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3年陕西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考前预测试卷(一)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某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任何公办、民办和各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初中不得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新生,也不得以小学阶段各类学科竞赛(如小学数学奥赛等)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依据。”

    问题:你对该市教育局的规定有什么看法?请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出发对奥赛进行评价。

  2. 二战以后的教育制度呈现出了哪些共同发展的趋势?

  3. 试述决定课程的进步和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基本关系)。

  4.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5. 一个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特征?

  6. 课堂上如何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集中其注意力?

  7. 简述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区别。

  8. 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_________ 等特征。

  9. 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以及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反映了建立以________的班级管理的机制。

  10. 关于教育对生产力贡献的认识,舒尔茨主要通过__________的分析方法,来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

  11.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________,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教育的________。

  12. 根据教学任务划分课的其中一种是将课分为新授课、_________、技能课和_________。

  13. 教学的一般任务包括: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________基础;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关注学生的________发展。

  14. 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

  15.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特别是培养出来的人应当具有什么样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意识,是由一定的社会__________决定的。

  16. 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________型、放任型。

  17. 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________.

  18.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情感、意志和积极的心理品质属于哪方面的任务?(  )

    • A. 德育
    • B. 智育
    • C. 体育
    • D. 美育
  19. 教学要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关注对象应当面向(  )

    • A. 问题学生
    • B. 优秀学生
    • C. 每位学生
    • D. 个别学生
  20. 下列不属于教育目的特性的是(  )

    • A. 抽象性
    • B. 理想性
    • C. 形象性
    • D. 一般性
  21. 经验主义课程理论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 A. 斯宾塞
    • B. 杜威
    • C. 赫钦斯
    • D. 泰勒
  22. 教学策略不是“万金油”式的“教学处方”,不存在一个包揽一切的大而全的教学策略,同一策略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不同的策略也可以解决相同的问题,这些都充分说明教学策略具有(  )

    • A. 综合性
    • B. 可操作性
    • C. 层次性
    • D. 灵活性
  23. 测验和考试是用来检查教学的一种手段,应遵循客观性原则、计划性原则、指导性原则和(  )

    • A. 公平性原则
    • B. 发展性原则
    • C. 循序渐进原则
    • D. 高效原则
  24. 指导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依据是(  )。

    • A. 课程内容
    • B. 课程方案
    • C. 课程目标
    • D. 课程设计
  25. 一般认为,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萌芽于(  )

    • A.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 B.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 C. 洛克的《教育漫话》
    • D. 卢梭的《爱弥尔》
  26. 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属于教师的(  )

    • A. 人格培养
    • B. 学科专业素养
    • C. 教育专业素养
    • D. 职业素养
  27. 下列不属于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的是(  )

    • A. 教育者
    • B. 受教育者
    • C. 德育观念
    • D. 德育内容
  28. ——标志着课前的准备,也是上课时的备忘录。(  )

    • A. 教案
    • B. 课时计划
    • C. 教学方法
    • D. 课题计划
  29. “私德教育”的核心是(  )

    • A. 家庭美德教育
    • B. 尊老爱幼教育
    • C. 做人处事教育
    • D. 交往礼仪教育
  30. 在常用的几种班级管理模式中,源于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的管理模式是(  )

    • A. 常规管理
    • B. 平行管理
    • C. 民主管理
    • D. 目标管理
  31. 下列哪一个判断不正确(  )

    • A. 班级是个复杂的小社会,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
    • B. 班级是开展学校课程实施的基本单位
    • C. 班级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 D. 班级通常由教师、一群学生及环境组成,通过师生交互影响的过程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32. 最早提出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历史时期是在(  )。

    • A. 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 B. 第二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 C. 第三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 D. 信息革命出现
  33. 德育的功能不包括(  )

    • A. 培养学生的品德
    • B. 决定学校教育的性质
    • C. 发展学生的体力,增强他们的体质
    • D. 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34. 前苏联教师沙塔洛夫提出的教学方法是(  )

    • A. 探究一研讨法
    • B. 发现学习
    • C. 暗示教学法
    • D. 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
  35. 中学教学工作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心部分是(  )

    • A. 备课
    • B. 上课
    • C. 布置作业
    • D. 评定成绩
  36.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第一,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第二,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第三,(  )

    • A. 讲究语言艺术
    • B. 突出重点、难点
    • C. 做好讨论小结
    • D. 恰当分配时间
  37. 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

    • A. 《学记》
    • B. 《中庸》
    • C. 《孟子》
    • D. 《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