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教师资格《小学综合素质》专家命题预测卷(5)
- 
				
先贤苏格拉底有句名言“美德即知识”,后人对此提出质疑——“道德可教吗?”请以“道德是否可教”为话题进行写作。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 
				
2006年8月13日,某市某小学学生王某(10岁)参加所在班级的课外野游活动,事前学校有倡导,班主任要求学生自愿参加。当日下午3时,班主任带领同学们来到海边进行户外活动,要求学生只能下浅水玩。王某与其他几名同学及一名男老师一起下水,由于当时风浪较大。王某游得较远,溺水下沉,被同学救上岸送至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试结合《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对该案例进行分析。
 - 
				
李某女儿李霞11岁,系某镇农村小学五年级学生。李某认为女孩上学无用,还不如早退学赚钱,于是暑假期问将李霞送到邻镇一个个体户处打工。开学一周后,学校老师、领导、村干部多次上门家访,李某拒不说明女儿的去向,有时还恶语相向:“孩子读不读书是我家的事,你们不要狗咬耗子——多管闲事。”
请问:该案例中是否有违法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规定?违法主体是谁?应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 
				
教师发展的五阶段论是由( )提出的。
- A.福勒
 - B.布朗
 - C.伯利纳
 - D.夸美纽斯
 
 - 
				
既是我国法律体系的根本大法,也是教育类法律的根本大法的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教师未经学生同意按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布,或让学生分发试卷,此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
- A.隐私权
 - B.名誉权
 - C.受教育权
 - D.人身自由权
 
 - 
				
( )是实现社会理想的桥梁。
- A.生活理想
 - B.人生目标
 - C.职业理想
 - D.社会实践
 
 - 
				
议论文安排层次的方式不包括( )。
- A.并列式
 - B.循环式
 - C.递进式
 - D.分总式
 
 - 
				
“推、拉、摇、升、降”是电影摄影艺术中的( )手段。
- A.光线表现
 - B.动向表现
 - C.光学表现
 - D.色彩表现
 
 - 
				
下列文章属于议论文的范畴的有( )。
- A.消息、发言、政论文、调查报告
 - B.文告、消息、学术论文、调查报告
 - C.社论、杂文、文艺评论、学术论文
 - D.杂文、社论、调查报告、文艺评论
 
 - 
				
发电机和无线电报的问世,突出反映了( )。
- A.英国的科学家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 B.电学的发展落后于电的应用
 - C.科学理论对技术和生产的指导作用增大
 - D.科学理论的发展一定先于技术的应用
 
 - 
				
当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时,其处于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哪一阶段特征?( )
- A.关注发展阶段
 - B.关注情境阶段
 - C.关注学生阶段
 - D.关注生存阶段
 
 - 
				
下列古代科技著作中,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 A.《梦溪笔谈》
 - B.《本草纲目》
 - C.《农政全书》
 - D.《天工开物》
 
 - 
				
细菌虽然小得肉眼看不见,但它们在分解枯枝败叶的过程中确实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它们能将吸收二氧化碳和其他养分而长成的树干与枝叶,再分解成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若没有细菌的存在,那么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只能维持植物利用40年,因为碳素将被锁定在植物体内而不能参与到物质循环中去。细菌的这种作用,维持了整片森林甚至整个地球的盎然的绿意。
下面对文段中“关键性的作用”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细菌在分解枯枝败叶的过程中释放了二氧化碳,维持了地球上的物质循环
 - B.细菌把有可能被锁定在植物体内的碳素分解出来并释放到大气中去
 - C.细菌在分解树干与枝叶的过程中将它吸收的二氧化碳又释放到大气中去
 - D.如果没有细菌做分解枯枝败叶的工作,地球将无法维持盎然的绿意
 
 - 
				
相对于基因,人为构件对人类的演化有着更强有力的干预。无论从火的有控制的利用到马镫乃至超级计算机等的发明;从粗糙的器皿到艺文的种种创作,从祈佑的原始崇拜到“涅粲”境界的认同;从果腹之物的采集狩猎到对宇宙命运的探索……文化构件改变了人的行为和思维,甚至改变了人类基因延续的“自然轨迹”。
下列叙述符合文义的是( )。
- A.人类基因的“自然轨迹”
 - B.人类演化的过程
 - C.人为构件对人类演化的影响
 - D.人类基因与人为构件的关系
 
 -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晋祠,真不愧为我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比喻)
 - B.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设问)
 - C.西湖,仿佛在半醒半睡。(拟人)
 - D.千万条腿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夸张)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卫生部门应当对儿童实行( )制度,积极防治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加强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和对幼儿园、托儿所卫生保健的业务指导。
- A.预防接种
 - B.专人护理
 - C.疾病预防
 - D.遗传跟踪
 
 - 
				
教师善于快速准确地抓住学生的重要特征,准确判断学生的情绪和愿望,这说明教师的观察力具有( )。
- A.客观性
 - B.全面性
 - C.精密性
 - D.敏锐性
 
 - 
				
据《中西500年比较》中介绍,1975年以后,我国科技发展增长率基本上与世界水平相近。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 A.制定了12年的科技发展远景规划
 - B.大批科学家回国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C.提出了正确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
 - D.频繁的国际交流使科技人才大量涌现
 
 - 
				
宋代以朱熹为代表的薪儒学所吸收的思想是( )。
- A.佛教和道教思想
 - B.法家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
 - C.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
 - D.佛教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
 
 - 
				
下列作家与他们的号、字、谥号、别称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李白——青莲居士欧阳修——六一居士白居易——香山居士
杜甫——子美柳宗元——子厚苏轼——子瞻
范仲淹——文正陆游——放翁柳宗元——柳泉居士
陶渊明——五柳先生韩愈——昌黎先生李清照——易安居士
- A.林逋,字君复,北宋著名诗人,他一生不做官不婚娶,妻梅子鹤,其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历代传诵,是咏梅诗中的极品
 - B.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书名起先为《通志》。宋神宗改名为《资治通鉴》,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 C.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的后期词作常含故国之思和身世之感,《声声慢》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 D.宋末诗人文天祥,一生致力于国事,诗文洋溢着坚贞不屈的爱国情怀,其《正气歌》中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直被后人传诵
 
 - 
				
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其中吸收了( )。
- A.佛教教义
 - B.法家思想
 - C.墨子学说
 - D.《神灭论》的观点
 
 - 
				
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教育改革的原点是( )。
- A.家庭教育
 - B.教师培训
 - C.课外活动
 - D.课堂教学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林逋,字君复,北宋著名诗人,他一生不做官不婚娶,妻梅子鹤,其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历代传诵,是咏梅诗中的极品
 - B.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书名起先为《通志》。宋神宗改名为《资治通鉴》,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 C.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的后期词作常含故国之思和身世之感,《声声慢》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 D.宋末诗人文天祥,一生致力于国事,诗文洋溢着坚贞不屈的爱国情怀,其《正气歌》中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直被后人传诵
 
 - 
				
下列关于终身教育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终身教育是指非正规教育
 - B.终身教育这一理念是由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最先提出来的
 - C.终身教育具有终身性、全民性、广泛性、灵活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 D.教师和学生都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 
				
贝多芬的《合唱交响曲》又名( ),表达了资产阶级反抗封建统治、追求自由解放的斗争意志,以及对斗争最后一定会取得胜利,欢乐必将降临的信心。
- A.《第六交响曲》
 - B.《第七交响曲》
 - C.《第八交响曲》
 - D.《第九交响曲》
 
 -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说明为人师表( )。
- A.蕴含着真
 - B.饱含着善
 - C.体现着美
 - D.蕴含着人道性
 
 - 
				
关于“师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出于私情之爱
 - B.对少数优秀学生的关爱
 - C.严慈相济,既有母爱的纯真、慈祥,又有父爱的严格、庄重
 - D.师爱不具有育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