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临考终极押密卷(6)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某初中三年级一女生把一男同学向其表达“爱慕之意”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认为,要严肃处理,“杀一儆百”,于是在班会上把这封“情书”公之于众,结果 导致了该男生的休学。请用所学的德育规律、德育原则分析该案例。

  2. 试述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以及教师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3.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4. 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基本规律)有哪些?

  5. 简述课程评价的基本过程。

  6. 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任务与主要内容。

  7. 学生特有的本质属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8. 班级

  9. 德育模式

  10. 国家课程

  11. 教学组织形式

  12. 白板说

  13. 学生是权利的主体,享有法律所规定的各项__________。 

  14. __________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 

  15. 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其中,教学大纲一般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基本部分构成。

  16. 一般来说,“教育目的”的实现,要通过贯彻“__________”来达到。

  17. “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__________所推崇的理想。

  18. 课程研究与教学研究同样重要。课程论侧重研究__________,教学论侧重研究“如何教”。

  19. 学生的学习要以间接经验为主,以直接经验为__________。

  20. 班集体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__________以及一定的活动节律。

  21. 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__________关系。 

  22. 作业是结合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__________。

  23. 试题类型可分为供答型和__________两大类,供答型试题可分为简答式试题和试题两种。

  24. 现代遗传学研究证明,遗传基因的物质基础在于__________的差异。

  25. 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包括(  )。

    • A.常规管理 
    • B.平行管理
    • C.民主管理 
    • D.集体管理
    • E.目标管理
  26.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张(  )。

    • A.评价的重点是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
    • B.评价应关注非预期的结果
    • C.应着重关注课程计划满足目标的程度
    • D.评价的重点放在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
    • E.更多地考虑课程计划满足实际需要的程度
  27. 运用奖励和处分应注意的要求是(  )。

    • A.公平、正确、合情合理 
    • B.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 C.发扬民主 
    • D.注重宣传和教育
    • E.坚持严格要求
  28. 中学教学原则包括(  )。

    • A.直观性原则 
    • B.启发性原则
    • C.巩固性原则
    •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E.序渐进原则
  29. 安排课程表的原则是(  )。

    • A.整体性原则 
    • B.实践性原则
    • C.迁移性原则 
    • D.生理适宜性原则
  30. 教育目的的功能有(  )。

    • A.导向功能
    • B.强制功能
    • C.激励功能
    • D.示范功能
    • E.评价功能
  31. 教师专业化应符合的条件有(  )。

    • A.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
    • B.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
    • C.有为学生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的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
    • D.具有充分的自治和自律性
    • E.有正式专业组织对行业服务、培训及资格认证进行管理
  32. 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

    • A.教学计划 
    • B.教学大纲
    • C.教育目的 
    • D.教学目标
  33. 中国教师的资格条件需包括以下哪些条件?(  )

    • A.必须是中国公民
    • B.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 C.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 D.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 E.体格达标
  34. 被誉为“当代课程评价之父”的是(  )。

    • A.斯密斯 
    • B.泰勒
    • C.柯尔伯格 
    • D.皮亚杰
  35.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  )。

    • A.体育 
    • B.劳动技术教育
    • C.德育
    • D.智育
  36. 在教学任务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

    • A.发展学生的智力 
    • B.培养学生的能力
    • C.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D.形成学生科学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37. 能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  )。

    • A.成熟
    • B.遗传素质
    • C.环境
    • D.教育
  38. 一份教案的核心是(  )。

    • A.提出教学目的 
    • B.选择教学方法
    • C.涉及教学进程 
    • D.规划板书内容
  39. 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这是由学生的(  )决定的。

    • A.人格尊严权
    • B.人身自由权
    • C.隐私权
    • D.名誉权
  40. 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  )。

    • A.夸美纽斯 
    • B.赫尔巴特
    • C.杜威 
    • D.凯洛夫
  41. 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  )。

    • A.信度 
    • B.难度
    • C.效度 
    • D.区分度
  42. 卢梭的教育思想属于(  )。

    • A.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 B.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 C.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 D.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43.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 A.学生
    • B.教师
    • C.学校的观念文化
    • D.校园设施
  44. 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  )。

    • A.“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 
    • B.“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
    • C.权威型的领导方式 
    • D.民主型的领导方式
  45. 课的类型的划分依据是(  )。

    • A.教学任务 
    • B.教学内容
    • C.教学规律 
    • D.教学原则
  46. 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  )。

    • A.疏导原则 
    • B.因材施教原则
    • C.导向性原则 
    • D.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7. 主张“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这一观点的学者是(  )。

    • A.柏拉图   
    • B.亚里士多德
    • C.苏格拉底   
    • D.维多里诺
  48. 目标管理的班级管理方法,是由美国的(  )提出的。

    • A.德鲁克 
    • B.马卡连柯
    • C.杜威 
    • D.布鲁纳
  49. 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

    • A.洛克 
    • B.斯宾塞
    • C.赫尔巴特 
    • D.杜威
  50. 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  )。

    • A.赫尔巴特 
    • B.杜威
    • C.凯洛夫 
    • D.夸美纽斯
  51. 苏格拉底“产婆术”的教学原则与下列(  )教学原则相一致。

    • A.学不躐等   
    • B.长善救失
    • C.学而时习之   
    • D.不愤不启,不悱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