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四川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A级》命题预测试卷(10)
-
论述在师生关系中,如何建立民主型的师生关系?
-
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
试联系实际,论述教学与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规律。
-
简述素质教育的特点。
-
简述教学方法选择的衡量标准。
-
教学设计的步骤有哪些?
-
良好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
素质教育
-
学科课程
-
教育情境
-
隐性课程
-
教育学
-
教师应有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情感包括( )
- A.理解学生
- B.与学生和谐相处
- C.积极的自我意识
- D.教育的期待
- E.与学生打成一片
-
惩罚是对学生不良行为所作的否定评价,其形式包括( )
- A.批评
- B.谴责
- C.训导
- D.处分
- E.表扬
-
教师的能力结构包括( )
- A.教育预见能力
- B.教育传导能力
- C.教育过程控制能力
- D.监管学生的能力
- E.自我教育的能力
-
我国中小学课程包含的要素主要有( )
- A.认知经验要素
- B.道德经验要素
- C.审美经验要素
- D.健身经验要素
- E.娱乐经验要素
-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在( )
- A.递进关系
- B.转换关系
- C.互补关系
- D.制约关系
- E.适应关系
-
“呈现实例、确认概念、强化练习、发展思维技巧”是( )
- A.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 B.认知发展的教学策略
- C.自我管理的教学策略
- D.概念形成的教学策略
-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
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包括认知关系和( )
- A.工作关系
- B.人际关系
- C.情感关系
- D.非正式关系
-
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方法是( )
- A.榜样和示范
- B.陶冶
- C.修养
- D.说服
-
以儿童的兴趣和动机为基本出发点,以儿童的某些基本动机作为教学组织的中心的课程属于【 】
- A.学科课程
- B.活动课程
- C.隐性课程
- D.显性课程
-
思维发展处于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具体思维仍然起着重要作用的阶段是( )
- A.小学
- B.初中
- C.高中
- D.大学
-
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 )
- A.心理起源说
- B.神话起源说
- C.生物起源说
- D.劳动起源说
-
关于课程目标的水平研究最为著名的是( )
- A.泰勒
- B.杜威
- C.布卢姆
- D.布鲁纳
-
将性别角色的标准内化的过程,就是( )
- A.政治社会化
- B.性别角色社会化
- C.道德社会化
- D.个体个性化
-
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 )
- A.运用知识
- B.领会知识
- C.引起学习动机
- D.巩固知识
-
自尊感、荣辱感、友谊感、责任感,它们的表现形式属于( )
- A.道德知识
- B.道德行为
- C.道德意志
- D.道德情感
-
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
- A.阶段性
- B.不平衡性
- C.个别差异性
- D.顺序性
-
置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指的是( )
- A.受教育者
- B.教育影响
- C.管理者
- D.教育者
-
家庭教育影响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某种定势作用,影响以后的发展,这说明家庭教育具有的特点是( )
- A.先主性
- B.多维性
- C.密切性
- D.统一性
-
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独立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是( )
- A.实验法
- B.发现法
- C.情景教学法
- D.演示法
-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 )
- A.孔子
- B.柏拉图
- C.夸美纽斯
- D.维果茨基
-
德育的价值属性和对平行教育子系统的作用是德育的——功能的两大含义。( )
- A.社会性
- B.享用性
- C.教育性
- D.个体性
-
学生区别于社会上其他人的特点是学生以——为主要任务。( )
- A.学习
- B.玩乐
- C.工作
- D.劳动
-
技能包括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下面属于动作技能的是( )
- A.识字
- B.推理
- C.计算
- D.写字
-
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是( )
- A.因材施教原则
- B.疏导原则
- C.导向原则
- D.教育影响的连贯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