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模拟试卷(6)
- 
				
教学组织形式
 - 
				
某老师在《赠汪伦》的教学中,老师组织了一场“表演”。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赠汪伦》一课,大家有没有兴趣表演李白和汪伦离别时的情况呢?”同学们纷纷举手,并有两位同学上来表演,他们模仿古人的模样,用手边捋胡子,边念《赠汪伦》的诗。这种新奇的表演别开生面。后来又有一组的同学上台表演,他们想起了唱古时候离别时候的歌,可是又都不太想得起来,这时老师提醒道,我们可以唱自己知道的歌。歌曲便在教室上空飞扬。
请结合案例,分析教师应如何上好一堂课?
 - 
				
教育(广义)
 - 
				
教育(狭义)
 - 
				
班级的目标管理
 - 
				
试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及其对我国教育目的规定性的意义。
 -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 
				
简述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阶段及其代表人、著作。
 - 
				
简述我国学校德育的内容。
 - 
				
简述我国《教育法》规定的学生应尽的义务。
 - 
				
教师的职业角色有哪些?试做简要的说明。
 - 
				
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 
				
讲授法可分为讲述、_________和_________三种方式。
 - 
				
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_________和总的_________,是各级各类学校工作遵循的总方针。
 -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实现______的过程。
 - 
				
赫尔巴特率先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情、意相互作用同时介入,这就需要我们处理好知识学习与思想、情感、意志培养的关系问题,这一观点称为教学的_______原则。
 - 
				
填空题制约教育目的的因素是__________。
 - 
				
教学作为学生的一个特殊认识过程,其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教育多元化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__________的多元化、__________的多元化、 __________的多元化、__________的多元化等。
 - 
				
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l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______ 。
 - 
				
__________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 
				
1980年,我国颁布了(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的三个特征是( )。
-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 B.强制性、普通性、科学性
 -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 
				
单项选择题制度化教育的标志是( )。
- A.教育实体
 - B.学校
 - C.学校教育系统
 - D.终身教育
 
 - 
				
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验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称为测验的( )。
- A.效度
 - B.信度
 - C.难度
 - D.区分度
 
 - 
				
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 )。
- A.常规管理
 - B.平行管理
 - C.民主管理
 - D.目标管理
 
 - 
				
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
- A.说服法
 - B.榜样法
 - C.陶冶法
 - D.锻炼法
 
 - 
				
致力于发展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德育模式是( )。
- A.认知模式
 - B.价值澄清模式
 - C.社会学习模式
 - D.体谅模式
 
 - 
				
现代社会出现了古代社会所没有的工程、机电、航空之类的专业,这说明制约学校 教育制度建立的因素是( )。
- A.社会意识形态
 - B.社会政治制度
 - C.本国文化历史传统
 - D.生产力发展水平
 
 - 
				
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做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这一观点属于教育学上的( )。
- A.内发论
 - B.三因素论
 -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 D.外铄论
 
 - 
				
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又是教育成功的( )。
- A.要求
 - B.途径
 - C.条件
 - D.结果
 
 - 
				
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
- A.苏格拉底
 - B.柏拉图
 - C.亚里士多德
 - D.德谟克里特
 
 - 
				
( )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 A.教学
 - B.教育
 - C.自学
 - D.智育
 
 -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
- A.交往能力
 - B.研究能力
 - C.管理能力
 - D.学习能力
 
 - 
				
“美育”一词最早是在( )《美学书简》中提出的。
- A.培根
 - B.康德
 - C.席勒
 - D.卢梭
 
 - 
				
20世纪50年代,布卢姆建立了( )。
- A.教学过程分类学
 - B.教育评价分类学
 - C.教育目标分类学
 - D.教育测验分类学
 
 - 
				
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的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被称为( )。
- A.杜威原理
 - B.泰勒原理
 - C.斯宾塞原理
 - D.赫尔巴特原理
 
 - 
				
中学生作为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享有公民权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 )。
- A.人格尊严权
 - B.人身权
 - C.隐私权
 - D.名誉权
 
 - 
				
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 A.遗传素质
 - B.教育
 - C.环境
 - D.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 
				
泰勒的课程论经典著作是( )。
-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 B.《教学目标分类学》
 - C.《教育过程》
 - D.《教学与一般发展》
 
 - 
				
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 )。
- A.赫尔巴特
 - B.康德
 - C.洛克
 - D.夸美纽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