 人员不开警车,不穿警服,不扩大知情面,对小刚进行了不公开的审问。
阅读案例.回答问题:
(1)材料中哪些人的行为分别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哪些规定?
(2)材料中哪些人的行为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哪些规定?
(3)小刚的变化给我们什么启示?
-
试结合教学实际分析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
2009年小张从某重点大学研究生毕业,凭其多年学到的专业知识和训练的讲课技能,加之多年积累的科研成果,顺利地与某学校签订了用人合同。他上班后的第一年在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中成绩突出,其研究生毕业论文很快也见之于学术期刊,他多次受到教学单位领导的表扬。但随着对工作环境的熟悉和朋友的增多,以及对所讲课程的熟悉,他就多次在不同场合讲:“我认真备好一门课,管我上课十几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张的课越来越不受学生欢迎,加之忙于交友,再也没有发表过一篇论文。对此。学校领导多次善意地给他提出建议,并在师生会议上不指名地批评过他,但他仍不以为然。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对小张的做法进行分析。
-
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
普通中学德育有哪些要求?
-
简述心理评估的意义。
-
教学方法的意义何在?
-
教科书的编写应遵循哪些原则?
-
简述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
严谨治学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 )
- 正确
- 错误
-
班级管理目标是一切班级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最后考核和评价班级管理效果的衡量标准。( )
- 正确
- 错误
-
学校不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校长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 正确
- 错误
-
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形是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大学堂。( )
- 正确
- 错误
-
班主任的素质包括班主任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个性素质。( )
- 正确
- 错误
-
班级的概念是随着班级管理制的提出而出现的。( )
- 正确
- 错误
-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就失去了职业自由。( )
- 正确
- 错误
-
对能力一般的儿童而言,高焦虑能促进他们的学习。( )
- 正确
- 错误
-
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它包括了主要的和辅助的行为方式。( )
- 正确
- 错误
-
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动,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
- 正确
- 错误
-
启发性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中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 )
- 正确
- 错误
-
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就是要求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健全的人格,做到身体力行。( )
- 正确
- 错误
-
教师良心是隐藏在教师内心深处的一种对教师社会道德责任感、义务感的认识和感情以及自我评价能力。( )
- 正确
- 错误
-
教师不仅是教育信息源,也是教学过程中的特殊媒体。( )
- 正确
- 错误
-
教育政策是政策主体对不同的教育利益关系进行价值选择的过程。( )
- 正确
- 错误
-
学生会是为反映学校党政部门的心声而设的。( )
- 正确
- 错误
-
班级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全班学生学好功课、提高智力。( )
- 正确
- 错误
-
暗示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教师间接地告诉学生怎么做。( )
- 正确
- 错误
-
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心理学家是斯金纳。( )
- 正确
- 错误
-
师德的灵魂是关爱学生。( )
- 正确
- 错误
-
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联系的。( )
- 正确
- 错误
-
备课就是要在学生的已知和未知之间搭建一个最近发展区。( )
- 正确
- 错误
-
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是艾拉斯莫斯。( )
- 正确
- 错误
-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
- 正确
- 错误
-
共青团活动的作用和意义有( )
- A.吸引、团结广大青年群体
- B.增添团组织的活力
- C.教育广大团员
- D.使团干部和团员受到锻炼
-
教育行政诉讼作为教育行政法律救济手段,其特点是( )
- A.主管恒定
- B.诉讼专属
- C.被告举证
- D.不得调解
-
教学反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表现在( )
- A.激励作用
- B.调控作用
- C.媒介作用
- D.预测作用
-
按照完成作业行为方式的不同,可以把作业分为( )
- A.口头作业
- B.书面作业
- C.观察作业
- D.实践作业
-
学校规章制度的作用包括( )
- A.明确与规范
- B.提高与改进
- C.约束与激励
- D.平衡、协调与稳定
-
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中学共青团工作中的激励应特别重视( )
- A.目标激励
- B.任务激励
- C.环境激励
- D.强化激励
-
共青团活动的内容有( )
- A.教育和科技类活动
- B.生产和公益类活动
- C.组织类活动
- D.文娱和体育类活动
-
教师热爱学生的作用表现在( )
- A.得到学生及家长的馈赠
- B.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
- C.爱学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
- D.爱学生是获得教学效果的基础
-
提高教学1:3语技能的途径有( )
- A.提高内在修养水平
- B.强化语言外化能力
- C.在实践中进行训练
- D.勤看文学作品
-
提高学生教育质量的保证是( )
- A.常规管理
- B.科学管理
- C.学生管理
- D.校级管理
-
( )是以学校内部教学工作为评价对象的。
- A.宏观评价
- B.中观评价
- C.微观评价
- D.三者都不是
-
学校法律地位的特点是( )
- A.办学自主性
- B.财产独立性
- C.机构公益性
- D.教学的组织性
-
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
- A.课外活动
- B.教学活动
- C.班主任活动
- D.实践活动
-
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这是哪一条教学原则?( )
- A.启发性原则
- B.巩固性原则
- C.直观性原则
- D.循序渐进原则
-
下列有关听课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听课者在听课之前不必设定具体的目的和任务
- B.听课是教师、教研人员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经常性的工作任务
- C.听课是一种客观的实践性活动,但是影响听课活动的主观因素很多
- D.听课是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学业务部门检查、指导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
-
教师只通过简单的肢体语言与学生交流而不发表任何评论的倾听是( )
- A.介入型倾听
- B.非介入型倾听
- C.身势倾听
- D.非语言倾听
-
学生根据学习结果对自己作出奖赏或惩罚,以利于积极地维持或促进学习.属于自主学习中的( )
- A.自我监控
- B.自我指导
- C.自我强化
- D.元认知监控
-
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称为( )
- A.概念学习
- B.上位学习
- C.下位学习
- D.并列结合学习
-
构成教育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是( )
- A.教师和学生
- B.教师和教科书
- C.学生和教科书
- D.教学内容和手段
-
( )是班级文化的灵魂文化。
- A.制度文化
- B.精神文化
- C.行为文化
- D.道德文化
-
历史上尚未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 A.个别化教学
- B.集体教学
- C.综合类教学
- D.新普多教学
-
根据主体来分,教学评价可分为( )
- A.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 B.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差异评价
- C.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 D.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
关于讨论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学生独立地阅读材料、收集资料,并进行群体性的讨论
- B.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中心,学生在活动中处于主动地位
- C.更好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 D.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考核的机构主体是( )
- A.教师所在地的政府机关
- B.教师所工作和服务的学校
- C.教师所在地的教育行政部门
- D.教师所在地的教育督导机构
-
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
- A.卢梭、洛克、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
- B.杜威、洛克、赫尔巴特
- C.杜威、孔德
- D.涂尔干、赫尔巴特
-
教学方法体系中运用最广的方法是( )
- A.谈话法
- B.讨论法
- C.讲授法
- D.读书指导法
-
下列关于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关系的简述中错误的是( )
- A.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都决定于上层建筑。具有共同的目的
- B.教育政策是制定教育法规的依据,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的具体化、条文化和定型化
- C.教育政策决定教育法规的性质。教育法规的内容体现教育政策
- D.教育政策是教育法规的保证
-
检查学生对事物本质和内部联系的把握程度的提问是( )
- A.回忆提问
- B.理解提问
- C.应用提问
- D.综合提问
-
中学高年级中,最好的教学形式是( )
- A.班级授课制
- B.分组教学
- C.个别教学
- D.特朗普制
-
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的理论依据是( )
- A.经典性条件作用
- B.操作性条件作用
- C.精神分析理论
- D.认知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