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冲刺试卷(四)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论述中学有哪些常用的教学方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2. 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与特征。

  3. 简述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所受影响的因素。

  4. 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5. 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6. 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

  7. 班级是__________的基本单位,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

  8. 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__________,也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教育制度。

  9.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和一定的_________。

  10. 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一种_______的关系。

  11. 外铄论者一般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典型代表之一是美国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__________。

  12. 一般来说,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

  14. 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__________和__________作为教育学的基础。

  15.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订的课程,称________。

  16.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7. 制订教学进度计划包括制订(  )。

    • A. 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 B. 教学研究计划
    • C. 课题计划
    • D. 教具制作计划
    • E. 课时计划
  18. 教学中运用巩固性原则要注意(  )。

    • A. 准备好问题
    • B. 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 C. 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 D. 善于启发诱导
    • E. 在扩充改组和运用中积极巩固
  19. 古代(  )大都采用个别教学形式。

    • A. 中国   
    • B. 希腊
    • C. 雅典   
    • D. 埃及
    • E. 斯巴达
  20. 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  )。

    • A. 教学目标
    • B. 教学计划
    • C. 教学大纲
    • D. 教科书
    • E. 教学方法
  21. 任何一个班集体的形成都经历了(  )过程。

    • A. 初识
    • B. 组建
    • C. 形成
    • D. 发展
    • E. 解体
  22. 在学业成绩考查中,试题类型有(  )。

    • A. 简答式试题
    • B. 陈述式试题
    • C. 是非题
    • D. 多项选择题
    • E. 组配式试题
  23. “外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 A. 弗洛伊德
    • B. 华生
    • C. 孟子
    • D. 荀子
    • E. 洛克
  24. 坚持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要注意以下哪几点要求?(  )

    • A. 坚持严格要求
    • B. 注重宣传与教育
    • C. 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
    • D. 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 E. 公平、正确、合情合理
  25. 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上课应符合的要求有(  )。

    • A. 目标明确
    • B. 内容正确
    • C. 方法恰当
    • D. 表达清晰 
    • E. 气氛热烈
  26. 校园文化可细分为(  )。

    • A. 学校物质文化
    • B. 学校组织文化
    • C. 学校精神文化
    • D. 教职工文化
    • E. 非物质文化
  27. 第三次全教会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

    • A. 活动课程
    • B. 社会课程
    • C. 学校课程
    • D. 特色课程
  28. 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 A. 遗传素质
    • B. 家庭环境
    • C. 学校教育
    • D. 社会人文地理条件
  29. 下列(  )不是学校文化的成因。

    • A. 学生个人身心特征
    • B. 同伴群体影响
    • C. 师生交互作用
    • D. 学校影响
  30. 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  )

    • A. 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
    • B. 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
    • C. 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 D. 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
  31. 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  )。

    • A. 教学计划 教学大纲教科书   
    • B.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 C.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 D. 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科书
  32. 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 A. 个别教学制
    • B. 班级授课制
    • C. 现场教学
    • D. 小组教学
  33. 《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的教学原则是(  )。

    • A. 直观性原则   
    • B. 启发性原则
    • C. 激励性原则   
    • D. 巩固性原则
  34.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 A. 了解和研究学生   
    • B.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 C. 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 D. 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
  35. 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这句话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 A. 启发性原则
    • B. 直观性原则
    • C. 巩固性原则
    • D. 循序渐进原则
  36. 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在(  )。

    • A.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 B.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 C. 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 D. 信息革命后
  37. 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保证是(  )。

    • A. 教学工作   
    • B. 教育计划   
    • C. 教育途径   
    • D. 教育手段
  38. 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在(  )。

    • A.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 B.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 C. 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 D. 信息革命后
  39.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下列哪一条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因材施教?(  )

    • A. 顺序性
    • B. 阶段性
    • C. 不平衡性
    • D. 个别差异性
  40. 根据课程的任务分类,可以把课程分为(  )。

    • A. 融合课程、广域课科、核心课程 
    • B. 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
    • C.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 D. 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
  41. 通过制订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属于(  )。

    • A. 常规管理
    • B. 平行管理
    • C. 民主管理
    • D. 目标管理
  42. 首次提出教师工作应该作为一种专门职业而存在的法律是(  )。

    • A. 《教师法》
    • B. 《义务教育法》
    • C. 《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 D. 《儿童权利公约》
  43. 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  )。

    • A. 教学计划一教学大纲一教科书
    • B. 课程总目标一领域目标一学科目标
    • C. 课程目的一课程评价一课程实施
    • D. 知识一经验一活动
  44. 教育的经济功能受(  )的制约。

    • A. 社会经济制度
    • B. 社会生产力水平
    • C. 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
    • D. 文化传统
  45. “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  )的特征。

    • A. 科学性
    • B. 价值性
    • C. 生产性
    • D. 未来性
  46. 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  )教材。

    • A. 熟悉   
    • B. 分析
    • C. 概括   
    • D. 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