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陕西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冲刺试卷一
-
简述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德育的方法与策略。
-
阅读下文后,请用所学的教育学原理,并结合实际,论述科学技术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
科学是活跃的、革命性的,进入现代社会以后,科学已成为第一生产力,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科技的发展不断地对社会的传统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冲击着社会的习惯领域,又促成其革新与发展。
-
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
-
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
-
简述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现。
-
简述班级管理的功能。
-
简述环境对个体影响的主要表现。
-
1960年12月,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美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所做的“人力资本投 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__________”。
-
教育结构通常是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__________构成。
-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不仅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还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 方面,其中有些是 __________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
-
人在身心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心理学上称为__________。
-
教师对班集体建立、规章制度的制定与贯彻、教学活动的控制等方面负有一定的责 任。这说明教师具有__________角色。
-
教育目的有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__________做出规定:二是对教育所要培养的__________做出规定。
-
分组教学是集体教学的一种形式,可以分为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两种类型。其中,内部分组是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__________等编组。
-
“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精神和竞争意识。
-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 __________和发展方向。
-
教学过程中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__________教材和__________教材。
-
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现实生活道德行为的爱憎、好恶的一种内在态度体验,对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起着__________作用。
-
考察学生文化的特征,较为显著的特征是学生文化的__________性、非正式性、多样性、__________性。
-
主张“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这一观点的学者是( )
- A. 柏拉图
- B. 亚里士多德
- C. 苏格拉底
- D. 维多里诺
-
马卡连柯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 ( )
- A. 疏导原则
- B. 因材施教原则
- C. 导向性原则
- D.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
在课程理论中.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课程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叫( )
- A. 课程改革
- B. 课程评价
- C. 课程实施
- D. 课程设计
-
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就是( )
- A. 方法型策略
- B. 形式型策略
- C. 内容型策略
- D. 综合型策略
-
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经常性活动的班级管理模式叫( )
- A. 集体管理
- B. 平行管理
- C. 常规管理
- D. 民主管理
-
课的类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划分的课的种类。在实际教学中。有单一课和综合课之分,其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 A. 一门学科应完成的任务类型数
- B. 一单元课程所完成的任务类型数
- C. 一周课程所完成的任务类型数
- D. 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类型数
-
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 )
- A. 授受关系
- B. 平等关系
- C. 促进关系
- D. 交往关系
-
美国学者舒尔茨根据人力资本理论推算出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 )
- A. 28%
- B. 33%
- C. 38%
- D. 53%
-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 A. 了解和研究学生
- B.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 C. 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 D. 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
学校组织的艺术团队活动是属于( )
- A. 基础型课程
- B. 拓展型课程
- C. 研究型课程
- D. 工具型课程
-
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认为, “国家公立学校的目的——也就是一切教育的目的__________是教育有用的国家公民”,这一教育目的观属于( )
- A. 个人本位论
- B. 社会本位论
- C. 伦理本位论
- D. 社会需要与人的发展统一论
-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 )
- A. 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 B. 替代的关系
- C. 主客体的关系
- D. 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
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指的是( ).
- A. 教育目的
- B. 课程目标
- C. 教学目标
- D. 培养目标
-
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根本问题是( )
- A. 价值取向问题
- B. 个人发展问题
- C. 思想方法问题
- D. 社会发展问题
-
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划分依据是( )
- A. 课程制定者
- B. 课程任务
- C. 课程目标
- D. 课程内容
-
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 )
- A. 学校文化
- B. 班级文化
- C. 管理文化
- D. 教育文化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 )教学原则
- A. 循序渐进
- B. 启发性
- C. 因材施教
- D. 巩固性
-
在教学论中。一般将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称之 为( )
- A. 课的类型
- B. 课的结构
- C. 课的构成
- D. 课的组织
-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是通过学习什么来认识客观世界的( )
- A. 间接经验
- B. 直接经验
- C. 生活经验
- D. 生产经验
-
“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 “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发挥教育影 响”。这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 A. 说服法
- B. 榜样法
- C. 锻炼法
- D. 陶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