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试卷(12)
-
请在上述三个材料中任选其一,就课堂教学目标及某一教学环节(譬如课堂导入、讲授新知识等)进行教学设计。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脑子里千奇百怪的东西很多。有时候,他们会在课堂上或课后向你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你在课堂上讲太阳和月亮,有的孩子便会问:“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月亮为什么晚上才出来?”对这样的问题还能勉强回答,但有些孩子在课后向我提的问题,真的让我难以回答。比如,有的孩子会突然问你:“老师,什么叫酷毙了?”“老师,怎样才能当上还珠格格?”我一时哑然。有时我想,或许我真的是年纪大了,不再适合当小学老师了。
问题:面对这位老师的困惑,你认为问题出在哪儿?
-
简述学生学习的特殊性。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一位教师在教一年级学生学习“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一课时,老师为了让小朋友们都能够亲身感受和体会到老师教给他们的“比”的方法的可靠性,于是利用一年级学生爱唱爱跳和对比赛等具有奖励性的活动感兴趣的性格特征设计了一个问题情景,下面是这一情景的课堂教学实录。
老师指定7名女生,3名男生到台前唱儿歌(女生的声音明显大于男生的声音)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老师:他们唱得好不好?
学生:好!
老师:男生和女生哪个组的声音大?
学生:女生声音大!
老师:同学们知不知道为什么女生的声音大?
学生:女生人多(学生凭直觉感受到)。
老师:是吗?那么女生比男生多多少呢?
学生:(部分学生已经很快说出女生比男生多4人,还有大多数同学在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计算。)
老师:(留给学生思考计算和交流答案的时间,直到绝大多数同学都得出结果,随后提问。)你们怎么知道是4人的?
学生:比的(学生说出自己比的方法)。
老师:大家用比的方法做的对不对?我们一块来比一下(让1名男生和1名女生成对依次坐回原位,最后只剩下4名女生)。
问题:请分析下面教学案例体现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
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师生冲突?
-
简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
-
简述教学过程的特点。
-
为什么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
-
把教育的最高目的限定为“心灵的和谐达到完美的境地”的教育家是( )。
- A.柏拉图
- B.拉伯雷
- C.卢梭
- D.裴斯泰洛齐
-
“闻一知十”属于学习中的( )现象。
- A.定势
- B.功能固着
- C.迁移
- D.创造性
-
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 )。
- A.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 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 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 D.要看情况而定
-
“自信、坚强、勤奋”描写的是人的哪种心理特征?( )
- A.气质
- B.性格
- C.能力
- D.动机
-
在心理测验中,智力测验属于( )。
- A.认知测验
- B.人格测验
- C.兴趣测验
- D.成就测验
-
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其功能在于( )。’
- A.引导
- B.促进和维持
- C.反馈
- D.评价
-
( )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
- A.内部反馈
- B.外部反馈
- C.动觉反馈
- D.过程反馈
-
近些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运动是指( )。
- A.多元教育
- B.终身教育
- C.民主教育
- D.全民教育
-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之一是他们的学习是一种( )学习。
- A.直接性
- B.多样化
- C.复杂化
- D.规范化
-
衡量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的指标是( )。
- A.效度
- B.难度
- C.信度
- D.区分度
-
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很有帮助的方法是( )。
- A.语义联想
- B.视觉想象
- C.谐音联想法
- D.关键词法
-
在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契约、个人权利和民主承认的法律道德阶段属于( )。
- A.前习俗水平
- B.公正水平
- C.习俗水平
- D.后习俗水平
-
构成互动系统的学校教育中的三个核心因素是( )。
- A.教师、学生和环境
- B.教师、学生和教材
- C.学校、家庭和社会
- D.课堂、教材和师生
-
墨子的教育思想中,除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外,主要的思想是( )。
- A.“兼爱”和“非攻”
- B.“弃仁绝义”
- C.“道法自然”
- D.“化性起伪”
-
如果将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测验的解释视为形成性评价,那么对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就是( )。
- A.定性评价
- B.考查性评价
- C.定量评价
- D.总结性评价
-
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 )。
- A.朱熹
- B.孔颖达
- C.夸美纽斯
- D.斯宾塞
-
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 )。
- A.机能期
- B.发展期
- C.差异期
- D.关键期
-
我国学者廖世承编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于( )出版。
- A.1903年
- B.1913年
- C.1924年
- D.1930年
-
学生学习是为了赢得地位和自尊,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
- A.附属内驱力
- B.自我提高内驱力
- C.认知内驱力
- D.内部求知欲
-
测验中可以直接提问或以不完整的句子的形式出现,目的是为了设置问题情境的是( )。
- A.题干
- B.内容
- C.结果
- D.选项
-
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 )。
- 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 B.精深的专业知识
- 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 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
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是学习的( )。
- A.主体
- B.客体
- C.个体
- D.群体
-
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说,就是课程( )的问题。
- A.现代化
- B.综合化
- C.系统化
- D.理论化
-
教师往往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主要是由于教师扮演了( )。
- A.知识的传授者
- B.学生的楷模
- C.学生家长的代理人
- D.严格的管理者
-
( )决定个体能否顺利完成某些任务。
- A.能力
- B.态度
- C.道德
- D.情绪
-
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这种教育描述的是( )。
- A.古代斯巴达教育
- B.古代雅典教育
- C.古代印度教育
- D.古代罗马教育
-
“如何造就天才儿童”这类问题属于( )问题。
- A.有结构
- B.元结构
- C.一般性
- D.认知性
-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
教科书中的练习题多属于( )问题。
- A.创造性
- B.认知性
- C.有结构
- D.无结构
-
班主任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是( )。
- A.有正确的学生观
- B.要树立育人意识
- C.应具备管理能力
- D.应具备专业化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