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押题密卷(一)
-
教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上好一堂课的要求是什么)?如何对教师授课质量进行评价?
-
班主任在召开主题班会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
怎样理解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规律?
-
教师应如何备课?
-
简述基础型课程的基本内容。
-
简述教育劳动起源说的主要观点。
-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
国家课程
-
德育方法
-
发展关键期
-
教育理念
-
(狭义)教育
-
班主任与家长通讯联系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学生手册》或《学校家庭联系手册》联系、___________、网络联系等。
-
学校德育是思想教育、__________和道德教育的总称。
-
测验的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的________________。
-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是:____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_。
-
所谓智力,一般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即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是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那些稳定的________________。
-
1957年,_______________同志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我国提出的_____________。
-
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的________________的人。
-
教育自身状况是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
创造美的能力既包括艺术美的创造,也包括_____________的创造。
-
衡量一个人是否得到了正常发展的一个主要标准就是看他的发展水平是否同_____________相一致。
-
规章制度是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的作用有( )。
- A.规范
- B.管理
- C.控制
- D.教育
-
德育教育的体谅模式的特征有( )。
- A.坚持性善论,尊重儿童发展需求
- B.坚持人具有一种天赋的自我实现趋向
- C.注重个体认知发展与社会客体的相互作用
- D.大力倡导民主的德育观
- E.强调按道德认知能力发展的要求进行学校道德教育
-
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哪三个方面?( )
- A.对学生的研究
- B.对教师的研究
- C.对社会的研究
- D.对学科的研究
- E.对教材的研究
-
测验和考试是用来检查教学的手段,应把握的原则有( )。
- A.客观性原则
- B.计划性原则
- C.随机性原则
- D.指导性原则
- E.发展性原则
-
学校精神文化分解为四种基本成分是( )。
- A.认知成分
- B.情感成分
- C.价值成分
- D.理想成分
- E.理性成分
-
中国教师的资格条件必须包括以下哪些要件?( )
- A.必须是中国公民
- B.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 C.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 D.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 E.体格达标
-
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 )。
- A.模仿性
- B.意识性
- C.规律性
- D.社会性
- E.复杂性
-
以下属于个体差异性的是( )。
- A.男女性别差异
- B.幼儿与少年的差异
- C.同年龄人群内部差异
- D.同一个体身心不同构成方面的差异
- E.个体思维方式的差异
-
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是( )。
- A.身体状态的剧变
- B.内心世界的发展
- C.自我意识的觉醒
- D.独立精神的加强
- E.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
-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是( )。
- A.无阶级性
- B.为生产劳动服务
- C.在社会生活中进行
- D.教育手段极端简单
- E.在特定场所进行
-
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
- A.杜威
- B.华虚朋
- C.伯克赫斯特
- D.克伯屈
-
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的消极因素,这是( )。
-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
- B.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 C.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 D.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
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 )。
- A.政治经济制度
- B.科学技术
- C.生产力
- D.社会性质
-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之为( )。
- A.练习法
- B.实习作业法
- C.实验法
- D.谈话法
-
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 )。
- A.赫尔巴特
- B.杜威
- C.康德
- D.洛克
-
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
- A.动力
- B.动机
- C.条件
- D.基础
-
现代教育的( )是指:一方面。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最重要的方面;另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依靠教育科学的指导,摆脱经验的束缚。
- A.公共性
- B.生产性
- C.科学性
- D.终身性
-
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是( )。
- A.夸美纽斯
- B.亚里士多德
- C.赫尔巴特
- D.卢梭
-
在康德看来,标志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转变的是( )。
- A.教育
- B.文化
- C.国家的建立
- D.学校的出现
-
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 )为核心来建立管理机制。
- A.学校
- B.教师
- C.教育内容
- D.学生
-
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 A.顺序性
- B.不平衡性
- C.互补性
- D.个别差异性
-
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 )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 A.威尔逊
- B.格塞尔
- C.华生
- D.洛克
-
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产生于生产劳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提倡教劳结合,教育科学的方法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这一观点是( )的认识。
- A.实用主义教育学
- B.制度教育学
- C.实验教育学
- 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
教育学萌芽的标志是( )的提出。
- A.教育价值
- B.教育规律
- C.教育问题
- D.教育现象
-
( )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书中赫尔巴特强调必须有“一种教育者自身所需要的科学,有科学与思考力”并与相邻学科取长补短。
- A.《大教学论》
- B.《普通教育学》
- C.《民主主义与教育》
- D.《康德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