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标准预测试卷(3)
-
这是重庆一中学由学生剃头发事件而不让其上课的材料。
刘某是一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特喜欢罗纳尔多,把头发剃成足球样式形状,第二天便来学校上课,刚走进教室,被老师看见,老师便对他说:“你的发式太怪了,把头发再去剪剪,恢复正常了再来上课,顺便让你爸爸妈妈来学校一趟。”刘某回家后,将这件事告知家人,第二天他的外婆便一起来学校,学校老师要求刘某剪掉头发,并不准许他上课。外婆带他去将头发剪成光头,第三天又来学校,没想到学校老师却说哪有学生光头来上课的,依然不允许其上课,外婆只好找校方领导,校方说不准许其上课。家长说:“可否戴帽子上课。”校方说:“不行,等头发长长了再来上课。”家长为让刘某学习,找到教育局领导反映情况,教育局要求准许刘某上课,并且在校期间(要遵守学校纪律)要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学校收到教育局通知后,(对刘某家长说)以刘某光头损坏学校形象为由不允许刘某上课。
运用相关的教育法规及你所掌握的教育学原理回答:学校这样做是否合理,为什么?
-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上好课,什么样的课才算是好课?
-
简述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必然联系。
-
教科书的编写应遵循哪些原则?
-
德育认知模式具有哪些特征?
-
遗传素质
-
简述基础型课程的基本内容。
-
导生制
-
巩固性原则
-
班级授课制
-
人力资本
-
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与个性影响力是对立的。( )
- 正确
- 错误
-
教师职业是普通职业。 ( )
- 正确
- 错误
-
反对压抑儿童本性,强调教师要尊重儿童的个性,关注儿童、信任儿童的是存在主义教育家的主张。 ( )
- 正确
- 错误
-
教学无论效果怎样,都具有教育性。 ( )
- 正确
- 错误
-
当代教育的发展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 )
- 正确
- 错误
-
教材就是教科书。 ( )
- 正确
- 错误
-
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表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 )
- 正确
- 错误
-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被看作现代教育的代表。 ( )
- 正确
- 错误
-
备课就是备教材。 ( )
- 正确
- 错误
-
注重教育的价值,对教育改造人的本性,形成社会所要求的知识、能力、态度等,都持积极乐观态度的是内发论。 ( )
- 正确
- 错误
-
1985年,______中,提出了“四有、两爱、两精神”的教育方针。
-
班级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它具有______、促进学生的发展、______等功能。
-
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的______的人。
-
_____注重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的塑造与培养。
-
在教育的组成要素中,_____和_____是最基本的要素。
-
个体呈现能动性,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由生理、_____和_____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直观教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物直观,另一类是_____ 。
-
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_____。
-
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应做到( )。
- A.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
- B.建立班级管理制度
- C.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 D.加强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
- E.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
17世纪_______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
-
德育随社会发展变化而发生变化,具有______,在阶级和民族存在的社会则具有和 。
-
对教师在职培训的法律制度化作了规定的政策文献有( )。
- A.《教师资格条例》
- B.《教育法》
- C.《宪法》
- D.《教师法》
- E.《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
-
教学活动包括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 )。
- A.上课
- B.作业
- C.练习
- D.辅导
- E.课外活动
-
课程表的安排应遵循的原则是( )。
- A.整体性原则
- B.可操作性原则
- C.迁移性原则
- D.合理性原则
- E.生理适宜原则
-
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表现在( )。
- A.帮助人发现自身价值
- B.认识并发掘自身潜能
- C.形成并发展人的个性
- D.发展人的精神力量
- E.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
-
一般来说,构成课堂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有( )。
- A.组织教学
- B.检查复习
- C.讲授新教材
- D.巩固新教材
- E.布置课外作业
-
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要求是( )。
- A.因地制宜
- B.分类指导
- C.按需施教
- D.市场导向
- E.学用结合
-
下列各项属于个别差异性的是( )。
- A.性别差异
- B.同年龄人群内部差异
- C.同一个体身心不同构成方面的差异
- D.儿童与青年的差异
- E.个体思维方式的差异
-
德育的主要途径有( )。
-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 B.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 C.劳动
- D.共青团活动
- E.班主任工作
-
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少年儿童享有的合法权利有( )。
- A.人身自由权
- B.人格尊严权
- C.身心健康权
- D.隐私权
- E.受教育权
-
教育可以推进科学的( )。
- A.系统化
- B.体制化
- C.全面化
- D.多样化
-
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高峰,在心理方面,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更后。这些现象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 A.阶段性
- B.顺序性
- C.不平衡性
- D.差异性
-
能鉴别学业水平高低、能力强弱的测验表明其( )很高。
- A.难度
- B.信度
- C.效度
- D.区分度
-
在古代社会,“才高八斗”和“学富五车”体现的是教师的( )。
- A.道德形象
- B.人格形象
- C.财富形象
- D.文化形象
-
对受教育权具有决定作用的是( )。
- A.生产力
- B.文化
- C.政治经济制度
- D.科学技术
-
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
- A.示范者角色
- B.授业解惑者角色
- C.传道者角色
- D.研究者角色
-
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
- A.开设哪些科目
- B.学科开设的顺序
- C.各科教学的时数
- D.各学科的教学方法
-
教科书的主体部分是( )。
- A.课文
- B.习题
- C.目录
- D.图表
-
( )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 A.课外活动
- B.教学活动
- C.实践活动
- D.团队活动
-
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 )。
- A.信度
- B.效度
- C.难度
- D.区分度
-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
- A.《论语》
- B.《春秋》
- C.《学记》
- D.《师说》
-
下列属于道德讨论中“引入提问”的策略是( )。
- A.升华性问题
- B.突出道德争端
- C.澄清与总结
- D.突出相邻阶段的论点
-
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
- A.哲学观念
- B.人性假设
- C.理想人格
- D.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
课的类型是指根据( )划分课的种类。
- A.教学规律
- B.教学内容
- C.教学原则
- D.教学任务
-
目标评价模式最为关键的步骤是( )。
- A.确定方法
- B.确定目标
- C.确定内容
- D.确定标准
-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原则。
- A.直观性
- B.启发性
- C.巩固性
- D.循序渐进
-
下列关于智育与教学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
- B.智育是教学要完成的任务
- C.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 D.教学就是智育
-
在近代教育史上,提出“泛智教育”的教育家是( )。
- A.卢梭
- B.裴斯泰洛齐
- C.洛克
- D.夸美纽斯
-
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始于( )。
- A.夸美纽斯
- B.赫尔巴特
- C.卢梭
- D.杜威
-
“性善论”和“性恶论”所反映的观点都是( )。
- A.教育万能论
- B.环境决定论
- C.多因素作用论
- D.遗传决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