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试卷(4)
-
材料二:
望月
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偶然回头时,发现身边多了一个人,原来是跟随我出来旅行的小外甥。
“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我们来背诗好吗?写月亮的,我一句你一句。”小外甥向我挑战了。写月亮的诗多如繁星,他眼睛一眨就是一句。
他背:“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我回他:“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你说,月亮像什么?”
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你说呢?你觉得月亮像什么?”我笑着反问道。
“像眼睛,天的眼睛。”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他的比喻使我惊讶。我好奇地问:“你说说,这是什么样的眼睛?”
小外甥想了一会儿,说:“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天边那些淡淡的云絮在不知不觉中聚集起来,一会儿,月光就被云层封锁了。“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小外甥打了个呵欠,摇摇晃晃地走回舱里去了。
甲板上又只留下我一个人。我久久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请在上述三个材料中任选其一,就课堂教学目标及某一教学环节(譬如课堂导入、讲授新知识等)进行教学设计。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不会听课的小刚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支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节课,等到被教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没听到前面的内容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边的东西。因此,他的考试成绩自然不好,教师和家长都很着急。他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认真听讲,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
问题:请分析小刚不会听课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
简述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某教师回到办公室说:“二年二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我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了,他们不会我有什么办法。”
问题:如何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位教师全面发挥主导作用了吗?
-
简述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关系。
-
简述《教师法》中规定的教师应承担的义务。
-
简述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
主张“有教无类”,以“仁”为核心的最高道德标准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
如何高效利用最佳时间?
-
在学习两条直线“垂直”这个概念时,教师经常变动直线相交成直角的方向和位置,以突出其关键特征,这属于( )。
- A.分类教学
- B.使用变式教学
- C.使用例子教学
- D.使用比较教学
-
教学应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是( )提出的。
- A.皮亚杰
- B.布鲁纳
- C.维果斯基
- D.埃里克森
-
由“双轨制”向“分支型”学制演变是( )的学制改革内容。
- A.中国
- B.美国
- C.日本
- D.英国
-
班主任教师的经常性工作之一是设计并开展( )。
- A.小组活动
- B.少先队活动
- C.班级教育活动
- D.课外活动
-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
- A.复杂性、创造性
- B.连续性、广延性
- C.长期性、间接性
- D.主体性、示范性
-
学校管理的中心工作是( )。
- A.学生管理
- B.教学管理
- C.生活管理
- D.人事管理
-
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一般是由学生完成一些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测验,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估,或者凭教师的日常观察记录,或与学生面谈进行的评价是( )。
- A.形成性评价
- B.总结性评价
- C.正式评价
- D.非正式评价
-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以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
这是( )。
-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
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 )。
- A.教学为主
- B.德育为主
- C.教师为主
- D.学生为主
-
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集中反映是( )。
- A.共同的目标
- B.班风
- C.群体意识
- D.班集体舆论
-
对“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的学习属于( )。
- A.符号学习
- B.概念学习
- C.命题学习
- D.上位学习
-
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到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是( )。
- A.信度
- B.效度
- C.区分度
- D.难度
-
以下反映迁移的词语是( )。
- A.习性结合
- B.教学相关
- C.触类旁通
- D.不愤不启
-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和运用知识、掌握技能和技巧的教学方法是( )。
- A.讲解法
- B.演示法
- C.练习法
- D.指导法
-
学习原有知识对新学习的影响属于( )。
- A.逆向迁移
- B.负迁移
- C.顺向迁移
- D.正迁移
-
我国最早采用的班级授课制是在( )。
- A.1862年
- B.1898年
- C.1902年
- D.1922年
-
布卢姆认为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是( )。
- A.100%
- B.80%~90%
- C.70%
- D.50%
-
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
- A.松散群体
- B.联合群体
- C.非正式群体
- D.集体
-
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谩骂,体罚或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 )决定的。
- A.身心健康权
- B.人身自由权
- C.人格尊严权
- D.隐私权
-
夸美纽斯主张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 )。
- A.“泛德教育”
- B.“泛体教育”
- C.“泛美教育”
- D.“泛智教育”
-
( )是使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的重要条件。
- A.教学计划
- B.教学大纲
- C.教材
- D.课程表
-
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 )。
- A.夸美纽斯和《大教学论》
- B.赫尔巴特和《普通教育学》
- C.洛克和《教育漫话》
- D.杜威和《民主主义与教育》
-
国家对小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称为( )。
- A.小学教育目的
- B.小学教育目标
- C.小学教育原则
- D.小学教育内容
-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 A.形象思维
- B.聚合思维
- C.直觉思维
- D.发散思维
-
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
- A.教师
- B.学生
- C.内容
- D.课程
-
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经过事物本身来教学,体现了( )教学原则。
- A.启发性
- B.直观性
- C.巩固性
- D.循序渐进
-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比,它的缺点是( )。
- A.忽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
- B.不利于学生联系社会实践,忽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 C.忽视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
- D.强调要以儿童为中心
-
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是( )。
- A.规章制度
- B.集体舆论
- C.生活准则
- D.共同目标
-
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中规定初等小学的修业年限为( )。
- A.3年
- B.4年
- C.5年
- D.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