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3年陕西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冲刺试卷二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谈谈你是如何理解中学德育方法中的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的方法?应如何正确运用这一方法?

  2. 简述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3. 德育过程运用说服法应注意哪些基本要求?

  4. 简述因材施教及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5. 我国中学德育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6. 简述班主任应如何建设和管理班集体。

  7. 一般而言,学校不能轻易地处分学生。处分分为警告、__________、留校察看、开除学籍。

  8. 师生关系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__________关系,在人格上是__________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__________关系。

  9. 相对评价的基准是评价对象群体中的__________。

  10. 根据一节课所要完成任务的类型数,可把课分为单一课和__________ 课。

  11. 课外辅导是__________的补充。

  12. 19世纪以前。欧美国家的学校教育多为教会或行会主持,l9世纪以后,资产阶级政 府加强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建立了 __________教育系统。

  13. 近代__________的出现,开辟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14. 20世纪20年代有研究者试图以实证的研究证明教育的经济贡献.但教育对生产力贡 献的认识,只有到了60年代,尤其是在__________理论形成以后,才真正引起注意。

  15. __________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少年期表现出来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16.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__________ 》。

  17. 二战后,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中学__________ 、职业中学__________ 的综合化趋势。

  18.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__________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9. 与自然科学实验研究相比,教育科研实验有它的特殊性,因此教育科研中,一般要求采取__________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才比较科学。

  20. 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包括综合性、可操作性及__________。

  21. 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端提出了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张把评价 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__________上来。

  22. 《__________法》规定: “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23. 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最高层次是__________活动。.

  24. 生产力对教育起__________作用。

  25. __________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6.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表现在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及__________、__________。

  27.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出自(  )

    • A. 《大学》
    • B. 《论语》
    • C. 《孟子》
    • D. 《学记》
  28. 初中阶段的教育,在认知方面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  )

    • A. 感性认识
    • B. 抽象思维
    • C. 形象思维
    • D. 学习习惯
  29. 有关人生观教育、世界观教育、革命理想与传统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等属于德育内容中的(  )

    • A. 思想教育
    • B. 政治教育
    • C. 心理教育
    • D. 道德教育
  30. 在我国,对教师职业角色的法定权利、法定义务作出具体规定的是(  )

    • A.《义务教育法》
    • B.《宪法》
    • C.《教育法》
    • D.《教师法》
  31. 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 A. 备课
    • B. 上课
    • C. 作业的检查和批改
    • D.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32. 品德是个(  )

    • A. 自然现象
    • B. 生物现象
    • C. 个体现象
    • D. 社会现象
  33. 根据历史记载,古代中国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于(  )

    • A. 夏
    • B. 商
    • C. 周
    • D. 春秋战国
  34. 坚持性善论,主张儿童是德育的主体,德育必须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发展需求。这一理论特征反映的德育模式是(  )

    • A. 模仿模式
    • B. 认知模式
    • C. 体谅模式
    • D. 行动模式
  35.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  )

    • A. 知识和技能为重点
    • B. 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 C. 情商和智商为重点
    • D. 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36. 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率先提出的观点? (  )

    • A. 夸美纽斯
    • B. 赫尔巴特
    • C. 杜威
    • D. 凯洛夫
  37. 常常用来衡量一个班级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是(  )

    • A. 群体舆论
    • B. 群体凝聚力
    • C. 群体规范
    • D. 群体压力
  38. 在现代社会,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领导权是由什么来决定的(  )

    • A. 政治经济制度
    • B. 生产力
    • C. 科学技术的控制人
    • D. 文化权威者
  39. 教育不但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投资活动,这是(  )

    • A. 教育资本理论的观点
    • B. 人力资本理论的观点
    • C. 市场资本理论的观点
    • D. 经济资本理论的观点
  40. 学校在课堂教学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是(  )

    • A. 课余活动
    • B. 课外活动
    • C. 群众活动
    • D. 文娱活动
  41. 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新中国第一个教育方针是在(  )

    • A. 1957年
    • B. 1958年
    • C. 1966年
    • D. 1964年
  42. 作为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

    • A. 隐私权
    • B. 身心健康权
    • C. 人格尊严权
    • D. 受教育权
  43. 学校的校园的总体结构和布局、场所及校园环境卫生等均属于学校的(  )

    • A. 制度文化
    • B. 组织文化
    • C. 物质文化
    • D. 观念文化
  44. 使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  )

    • A. 自然成长
    • B. 训练
    • C. 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 D. 教师的严格要求
  45. 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  )

    • A. 遗传因素
    • B. 环境因素
    • C. 教育活动
    • D. 个体因素
  46. 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  )

    • A. 数量和质量
    • B. 规模和速度
    • C. 人才培养规格
    • D. 公平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