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标准预测试卷(三)
-
某学校组织公开课,在老师上课的过程中,有时会向学生提问。去听课的家长发现,老师每次提问时,自己的孩子都把手举起,但老师每次都是请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回答,而不会叫自己的孩子。
问题:说说如何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改变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情况。
-
前日在某地举行的歌唱大赛和模特大赛爆出“冷门”:夺冠的两位分别是15岁和l6岁的学生。
从两项比赛的参赛情况来看,选手呈低龄化趋势。一些家长甚至不顾孩子的意愿,把孩子推上造“星”之路。对此,许多教育界专家提出了强烈批评,认为这是揠苗助长的行为,是家长教育孩子的一种浮躁心态的表现,不利于孩子日后的成长。
问题:请运用与全面发展教育有关的原理进行分析。
-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
简述教师的作用。
-
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
夸美纽斯对教育学的发展作出了哪些突出贡献?
-
我国哪一部法律对学生应尽的法律义务做了专门规定,学生应尽的法律义务有哪些?
-
教学策略
-
班级管理
-
制度化教育
-
设计教学法
-
智育
-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是: 。
-
教育不管是具有组织的或无组织的、系统的或零碎的、家庭的或是学校的都是 的培养人的活动。
-
儿童权利公约》中提倡的体现儿童权利主体地位的四大原则分别是儿童利益最大原则、 原则、尊重儿童观点的原则及无歧视原则。
-
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有三点:一是德育 二是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三是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
-
教学的任务就是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技巧。 ( )
- 正确
- 错误
-
教育的发展受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约,但教育又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具有 的特征。
-
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 )
- 正确
- 错误
-
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 )
- 正确
- 错误
-
教育行动研究是以教师的教育实践为主要导向的。 ( )
- 正确
- 错误
-
遗传素质决定能力发展的水平。 ( )
- 正确
- 错误
-
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 )
- 正确
- 错误
-
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开发是国家的事情,和教师无关。 ( )
- 正确
- 错误
-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只具有即时价值而没有延时价值。 ( )
- 正确
- 错误
-
教育本身不是一种文化现象。 ( )
- 正确
- 错误
-
德育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 )。
- A.强调德育的外在强制性
- B.注意功能实现的间接性
- C.注重个体的享用性
- D.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
-
信息技术没有改变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 )
- 正确
- 错误
-
教学中“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 )。
- A.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 B.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 C.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规律
- D.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
-
中国近代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 )。
- A.壬寅学制
- B.癸卯学制
- C.壬戌学制
- D.壬子癸丑学制
-
文化传承的主要手段是( )。
- A.生物遗传
- B.选择经验
- C.社会实践
- D.教育
-
教育教学要求的“一刀切”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 A.阶段性
- B.顺序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
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
- A.政治需要
- B.科技进步
- C.生产力发展水平
- D.产业革命
-
国际上理解教育实质是在教育中贯穿( )。
- A.主体教育观
- B.精英主义价值观
- C.知识主义价值观
- D.多元主义价值观
-
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是( )。
- A.活动性
- B.目的性
- C.实践性
- D.预期性
-
1970年,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其出版的著作中提出了( )思想。
- A.最优化教学
- B.范例教学
- C.发展教育
- D.终身教育
-
把测验分为安置性测验、形成性测验、诊断性测验和总结性测验的依据是( )。
- A.测验内容
- B.测验目的
- C.规范程度
- D.结果解释参照标准
-
强调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性、不同学科的相互整合,以双学科或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设计的课程结构是( )。
- A.潜在课程
- B.分科课程
- C.活动课程
- D.综合课程
-
“四德教育”的核心是( )。
- A.家庭美德教育
- B.尊老爱幼教育
- C.做人处事教育
- D.交往礼仪教育
-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
被称为“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的是( )。
- A.达尔文
- B.培根
- C.苏格拉底
- D.赫尔巴特
-
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学校的( )。
- A.规章制度
- B.网络资源
- C.校园环境
- D.物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