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4年江西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最后突破试卷(4)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该教师是如何成功地处理此事的?( )[不定项选择题]

    查看材料

    • A.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个性特点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 B.与学生谈话从学习的形容笑的词语开始到对该学生在课堂上笑的形容,再到这样的笑所包含的不道德成分,从而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 C.整个过程教师尊重客观事实,没有武断地作出判断
    • D.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始终以平等、诚恳的态度引导学生的自我觉悟、反省,未损伤学生的自尊心
  2. 我班的一位同学是从初一年级直接升入初三年级的跳班生。他跳班后,仍是班内的学习尖子,区里的几次数学比赛他都取得了名次。这个孩子聪明,性格内向、深沉,却有些傲慢,常常看不起人。上课时谁要是答不上问题来,他总是轻蔑地一笑,并且显示出极不耐烦的神情。我曾想过当场点名批评他,后来改变了主意。一次放学后,我留下了他,对他说:“这学期我们共学过多少形容笑的词语?”他想了想说:“‘微笑’、‘耻笑’、‘大笑’、‘狂笑’、‘讥笑’,还有‘哈哈大笑’。”我说:“同学在复述课文时,我看见你笑了,是吗?”他点了点头。我又继续说:“你看用哪个词形容你当时的笑合适呢?”他很敏感,脸红了,低声说:“‘讥笑’、‘耻笑”’。我说:“这两个词有什么意思?”他说:“由于看不起人而笑话人。”我说:“是啊,尊重别人是应该有的道德风尚,虚心才能使你进步得更快。”从此以后,他常常主动帮助后进学生,上学期还被评为学校的“三好”学生。根据以上内容,回答问题!

    该教师所运用的是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单选题]

    查看材料

    • A.说服法
    • B.自我批评法
    • C.奖励与惩罚法
    • D.陶冶法
  3. 一位教师在教学《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产生了质疑:“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这位老师并不做正面回答,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题(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去查询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根据以上内容,回答问题!

    这种家庭作业布置体现了新课改的哪些理念?( ) [不定项选择题]

    查看材料

    • A.探究性学习
    • B.建构学习知识的过程
    • C.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
    • D.教师的角色由传授者向引导者转变
  4. 新课改对教师有什么要求?( ) [不定项选择题]

    查看材料

    • A.更新教育观念
    • B.教师要建立现代课程观
    • C.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 D.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5. 学习方式转变的实质是教育价值、人才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 )

    • 正确
    • 错误
  6. 《钦定学堂章程》一书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

    • 正确
    • 错误
  7.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无计划的、没有系统的,甚至是互相矛盾的。( )

    • 正确
    • 错误
  8. 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

    • 正确
    • 错误
  9. 全面发展就是平均发展。 ( )

    • 正确
    • 错误
  10. 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精神财富的手段。( )

    • 正确
    • 错误
  11. 教育就是指学校教育。 ( )

    • 正确
    • 错误
  12. 隋唐以后盛行的科举制度毫无积极意义。( )

    • 正确
    • 错误
  13. 教学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具有指导作用。( )

    • 正确
    • 错误
  14. 对于任何国家来说,教育目的都是一样的,不受任何限制。( )

    • 正确
    • 错误
  15.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没有社会交往,就没有社会道德。 ( )

    • 正确
    • 错误
  16. 学生的成长完全仰仗教师对于教学活动的指导,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

    • 正确
    • 错误
  17. 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形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

    • 正确
    • 错误
  18. 教育的最高理想是通过教育目的体现出来的。 ( )

    • 正确
    • 错误
  19. 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开始于卢梭,他于1776年在德国的柯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座中讲授教育学。( )

    • 正确
    • 错误
  20. 聘任教师的形式有( )。

    • A.招聘
    • B.续聘
    • C.解聘
    • D.不聘
    • E.辞聘
  21. 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确立了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体现这一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是( )。

    •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 D.无歧视原则
    • E.保护儿童原则
  22. 实施德育的基本方法之一是说服法,以下属于说服法的是( )。

    • A.谈话
    • B.报告
    • C.参观
    • D.讲解
    • E.讨论
  23. 锻炼法的方式有( )。

    • A.练习
    • B.制度
    • C.委托任务
    • D.组织活动
    • E.托物言志
  24. 课程目标的规定性有( )。

    • A.时限性
    • B.具体性
    • C.预测性
    • D.实际性
    • E.操作性
  25. 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 )。

    • A.以教师为中心
    • B.以儿童为中心
    • C.在人格上,学生与教师是平等的
    • D.在社会道德上,师生关系是相互促进的
    • E.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
  26. 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要求是( )。

    • A.因地制宜
    • B.分类指导
    • C.按需施教
    • D.市场导向
    • E.学用结合
  27.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体现在( )。

    • A.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
    • B.制约教育的结构
    • C.制约教育的内容
    • D.决定教育发展的速度
    • E.决定教育发展的方向
  28. 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 )。

    • A.模仿性
    • B.意识性
    • C.规律性
    • D.社会性
    • E.复杂性
  29. 关于课程目标的水平研究最为著名的是( )。

    • A.杜威
    • B.泰勒
    • C.布卢姆
    • D.布鲁纳
  30. 下列描述属于“网络教育”特点的有( )。

    • A.“平等的”开放式教育
    • B.兴趣选择
    • C.跨年龄段教育
    • D.跨时空教育
  31. 为了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等矛盾,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意贯彻( )。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B.直观性原则
    • C.巩固性原则
    • D.启发性原则
  32. 教学管理的核心是( )。

    • A.教学思想管理
    • B.常规管理
    • C.教学质量管理
    • D.教学管理中计算机的应用
  33. 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其中基础性的要素是( )。

    • A.知
    • B.情
    • C.意
    • D.行
  34. 个体身心发展的( )要求教育活动要善于捕捉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时期,及时施教,以促进个体更好的发展。

    • A.不均衡性
    • B.顺序性
    • C.阶段性
    • D.个别差异性
  35. 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 )提出来的。

    • A.互补性
    • B.阶段性
    • C.顺序性
    • D.不平衡性
  36. 在欧洲封建社会出现的两种类型的教育是骑士教育和( )。

    • A.斯巴达教育
    • B.雅典教育
    • C.教会学校
    • D.实科教育
  37. 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 )。

    • A.基础型课程
    • B.拓展型课程
    • C.研究型课程
    • D.技能型课程
  38. 设计教学法的创立者是( )。

    • A.杜威
    • B.布鲁纳
    • C.克伯屈
    • D.赫尔巴特
  39. “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 )的特征。

    • A.科学性
    • B.价值性
    • C.生产性
    • D.未来性
  40. 学校按政策就近入学,各校办学是有计划按需进行,适龄者都可享有教育权利,校际之间不受竞争影响。体现了学校组织的哪一种特征?( )

    • A.程序性
    • B.垄断性
    • C.非自愿性
    • D.公益性
  41. ( )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书中赫尔巴特强调必须有“一种教育者自身所需要的科学,有科学与思考力”并与相邻学科取长补短。

    • A.《大教学论》
    • B.《普通教育学》
    • C.《民主主义与教育》
    • D.《康德论教育》
  42.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 )。

    • A.思维能力的培养
    • B.创新能力的培养
    • C.想象能力的培养
    • D.实践能力的培养
  43. 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称为( )。

    • A.教育
    • B.教学
    • C.教授
    • D.学习
  44. 讲述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一般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 )。

    • A.导人、详述和汇总
    • B.导人、分析和汇总
    • C.分析、详述和总结
    • D.分析、质疑和总结
  45. “循序渐进”原则是( )提出的。

    • A.孔子
    • B.朱熹
    • C.陶行知
    • D.孟子
  46. 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 )。

    • A.赫尔巴特
    • B.卢梭
    • C.洛克
    • D.杜威
  47.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内容是( )。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 B.家访
    • C.转化后进生
    • 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48. 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

    • A.生产力
    • B.科学技术
    • C.文化
    • D.政治经济制度
  49. 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其中最主要的途径是( )。

    • A.家庭教育
    • B.社区教育
    • C.发明创造
    • D.学校教育
  50. 提出“教师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取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的教育家是( )。

    • A.列宁
    • B.加里宁
    • C.苏霍姆林斯基
    • D.陶行知
  51. 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属于( )。

    • A.实践型课程
    • B.研究型课程
    • C.拓展型课程
    • D.知识型课程
  52. 下列哪种观点是智者派的观点?( )

    • A.努力追求道德的卓越、生活的明智和行为的理性
    • B.把知识作为一种工具
    • C.教育目的是培养思路清晰、充满理性和真理的政治家
    • D.强调美德、道德和忠诚
  53. ( )的学制类型主要是在欧洲产生并发展的。

    • A.分支学制
    • B.多轨学制
    • C.单轨学制
    • D.双轨学制
  54. 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特定的( )属性的人。

    • A.自然
    • B.社会
    • C.实践
    • D.现实
  55. “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特点的体现。

    • A.公益性
    • B.生产性
    • C.未来性
    • D.终身性
  56. 学生的诸因素( )统一发展,是德育的重要规律。

    • A.德、智、体、美
    • B.知、情、意、行
    • C.德、才、个性
    • D.胸襟见地
  57. 班级授课制的首行时代是( )。

    • A.15世纪末的欧洲
    • B.16世纪的欧洲
    • C.15世纪末的中国
    • D.16世纪的中国
  58. 提倡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主要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 )。

    • A.权利平等
    • B.义务平等
    • C.知识平等
    • D.人格平等
  59. 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 )。

    • A.信度
    • B.难度
    • C.区分度
    • D.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