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陕西省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模拟冲刺试卷(8)
-
“学生扬扬(化名),现为六年级学生,原来上课不专心,常捣乱,不完成作业,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同学对他敬而远之。五年级时新来了一位邱老师担任班主任,认为应该多鼓励扬扬,让他建立自信。所以,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常常对他表扬有加,尤其是在他有进步时,哪怕是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进步。一段时间后,效果果然明显,扬扬对自己的行为已能有所控制,自信心也大大增强。但不久,扬扬又犯错误了,一是和许多劝他的同学吵上了,还说: “邱老师经常表扬我的。所以这次他也不会说我,我才不怕你们呢。二是在一堂课上他屡次不遵守纪律,经多次‘激励式’的引导无效后,邱老师进行了批评,扬扬竟离开教室扬长而去。” 请运用教育理论评析邱老师的教育行为。
-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有哪些特殊功能?
-
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有哪些?
-
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观念包含了哪些内容?
-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
古希腊提出问答法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__________。
-
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表现在,人的身心发展具有__________,是在社会实践过程 中实现的。
-
少年期是人生过程中由单纯对外部生动形象的世界探究到关注内部精神世界文化的 转折期,表现出追求__________的倾向。
-
学校的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它有四种基本成分,即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和__________成分。
-
有一类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 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这类课程属于__________。
-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 结果,在主客观条件大致相似的情况下,个体__________发挥的程度,对人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
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__________作用。
-
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主张“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
-
中小学基础教育具有__________ 、普及性、发展性。
-
教师的劳动价值具有__________和隐含性。
-
班集体的教育作用表现在,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有利于训练学生的__________能力。
-
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统一体。
-
从一门规范学科建立的角度而言,一般认为独立教育学的诞生以德国赫尔巴特的 _________的出现为标志。
-
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有:__________、平等管理、__________、和目标管理。
-
赫尔巴特的理论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__________中心的特点。
-
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__________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
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__________。
-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 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__________。
-
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__________》,体现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 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
课程文件是根据课程设计的原理与方法而制定出的指导教学的各种规定,主要由 __________等三个层次构成。
-
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 )
- A.教研组
- B.班级
- C.教师
- D.学生
-
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 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这表述的是以下哪一条教学原则? ( )
- A.直观性原则
- B.启发性原则
- C.可接受性原则
-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在现代社会,决定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因素是( )
- A.政治经济制度
- B.生产力
- C.科学技术
- D.文化
-
个体身心发展外铄论的典型代表是( )
- A.格塞尔
- B.洛克
- C.孟子
- D.高尔登
-
人对环境影响的接受过程是( )
- A.积极的过程
- B.能动的过程
- C.被动的过程
- D.主动的过程
-
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 )
- A.斯宾塞
- B.洛克
- C.麦克费尔
- D.科波菲尔
-
个别教师随意剥夺学生的智力劳动成果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
人身自由权
人格尊严权
隐私权
名誉权和荣誉权
- A.斯宾塞
- B.洛克
- C.麦克费尔
- D.科波菲尔
-
首次提出“人力资本论”的是( )
- A.赫尔巴特
- B.杜威
- C.舒尔茨
- D.洛克
-
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课程称为( )
- A.研究型课程
- B.基础型课程
- C.拓展型课程
- D.实践型课程
-
教师的行为举止之所以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对其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因为学生具有( )
- A.依赖性
- B.向师性
- C.背师性
- D.示范性
-
从课程的发展来看,制约学校课程制定的主要因素是( )
- A.社会、儿童、学校
- B.社会、儿童、知识
- C.儿童、知识、学校
- D.社会、学校、知识
-
《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体现了下列哪个教学原则( )
- A.启发式原则
- B.因材施教原则
- C.循序渐进原则
- D.巩固性原则
-
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 )
- A.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 B.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作用
- C.教育的作用
- D.环境的作用
-
“建国居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
- 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 B.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 C.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 D.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所强调的主要含义是( )
- A.先天有差异,要因材施教
- B.学以致用,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 C.学习新的知识,巩固学过的知识
- D.学习和思考相结合
-
我国中学阶段德育内容主要体现在( )中
- A.班级教育活动
- B.思想品德
- C.全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 D.班会和校会
-
对“人力资本理论”做出最主要贡献的学者是( )
- A.舒尔茨
- B.斯特鲁米林
- C.凯恩斯
- D.于光远
-
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 )
- A.遗传的相互作用
- B.成熟的相互作用
- C.环境的相互作用
- D.教师的相互作用
-
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中( )
- A.情是关键
- B.知是关键
- C.行是关键
- D.意是关键
-
( )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书中赫尔巴特强调必须有“一种教育者自身所需要的科学,有科学与思考力”并与相邻学科取长补短。
- A.《大教学论》
- B.《普通教育学》
- C.《民主主义与教育》
- D.《康德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