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标准预测试卷(一)
-
你认为遗传决定论的主要错误在什么地方?
-
我国正在进行全国范围内的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化也成为一个普遍趋势。结合这一实际,谈谈目前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职业素质。
-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
在中学进行德育的过程中,其基本要求有哪些?
-
知识与智力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这些条件都有哪些?
-
为什么说教育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
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这样一种信息的传输过程。 ( )
- 正确
- 错误
-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奖励和处分时,主要应注意哪些要求?
-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学说。 ( )
- 正确
- 错误
-
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 )
- 正确
- 错误
-
教育可以超越它所依存的社会条件,而对人的发展发挥它的能动作用。 ( )
- 正确
- 错误
-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与成人的认识过程是相同的。 ( )
- 正确
- 错误
-
有了人类就产生了教育,也就形成了教育学。 ( )
- 正确
- 错误
-
“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是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 )
- 正确
- 错误
-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班级管理理论是民主管理。 ( )
- 正确
- 错误
-
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不同,德育无论从内容到方式也都不同,所以不同社会的德育是不能继承的。 ( )
- 正确
- 错误
-
教学原则是人们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 )
- 正确
- 错误
-
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 )。
- A.四书
- B.文法
- C.修辞
- D.辩证法
- E.论语
-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是( )。
- A.无阶级性
- B.为生产劳动服务
- C.在社会生活中进行
- D.教育手段极其简单
- E.在特定场所进行
-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是( )。
- A.以儿童为中心
- B.重视学生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独立发现
- C.学校即社会
- D.以经验为中心组织课程
- E.教育即学生经验的持续不断地增长
-
教师的教育工作能力包括( )。
- A.与学生的交往能力
- B.语言表达能力
- C.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 D.组织管理能力
- E.教育科研能力
-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哪些项来实现对教学实践中评价的激励功能?( )
- A.注重学生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评价
- B.记录学生学业之外的突出表现,增加学生成就感
- C.扩展评价范围,各显长项
- D.将课程分成小单元,及时激励
- E.重视对学习过程的检测
-
教师资格的条件包括( )。
- A.必须是中国公民
- B.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 C.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 D.必须具有丰富经验
- E.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
遗传决定论的表现有( )。
- A.中国的性善性恶论
- B.柏拉图的三等论
- C.基督教的“原罪说”
- D.高尔顿的血统论
- E.洛克的“白板说”
-
实现教师专业化的条件有( )。
- A.具有公认的权威和影响力
- B.有充分自治和自律性,有正式专业组织对资格认证进行管理
- C.有硕本学历
- D.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
- E.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
-
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有( )。
- A.强制功能
- B.评价功能
- C.示范功能
- D.调控功能
- E.导向功能
-
现代教育公共性的特征主要有( )。
- A.公平性
- B.公益性
- C.免费服务
- D.大众性
- E.为全体人民服务
-
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是( )的主要体现。
- A.制度化教育
- B.非制度化教育
- C.前制度化教育
- D.正规教育
-
( )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 A.凯洛夫的《教育学》
- B.柏拉图的《理想国》
- C.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 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
教学工作实施过程通常由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批改作业和( )组成。
- A.考核
- B.运用知识
- C.巩固知识
- D.课外辅导
-
( )是学校的基本功能。
- A.能实现人口的控制
- B.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
- C.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 D.为繁荣文化服务
-
( )是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
- A.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
- B.教育实体的出现
- C.学校的产生
- D.学制的建立
-
( )认为“教育一定要成为一种学业,否则无所希望”,“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否则决不能成为一种有系统的学问”。
- A.康德
- B.赫尔巴特
- C.夸美纽斯
- D.培根
-
从本质上讲,教学活动是一种( )。
- A.课堂活动
- B.交往活动
- C.实践活动
- D.认识活动
-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
- A.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 B.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 C.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 D.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
“长善救失“因材施教”等教育原则提出的根据是人发展的( )。
- A.个别差异性
- B.不平衡性
- C.阶段性
- D.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
( )提出了著名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
- A.裴斯泰洛齐
- B.泰勒
- C.斯宾塞
- D.赫尔巴特
-
德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是( )。
- A.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 B.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和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 C.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 D.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
( )是决定教育性质的主要因素。
- A.社会意识形态
- B.民族文化传统
- C.生产力发展水平
- D.政治经济制度
-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 )。
- A.重视高尚品德的培养
- B.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 C.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 D.重视劳动品质的培养
-
( )体现了教育的最高理想。
- A.培养目标
- B.教育目标
- C.课程目标
- D.教育目的
-
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是由( )决定的。
- A.政治经济制度
- B.社会文化
- C.生产力发展水平
- D.社会人口
-
( )是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的体现。
- A.崇高的职业道德
- B.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 C.教育理论知识
- D.文化科学知识
-
体现孔子启发式教育的基本方法是( )。
-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B.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 C.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D.学而时习之
-
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运用( )。
- A.练习法
- B.讨论法
- C.谈话法
- D.讲授法
-
( )是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 A.教育方针
- B.教育政策
- C.教育理论
- D.教育问题
-
( )是中国近代史上产生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 A.癸卯学制
- B.壬戌学制
- C.壬寅学制
- D.五四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