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临考终极押密卷(4)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2. 试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3. 如何理解教育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4. 简述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其所受制的因素。

  5. 如何理解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6. 班集体

  7. 简述《学记》的教育思想。

  8. 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其基本作用是什么?

  9. 教学模式

  10. (狭义)教育

  11. 教学任务受人们追求的__________决定,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

  12. 智育

  13. “心理断乳期”

  14. __________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

  15. __________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16. 我国古代所谓的“学而优则仕”,表明了学校与国家机器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 

  17. 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是__________的统一过程。

  18. __________是人类现代文明和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 

  19. 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壬寅学制及__________。

  20. 社会学者常把职业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1. 教学所传授的基础知识,是指形成各门学科的__________、相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及其系统。

  22. 所谓__________,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

  23. 钻研教材包括钻研__________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

  24. 班级是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的基本单位,它具有满足学生的要求、__________、校正学生的行为等功能。 

  25.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它的标志是(  )。

    • A.计算机
    • B.电话
    • C.网络技术
    • D.数字通信
    • E.机械化
  26. 规章制度是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的作用有(  )。

    • A.规范 
    • B.管理
    • C.控制 
    • D.教育
    • E.督促
  27. 榜样法是以他人的(  )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 A.高尚思想 
    • B.模范事迹
    • C.模范行为 
    • D.卓越成就
    • E.道德观点
  28.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是(  )。

    • A.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学生都可以获得全面发展
    • B.以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 C.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 D.优越的社会制度保证教育有极高的社会效益
    • E.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29. 德育过程的结构要素有(  )。

    • A.教育者 
    • B.受教育者
    • C.德育内容 
    • D.德育目标
    • E.德育方法
  30. 认知模式的特征有(  )。

    • A.人的本质是理性的
    • B.坚持性善论
    • C.注重个体认知发展与社会客体的相互作用
    • D.注重研究个体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
    • E.倡导民主德育观
  31. 备课是教师的课前准备,备课内容包括(  )。

    • A.钻研教材 
    • B.了解学生
    • C.课外辅导 
    • D.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 E.德育训练
  32. 课程目标的规定性有(  )。

    • A.时限性 
    • B.具体性
    • C.预测性 
    • D.实际性
    • E.操作性
  33. 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其中基础性的要素是(  )。

    • A.知 
    • B.情
    • C.意 
    • D.行
  34. 教师把实物、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向学生做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

    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叫做(  )。

    • A.观察法 
    • B.实验法
    • C.演示法 
    • D.练习法
  35. 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

    • A.1856年 
    • B.1860年
    • C.1862年
    • D.1866年
  36. 智力是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其核心是(  )。

    • A.注意力 
    • B.观察力
    • C.思维力 
    • D.想象力
  37. 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  )。

    • A.基础型课程 
    • B.拓展型课程
    • C.研究型课程 
    • D.技能型课程
  38. 以下不属于课程目标的依据的是(  )。

    • A.对学生的研究 
    • B.对教师的研究
    • C.对社会的研究 
    • D.对学科的研究
  39. 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

    • A.孔子
    • B.荀子
    • C.孟子
    • D.墨子
  40. 实施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

    • A.八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 B.课外校外活动 
    • C.劳动 
    • D.共青团活动
  41. 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  )

    • A.教育的性质
    • B.教育的任务
    • C.教育的内容
    • D.教育的规律
  42. (  )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 A.教学 
    • B.教育
    • C.自学 
    • D.智育
  43. (  )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 A.生产力
    • B.政治制度
    • C.科学技术
    • D.文化
  44. 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部分是(  )。

    • A.布置课外作业 
    • B.讲授新教材
    • C.检查复习 
    • D.巩固新教材
  45. 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确定(  )。

    • A.教育目的 
    • B.培养目标
    • C.课程目标 
    • D.教学目标
  46. 在康德看来,标志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转变的是(  )。

    • A.教育
    • B.文化
    • C.国家的建立
    • D.学校的出现
  47. 为了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等矛盾,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意贯彻(  )。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B.直观性原则
    • C.巩固性原则 
    • D.启发性原则
  48. 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称为(  )。

    • A.教学形式 
    • B.教学原则
    • C.教学策略 
    • D.教学手段
  49. 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  )。

    • A.课程类型 
    • B.教学计划
    • C.教学大纲 
    • D.教科书
  50. 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  )。

    • A.班级公共财产 
    • B.班级信息
    • C.学生 
    • D.班级资料
  51. “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提出者是(  )。

    • A.赞可夫
    • B.维果斯基
    • C.皮亚杰
    • D.布鲁纳
  52. 下列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内容的是(  )。

    • 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