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江西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考前冲刺试卷(3)
-
孙老师的做法违反了《教师法》中的哪一条法规?( ) [单选题]
查看材料- A.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 B.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 C.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 D.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
初一年级学生李某因迟到不敢进教室,而在教学楼后随意闲逛,恰好被班主任孙老师发现。问清情况后孙老师非常生气,罚李某在操场跑了10圈,并让他在教室外站了两节课。根据以上内容,回答问题!
孙老师的做法对吗?( ) 【单选题】:
查看材料- A.对
- B.不对
-
教师应当采取什么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不定项选择题]
查看材料- A.应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与能力培养
- B.重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
- C.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D.重视个别差异,加强个别指导
-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 )
- 正确
- 错误
-
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课程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比如,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就有很多学生不知所措。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有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难度很大。据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只有那些主动性强的学生受益,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根据以上内容,回答问题!
这则材料反映了新课改的什么问题?( ) [不定项选择题]
查看材料- A.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
- B.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 C.教师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
- D.不能因材施教
-
最早提出“学校文化”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学者泰勒。( )
- 正确
- 错误
-
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因而不需要注重交往活动。( )
- 正确
- 错误
-
没有人,也就没有社会的生机和发展。 ( )
- 正确
- 错误
-
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不平衡性的特征进行。( )
- 正确
- 错误
-
英国哲学家洛克强调教育的自然性。 ( )
- 正确
- 错误
-
教育目的就其本质来说,是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 )
- 正确
- 错误
-
教学计划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 )
- 正确
- 错误
-
班会一般有三类:常规班会、生活会和例会。( )
- 正确
- 错误
-
课程目标是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
- 正确
- 错误
-
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健康的班级风气,是班级管理的首要功能。 ( )
- 正确
- 错误
-
教学过程是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对于任何学科来说,教学过程有固定的程式。( )
- 正确
- 错误
-
教师劳动是个体和集体劳动的结合。 ( )
- 正确
- 错误
-
德育内容决定了德育目标。( )
- 正确
- 错误
-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过程。( )
- 正确
- 错误
-
探究一研讨法十分注重儿童不同发展阶段认识的不同特征,形成了突出( )的教学特点。
- A.从具体材料引发学习经历
- B.充分利用各种艺术手段
- C.通过集体交流和研讨促进学习
- D.鼓励学生的语言表达
- E.肯定学生在学习中所犯错误的意义
-
教师专业化应符合的条件有( )。
- A.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
- B.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
- C.有为学生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
- D.具有充分的自治和自律性
- E.有正式专业组织对行业服务、培训及资格认证进行管理
-
测验和考试是用来检查教学的手段,应把握的原则有( )。
- A.客观性原则
- B.计划性原则
- C.随机性原则
- D.指导性原则
- E.发展性原则
-
教师良好的教育能力体现在( )。
- A.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 B.知识广博
- C.富有感情、有感染力
- D.富有个性
- E.改善实践
-
下列哪些教育家对分科课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
- A.培根
- B.夸美纽斯
- C.赫尔巴特
- D.斯宾塞
- E.赞可夫
-
校园文化可以细分成( )。
- A.学校物质文化
- B.学校制度文化
- C.学生文化
- D.学校精神文化
- E.传统文化
-
认知模式的特征有( )。
- A.人的本质是理性的
- B.坚持性善论
- C.注重个体认知发展与社会客体的相互作用
- D.注重研究个体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
- E.倡导民主德育观
-
“外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 A.弗洛伊德
- B.华生
- C.孟子
- D.荀子
- E.洛克
-
课堂教学中有交流传递可分为( )。
- A.提问方式
- B.程序学习方式
- C.小组学习方式
- D.研究方式
- E.讨论方式
-
皮亚杰将个体的认识发展划分的阶段包括( )。
- A.感知运算阶段
- B.前运算阶段
- C.具体运算阶段
- D.形式运算阶段
- E.抽象运算阶段
-
埃及设置最多的学校是( )。
- A.宫廷学校
- B.政府学校
- C.寺院学校
- D.文士学校
-
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 )。
- A.管理能力
- B.控制能力
- C.教育能力
- D.研究能力
-
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
- A.开设哪些科目
-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
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 )。
- A.潜在性
- B.现实性
- C.特殊性
- D.可塑性
-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 A.内容改革
- B.方法改革
- C.课程改革
- D.途径改革
-
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末的( )。
- A.洋务运动的推行
- B.废科举,兴学校
- C.京师大学堂的成立
- D.北洋大学的创建
-
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 )。
-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
- 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
- B.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才能转化
- C.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主要放在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
- D.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
-
难题提供了试题的( )信息。
- A.错误率
- B.通过率
- C.平均通过率
- D.平均错误率
-
课程论与心理学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 )。
- A.柏拉图
- B.毕达哥拉斯
- C.苏格拉底
- D.亚里士多德
-
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 )的《大教学论》的发表为标志。
- A.赫尔巴特
- B.夸美纽斯
- C.凯洛夫
- D.苏霍姆林斯基
-
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
-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
衡量受教育者道德修养水平的重要标志是( )。
- A.道德认识
- B.道德情感
- C.道德意志
- D.道德行为
-
学生的学习特点受( )因素和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 A.基础
- B.智能
- C.思维
- D.能力
-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 A.我国的政治政策
- B.我国的教育方针
- C.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
- D.恩格斯个人发展学说
-
着眼于当今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是( )。
- A.高等教育
- B.素质教育
- C.职业教育
- D.特殊教育
-
集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是下列哪位教育家的成功教育经验?( )
- A.马卡连柯
- B.加里宁
- C.乌申斯基
- D.赞可夫
-
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称为( )。
- A.德育
- B.智育
- C.美育
- D.体育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使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 )。
- A.学校教育
- B.高新技术的应用
- C.科学理论的产生
- D.完善的社会制度
-
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施的结果”的评价模式是( )。
- A.目标评价模式
-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 C.过程评价模式
- D.成果评价模式
-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
- A.教育问题
- B.教育事实
- C.教育现象
- D.教育规律
-
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 )。
- A.间接地获得知识
- B.获得间接经验
- C.有教师帮助去获得知识
- D.有同学帮助去获得知识
-
班集体的核心队伍是指团结在教师周围的一批( )。
- A.优秀学生
- B.进步学生
- C.班队干部
- D.积极分子
-
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知识的价值问题,重视实科教育的教育家是( )。
- A.卢梭
- B.斯宾塞
- C.裴斯泰洛齐
- D.赫尔巴特
-
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这是( )。
- A.实质教育论
- B.素质教育论
- C.形式教育论
- D.应试教育论
-
上课是教学诸环节中的( )环节。
- A.中心
- B.重要
- C.一般
- D.前提
-
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或不良品德的克服要经过多次的培养或矫正训练,不能操之过急,这表明德育要遵循( )。
- A.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 B.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 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
- D.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或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场所吸烟、饮酒。”这是为了保护学生的( )。
- A.人身自由
- B.身心健康
- C.人格尊严
- D.隐私
-
“明礼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也是现阶段我国《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大力倡导的道德规范,这说明道德具有( )。
- A.社会性
- B.历史性
- C.民族性
- D.继承性
-
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
- A.政治制度
- B.生产关系
- C.生产力
- D.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