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3年四川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A级》命题预测试卷(8)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结合所学的教育学知识,谈谈你对学校教育环境的看法。

  2. 简述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内容。

  3. 论述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4. 简述隐性课程的功能。

  5. 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方式主要有哪些?

  6. 简述教育对物质生产的作用。

  7. 个体社会化

  8. 简述教师的劳动特点。

  9. 教育问题

  10. 教学设计

  11. 课程

  12. 道德意志

  13. 学习的类型主要包括(  )

    • A.知识的学习
    • B.技能和熟练的学习
    • C.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学习
    • D.道德品质的学习
    • E.行为习惯的学习
  14. 学习方法指导的基本要求包括(  )

    • A.学习方法指导要有整体观
    • B.把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与研究学生结合起来
    • C.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 D.学习方法指导,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 E.坚持讨论式学习
  15. 教师智能结构包括(  )

    • A.教师的知识结构
    • B.教师的能力结构
    • C.教师的职业态度
    • D.教师的智力水平与情感品质
    • E.教师积极的自我意识
  16. 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  )

    • A.了解学生的需要
    • B.建立教室常规
    • C.建立学生良好的同伴关系
    • D.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
    • E.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
  17. “真正有效的教育目的必须是内在于教育或通过教育过程去实现的目的”,并且教育“过程之外”的目的。这一观点属于(  )

    • A.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 B.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 C.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 D.教育无目的论
  18. 教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室气氛所需的行为有(  )

    • A.接纳感受
    • B.善于发问
    • C.鼓励
    • D.赞赏
    • E.接纳意见
  19. 教师要解决学生人生方向的问题,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灌输与改造,这是因为教师具备(  )

    • A.教师的“教员”角色
    • B.教师的“领导者”角色
    • C.教师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角色
    • D.教师的“心理医生”角色
  20. 针对学生进入性成熟的过渡期带来的特点,教师应对学生进行(  )

    • A.体育和卫生保健教育
    • B.生理知识和性知识的教育
    • C.有利于培养集体荣誉感的竞赛活动
    • D.有利于相互理解的教育环境和关系的创设
  21. 我国孔子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以发挥他们各自的专长,这一教学原则属于(  )

    • A.循序渐进
    • B.因材施教
    • C.理论联系实际
    • D.启发性
  22. 下列不属于教师劳动特点的是(  )

    • A.独特的创造性
    • B.科学性和艺术性
    • C.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 D.极强的功利性
  23.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 A.示范性
    • B.复杂性
    • C.创造性
    • D.长效性
  24. 教育是在下列哪一方面的基础上,在人和社会形成过程中产生的?(  )

    • A.政治
    • B.劳动
    • C.语言
    • D.经济
  25. 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表现在(  )

    • A.言行一致
    • B.衣着整洁
    • C.举止端庄
    • D.谈吐文雅
  26. 按照马克思观点,教育起源于(  )

    • A.人的动物性本能
    • B.人无意识的模仿
    • C.生产劳动
    • D.动物竞争的本能
  27. 未成年人开始犯错的高峰年龄是(  )

    • A.10~12岁
    • B.12~15岁
    • C.15~17岁
    • D.14~16岁
  28. “教师包揽一切活动,学生跟着教师设计的路子走”,描述的师生关系类型是(  )

    • A.对立型
    • B.依赖型
    • C.自由放任型
    • D.民主型
  29. 我国的教师节是(  )

    • A.6月1日
    • B.10月10日
    • C.9月1日
    • D.9月10日
  30.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属于(  )

    • A.学生从属于于教师
    • B.教师应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 C.教师是服务员,学生才是教学进程的主宰
    • D.学生有学习的权利,也有不学习的权利
  31. ——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做出了贡献。(  )

    • A.卢梭
    • B.裴斯泰洛齐
    • C.亚里士多德
    • D.洛克
  32. 创立社会模仿模式的教育家是(  )

    • A.柯尔伯格
    • B.麦克费尔
    • C.皮亚杰
    • D.班杜拉
  33. 促进的教育态度除了与学生和谐相处、积极的自我意识和教育的期待外,还包括(  )

    • A.理解学生
    • B.责罚学生
    • C.纵容学生
    • D.宽待学生
  34. 由学生完成比较复杂的课题或独立作业指的是(  )

    • A.练习法
    • B.发现法
    • C.实验实习法
    • D.参观法
  35. 日本广岛大学教授冈德雄把课堂上积极的气氛称为(  )

    • A.防卫型气氛
    • B.消极的气氛
    • C.抵制型气氛
    • D.支持型气氛
  36. 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们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又称“分科课程”的是(  )

    • A.合科课程
    • B.学科课程
    • C.核心课程
    • D.活动课程
  37. 以问题为核心将几门学科结合起来,由一个教师或教师小组连续教学的课程是(  )

    • A.广域课程
    • B.核心课程
    • C.相关课程
    • D.融合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