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教师资格《小学综合素质》临考应试题(4)
-
为了在沙漠干旱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仙人掌把叶片蜷缩成针刺,以减少水分蒸发,在大漠中安营扎寨。沙漠大黄则向四面伸展肥硕碧绿的叶片,通过叶片上许多凸凹不平的纹理,将落到叶子上的每一滴水都导流到根部,开出娇艳的花朵。
它们的生存方式,引发了人们的许多思考:有人说,在恶劣的环境中,仙人掌和沙漠大黄都有自己的生存智慧;也有人说,在困境中,蜷缩内敛的仙人掌活得从容;还有人说,在困境中,舒展张扬的沙漠大黄活得灿烂……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
松花小学四年级的“读书角”里存放了30本各类图书供同学翻阅,可是某一天,班主任张老师发现“读书角”的书少了6本,就问班干部是怎么回事,但大家都说不上来书到哪里去了,这时班长主张严肃查处,可是张老师却不以为然,他写了几句话贴出去:“作为班主任的首要责任是,要使全班同学明白,人格是无价的,然而同学们,你信吗?‘读书角’的书少了6本。”第二天有人送回了1本。张老师又公开写道:“你送回的不仅是1本书,你送回了人格,送回了咱们班良好的班风。”第三天,其他5本书也都送回来了。
根据案例说明这位班主任的做法。
-
某学生在网上公布了老师在黑板上布置作业的图片如下:
成绩
学生作业
80分以上
只改试卷错题
60 79分
预习导引抄写10遍
40—59分
预习导引抄写20遍
39分以下
预习导引抄写20遍,并抄写例题
经过学生粗略计算,60—79分的学生需要罚抄8万字,写完约15个作文本;40—59分的学生需要罚抄16万字,约30个作文本; 39分以下需要罚抄25万字,约47个作文本。
问题:请结合教育观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现象。
-
小学语文课上,老师要求学生用“清澈”一词造句,学生甲站起来说:“村边小溪中的水很清澈。”老师点评道:“很好。”学生乙站起来说:“我家的小狗毛毛的眼神很清澈。”老师沉吟了一会儿,评点说:“说狗的眼神‘清澈’不合适,这个造句不贴切。”学生乙狐疑地坐下了。
请对这位老师的教学行为发表评价。
-
下列对作家作品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 A.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许多名家常被人并称,比如:“李杜”即李白与杜甫,“韩柳”即韩愈与柳宗元,“苏辛”即苏轼与辛弃疾
- B.“三言二拍”是我国古代五部短篇小说集的总称,作者是明代的冯梦龙
- C.“三曹”指的是汉末曹操及他的两个儿子曹丕、曹植,他们在诗歌创作上有很高的成就;“三苏”指的是宋朝的苏洵与他的两个儿子苏轼与苏辙,他们在诗歌和散文上各有成就
- D.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年问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因其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博爱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
教师专业成熟的标志不包括( )。
- A.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 B.具备教育教学的知识技能
- C.掌握评价学生的科学手段
- D.有较高的知名度
-
下列语句画线处所指的文学家,依次是( )。
①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②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③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④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人寰
- A.李清照李白苏轼欧阳修
- B.白居易曹植辛弃疾司马迁
- C.白居易李白辛弃疾欧阳修
- D.李清照曹植苏轼司马迁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科学之父”是爱迪生
- B.“物理学之父”是阿基米德
- C.“数学大师”是毕达哥拉斯
- D.“自然哲学大师”是亚里士多德
-
我们常说的“天涯海角”在海南岛,景区内奇石林立,雄峙海边。其中,有一块巍然屹立在海边的巨石,自上而下刻着“南天一柱”四个刚健遒劲的楷体大字。“南天一柱”是( )所书。
- A.程哲
- B.苏东坡
- C.范云梯
- D.溥仪
-
村民李某夫妇认为女孩子读书没用,迟迟不让已经7岁的女儿上学读书。李某夫妇的行为违反了(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 D.A、B和C
-
下列属于体罚学生的情形的是( )。
- A.让1—2年级的小学生一个生字抄写10遍
- B.王某上课讲话,老师当着全班学生严厉地批评了他
- C.李某等八人上自习课讲话,老师令李某等八人到学校运动场跑10圈
- D.体育课教师在课堂上为纠正某学生的不规范动作,令其反复练习4次
-
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型的、民主的家庭气氛和父母子女关系还在形成,但随着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很多孩子对父母的教诲听不进去或当作“耳边风”,家长感到家庭教育力不从心。教师应该( )。
- A.放弃对家长配合自己工作的期望
- B.督促家长,让家长成为自己的“助教”
- C.尊重家长,树立家长的威信,从而一起做好教育工作
- D.在孩子面前嘲笑这些家长
-
小东上课时间玩ipad被班主任没收,小东课后多次向班主任索要,班主任都以借口推托不给。对此,小东可以采取的法律途径是( )
- A.申诉和仲裁
- B.申诉和诉讼
- C.复议和诉讼
- D.复议和仲裁
-
“吾日三省吾身”,体现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上,即要求教师要( )。
- A.内省
- B.勤学
- C.兼听
- D.自律
-
某老师很少留意成绩一般的学生,把自己的精力用于培养优秀的学生。该老师的做法( )。
- A.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 B.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 C.违背了公正施教的要求
- D.违背了严慈相济的要求
-
教师的( )决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成效。
- A.知识
- B.技能
- C.视野
- D.创新素质
-
陶行知曾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下列选项对该句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学生是没有文化背景的人,是有待塑造的人
- B.学生是社会中的人
- C.学生是成长中的人
- D.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
-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现代学生观的范畴?( )
- A.教师要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 B.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 C.教师要尊重学生,师生之间要平等相处
- D.视学生为被动的客体、管辖的对象、装知识的容器
-
“字字写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和“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分别讲的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 )。
- A.《水浒》和《聊斋志异》
- B.《西游记》和《聊斋志异》
- C.《儒林外史》和《三国演义》
- D.《红楼梦》和《三国演义》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歌德是德国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者,代表作品有《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
- B.席勒是德国诗人、剧作家,代表作品有《阴谋与爱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 C.易卜生是挪威戏剧家,“问题剧”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有《玩偶之家》《国民公敌》
- D.泰戈尔是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品有《飞鸟集》《新月集》
-
我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到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
- 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
- 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
- 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
- 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
-
在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强调的是( ),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
- A.记忆知识
- B.“发现”知识
- C.积累知识
- D.搜集知识
-
现在的许多文章因为涂饰太厚、废话太多,所以很不容易被觉察出底细来。正如透过密叶投射在地面上的月光,看到的只是点点的碎影。这段话中被比作文章“真正观点”的是( )。
- A.密叶
- B.地面
- C.碎影
- D.月光
-
第一个公开向神学挑战并宣告自然科学独立的科学家是( )。
- A.亚里士多德
- B.哥白尼
- C.伽利略
- D.牛顿
-
( )的掌握和运用程度是衡量教师职业专业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标志。
- A.专业技能
- B.专业情操
- C.专业知识
- D.教学方法
-
“四君子”等寒窗清供之物是传统文人常用的花鸟画题材,而( )的画作已不限于此,他是将生活现实中的普通物象,特别是将大量农村生活物象收入画幅。
- A.齐白石
- B.徐悲鸿
- C.潘天寿
- D.吴昌硕
-
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是( )。
- A.创新能力
- B.学习能力
- C.拼搏精神
- D.团结精神
-
汉字造字的方法主要有四种: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下列属于指事字的是( )。
- A.本
- B.日
- C.明
- D.樱
-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这句话说明教师具有( )的义务。
- A.遵纪守法
- B.提高思想觉悟和教学水平
- C.尊重学生人格
- D.保护学生权益
-
明清之际思想家、教育家黄宗羲早就指出:“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也。”这说明教师具有( )的义务。
- A.保护学生权益
- B.提高思想觉悟和教学水平
- C.尊重学生人格
- D.教育教学
-
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 )。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B.义务教育
- C.终身教育
- D.建立学习型社会
-
下面对几种文体的有关常识叙述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歌形式多样,就表达方式来说,有抒情诗、叙事诗和说理诗;就体裁来说,有旧体诗和新诗
- B.散文这种体裁,精粹简练,形式自由,能够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
- C.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和自然环境
- D.戏剧的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可以分为话剧、歌剧、舞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