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标准预测试卷(5)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请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编写教学设计。

  2. 一年级上册《跳绳》(8和9的加减法)的主题图上有:1幢教学楼,教学楼边上有1面五星 红旗和许多树木,操场上有8个小朋友在跳绳,问题是“说一说”。下面是教师8的教学片断:

    ①出示挂图。

    ②提问题。

    师:看了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看见了房子?

    师:你真能干。

    生2:我发现了红旗。

    生3:我发现了树木。

    生4:我发现了小朋友在跳绳。

    生5:我发现了地上有小草。

    教师不管学生如何回答,都一一加以肯定,以示教学的民主。待过了5分钟,教师急忙抛出:“谁能提出有关8的加减法?”

    问题:

    请从问题的目的性与开放性的角度分析本材料。

  3.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需要多少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的教学片断:①出示买卖的情境图(图标有泳圈的单价l2元,篮球的单价15元)。 

    ②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③探索算法多样化。 

    师: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算式怎样列?

    生:15x3=

    师:应该怎样算呢?

    生1:我用加法15+15+15=30+15=45(元)

    生2:我用乘法10x3=30 5×3=15 30+15=45(元)

    生3:把l5看成3个5,共有9个5,得45(元)

    师:你喜欢用什么方法?

    生1:用加法。 

    师:用加法也可以。

    生2:用乘法。 

    师:好的。 

    ④练习70x5=24x2=13x5=31x3=34×2=24x4=

    师:你喜欢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 

    学生练习时笔者观察了7位小朋友所用的方法.其中有4位是采用加法的……

    问题:请从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层面上加以分析。 

  4. 简述课外活动的意义。

  5. 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6. 如何理解小学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7. 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8. 新课程教师角色应如何定位?

  9. 学校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 A.教学活动
    • B.社会活动
    • C.课外、校外活动
    • D.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10.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 

    • A.差异性
    • B.顺序性
    • C.不平衡性
    • D.阶段性
  11. 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  )。

    • A.夕部分组
    • B.内部分组 
    • C.设计教学法
    • D.道尔顿制 
  12. 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

    • A.教学过程
    • B.教学手段
    • C.教学内容
    • D.教学媒体
  13.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 B.以…隋”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14. 教育史上提出“有教无类”口号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 B.孟子
    • C.夸美纽斯
    • D.荀子
  15. 美国学生热衷于吸收各学科的成就。然后通过辩论剔除混乱知识体系中的糟粕和谬论,从而获得迅速进步。这个现象说明了(  )。

    • A.学习的实践性
    • B.学习的渗透性
    • C.思考的独立性
    • D.思想的开放性
  16. 与封建社会教育特征不符的是(  )。

    • A.师生关系民主化.出现了双轨制
    • B.教育具有阶级性和宗教性
    • C.以“四书五经”等经典为教育内容
    • D.官学与私学、书院和社学并存
  17.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是(  )。 

    • A.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 B.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 C.培养劳动者
    • D.推进素质教育
  18.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  )。 

    •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19. 课堂气氛往往有其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  )

    • A.教学风格
    • B.组织教学方法
    • C.气氛区
    • D.教学氛围
  20. 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是(  )。

    • A.“教育学的雏形” 
    • B.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 C.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 D.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21. 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  ) 

    • A.实物直观
    • B.模象直观
    • C.语言直观
    • D.虚拟直观
  22. 提出情绪辅导方法的心理学家是(  )。

    • A.桑代克
    • B.斯金纳
    • C.雅各布松
    • D.埃利斯
  23.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进行交往而产生的关系,称之为(  )。 

    • A.社会关系
    • B.人际关系 
    • C.教育关系
    • D.师生关系
  24. 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可以用以下几个字概括(  )。

    • A.班、课、室
    • B.师、生、课
    • C.师、生、时
    • D.班、课、时
  25. 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  )的特征进行。

    • A.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 B.儿童身心发展的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 C.儿童身心发展的统一性
    • D.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26. 影响着群体与每个成员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  )。

    • A.群体压力
    • B.群体动力
    • C.群体凝聚力
    • D.群体规范
  27. 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是(  ) 

    • A.品德评价法
    • B.榜样示范法
    • C.实际锻炼法
    • D.陶冶教育法
  28. 认为动机水平适中时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理论是(  )。

    • A.成就动机理论
    • B.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 C.成绩结构理论
    • D.强化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