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甘肃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全真模拟试题(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试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2. 试分析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3. 如何衡量一个问题能否成为研究课题?

  4. 教育从哪些方面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5.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有哪些作用?

  6. 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7. 师生关系

  8. 普通教育

  9. 班级管理

  10. 教育(狭义)

  11. 教育能力

  12. 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有(  )。

    • A.层次性
    • B.综合性
    • C.可操作性
    • D.灵活性
    • E.计划性
  13. 锻炼法的方式有(  )。

    • A.练习
    • B.制度
    • C.委托任务
    • D.组织活动
    • E.托物言志
  14. 教学中运用巩固性原则要注意(  )。

    • A.准备好问题
    • B.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 C.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 D.善于启发诱导
    • E.在扩充改组和运用中积极巩固
  15. 教育民主化的内容包括(  )。

    • A.取消教育的等级制、特权制
    • B.实行机会均等的教育
    • C.反对在教育内容中宣扬法西斯主义
    • D.均衡教育资源
    • E.追求教育自由化
  16. 教育目的制定的客观依据有(  )。

    • A.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 B.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 C.制定者的哲学理念、理想人格
    • D.社会历史发展进程
    • E.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17.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体现在(.)。

    • A.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
    • B.制约教育的结构
    • C.制约教育的内容
    • D.决定教育发展的速度
    • E.决定教育发展的方向
  18. “外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 A.弗洛伊德
    • B.华生
    • C.孟子
    • D.荀子
    • E.洛克
  19. 校园文化可细分为(  )。

    • A.学校物质文化
    • B.学校组织文化
    • C.学校精神文化
    • D.教职工文化
    • E.非物质文化
  20. 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要求是(  )。

    • A.因地制宜
    • B.分类指导
    • C.按需施教
    • D.市场导向
    • E.学用结合
  21. 课程目标的确定依据主要有(  )。

    • A.对学生的研究
    • B.对社会的研究
    • C.对教师的研究
    • D.对学校的研究
    • E.对学科的研究
  22. 德育应坚持疏导为主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在方法上应采取(  )。

    • A.示范教育法
    • B.说服教育与适当体罚相结合
    • C.多表扬,少批评
    • D.说服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23. “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一般发展”的思想是(  )提出来的。

    • A.凯洛夫
    • B.加里宁
    • C.赞可夫
    • D.马卡连柯
  24. 以下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错误的选项是(  )。

    • A.教育目的是社会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综合
    • B.教育目的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
    • C.教育目的就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 D.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25. 班级建设的设计者是(  )。

    • A.校长
    • B.教导主任
    • C.政教主任
    • D.班主任
  26. 课程论研究的是(  )的问题。

    • A.为谁教
    • B.怎样教
    • C.教什么
    • D.教给谁
  27. 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  )正式提出了“班级”一词。

    • A.埃拉斯莫斯
    • B.夸美纽斯
    • C.马卡连柯
    • D.杜威
  28. 在欧洲封建社会出现的两种类型的教育是骑士教育和(  )。

    • A.斯巴达教育
    • B.雅典教育
    • C.教会学校
    • D.实科教育
  29. 活动课程的主要倡导者是(  )。

    • A.赫尔巴特
    • B.卢梭
    • C.柏拉图
    • D.杜威
  30. 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  )。

    • A.人生观教育
    • B.价值观教育
    • C.素质教育
    • D.心理健康教育
  31. 每个学生在所属的班集体中都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与活动,因此,班集体有利于训练学生的(  )

    • A.群体意识
    • B.社交能力
    • C.自我教育能力
    • D.合作能力
  32. 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的是(  )。

    • A.科学知识
    • B.信息技术
    • C.文化发展
    • D.政治体制
  33.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  )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

    • A.上课
    • B.读书和作业
    • C.活动和交往
    • D.谈话和讨论
  34. 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育活动的学者是(  )。

    • A.孟禄
    • B.杜威
    • C.利托尔诺
    • D.斯宾塞
  35. “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是德育过程的哪一条规律的体现?(  )

    • A.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 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过程。
    • 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36. 保加利亚医学博士格·洛扎洛夫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创立了一种利用联想、暗示、情境、音乐等方式强化教学效果的方法,称之为(  )。

    • A.信号图式法
    • B.探究一发现法
    • C.暗示教学法
    • D.五段教学法
  37.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

    • A.教学工作
    • B.公共关系
    • C.行政工作
    • D.总务工作
  38. 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

    • A.非指导教学模式
    •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 C.发展性教学模式
    • D.最优化教学模式
  39. 在近代教育史上,提出“泛智教育”的教育家是(  )。

    • A.卢梭
    • B.裴斯泰洛齐
    • C.洛克
    • D.夸美纽斯
  40.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些人先天失明,但是嗅觉、听觉等却比正常人要灵敏得多,这说明人的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 A.阶段性
    • B.不平衡性
    • C.互补性
    • D.个别差异性
  41. 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教育家是(  )。

    • A.夸美纽斯
    • B.赫尔巴特
    • C.杜威
    • D.布鲁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