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湖南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专家预测试卷(9)
-
联系实际论述现代教师的基本素质。
-
简述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舒尔茨的教育功能观与人力资源观。
-
美国康乃尔狄克州有一个嘉纳塞?爱德华家族,这个家族八代子孙共600多人。爱德华一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神学家、哲学家、道德家。他的八代子孙中有13人当了大学校长,100多人当了教授,14人创建了大学和专科学校,60多人当医生,100多人当牧师,75人是军官,80多人成了文学家。一人担任过副总统,一人担任过大使,20.多人任议员,120多人大学?毕业后,有18人成为报社、杂志的主鳊或负责人。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家族。
有人认为这种现象是遗传素质决定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
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
简述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原则。
-
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什么?
-
简述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
教学工作包括__________、上课、辅导答疑、作业布置与批改、学业成绩检查与评定等环节。
-
我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__________。
-
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决定教育领导权的社会因素是__________。
-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__________学说。
-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性需要、尊重的需要、__________。
-
学校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__________阶段的产物。
-
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__________是教育的本质和真谛。
-
德育包括政治教育、__________和道德教育。
-
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壬寅学制”及“__________”。
-
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
-
考试命题的质量指标主要有一、效度、区分度和难度。
-
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端提出了__________。
-
在教与学构成的一对矛盾中,__________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__________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
_______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
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__________是科学知识再生产最主要的途径。
-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__________为重点的教育。
-
教育现象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__________表现形式。
-
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 ( )
- A.裴斯泰洛奇
- B.赫尔巴特
- C.夸美纽斯
- D.柏拉图
-
课堂教学方法有多种,其中,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手段来引 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被称为——法。
-
舒尔茨把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称为__________。
-
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 )
- A.主导因素
- B.决定因素
- C.物质前提
- D.无关因素
-
我国唐朝“六学二馆”等级森严的入学条件,充分说明了社会政治经济影响和制约着 ( )
- A.教育的领导权
- B.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 C.受教育权的分配
- D.教育目的
-
教育目的可以发挥的作用是 ( )
- 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
- B.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 C.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
- 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
-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的特点。
- A.示范性
- B.复杂性
- C.创造性
- D.长期性
-
转化后进生,首先要做的是 ( )
- A.帮助后进生树立自信心
- B.帮助后进生搞好学习
- C.做好家访,争取家长配合
- D.帮助后进生改正缺点
-
将心理学引入教育学的第一人是 ( )
- A.裴斯泰洛齐
- B.赫尔巴特
- C.夸美纽斯
- D.桑代克
-
教育具有人口功能、文化功能、经济功能,这些是教育的 ( )
- A.社会遗传功能
- B.人的培养功能
- C.本体功能
- D.社会功能
-
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的发展。
- A.教育规律
- B.教育价值
- C.教育现象
- D.教育问题
-
教育的社会化与社会的教育化是( )的实质。
- A.大众教育
- B.学校教育
- C.家庭教育
- D.社区教育
-
我国教师的身份特征是 ( )
- A.国家干部
- B.专业人员
- C.公务员
- D.自由择业者
-
在个体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
- A.遗传素质
- B.家庭环境
- C.学校教育
- D.社会人文地理条件
-
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是 ( )
- A.班主任
- B.班委会
- C.共青团
- D.少先队
-
我图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 ( )
- A.活动课程
- B.潜在课程
- C.综合课程
- D.学科课程
-
中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是 ( )
- A.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方针
- B.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教育方针
-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的教育方针
- D.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的教育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