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标准预测试卷(1)
-
为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找规律》编写教学设计。
-
《找骆驼》中,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意思后,教师提出:商人找到骆驼后,回来的路上再遏老人,会对老人说什么,你的理由是什么?学生通过自己读课文后,想法很多,例如:
(1)对老人说:“谢谢,对不起,我错怪你了。”
(2)不和老人说话,不理老人,自己偷偷走掉。
(3)一个老头,闲着没事干,出来瞎溜达啥?等等。
学生说第一种想法时,教师引导他们从书上找理由,学生较快说出。当学生说到第二种想法时。教师问:“你的理由是什么?”
“这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商人。”一生说。
“对,我童话书里看到很多商人都是坏蛋。”又一生说。
“那如果你看到这样的商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教师试图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说出:“老人帮你找到了骆驼,你应该谢谢他。”之类的话,可是学生却说:“这个坏蛋,打他一拳,让所有人都打他一拳。”
问题:
请用学习方式的有关理念对以上材料进行简单评析。
-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教学片断:
(1)教师布置学生独立思考的内容:我们如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经知道面积公式的平 面图形来研究它的面积公式呢?
(2)学生合作交流不到2分钟,当教师发现有一个小组的同学“过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 作平行四边形的高,把平行四边形分割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然后再等量拼成一个长方形.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底乘高”的方法后,就立即宣布合作结束。。
问题:
从与合作学习有关的因素的角度分析本材料。
-
教师布置作业时应遵循哪些要求?
-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哪些?
-
结合实际。谈谈怎样才能创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
教师编写课时计划(教案)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
简述小学生概念学习发展趋势特点。
-
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教育力量中所起的作用是( )
- A.决定作用
- B.领导作用
- C.纽带和桥梁作用
- D.核心作用
-
课堂导入方式多种多样。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表、幻灯片、电视片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从观察中提出问题,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学生为解决直观感知中带来的疑问,产生了学习新知识的强烈要求。这种导入方式称之为( )。
- A.直观导入
- B.练习导入
- C.事例导入
- D.悬念导人
-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 )
- A.地升华
- B.发挥
- C.表现
- D.持久的变化
-
现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别,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别,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
- A.爬山法
- B.逆向工作法
- C.手段一目的分析法
- D.尝试错误法
-
能鉴别学业水平高低、能力强弱的测验表明其( )很高。
- A.难度
- B.信度
- C.效度
- D.区分度
-
当人们在观察某个人时。某~品质在观察者看来是极为突出的.从而对这种突出的品质有了清晰明显的知觉并掩盖了对其余品质的知觉。这种现象称为( )。
- A.投射效应
- B.晕轮效应
- C.皮格玛利翁效应
- D.首因效应
-
“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 )。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
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④
-
“因材施教”是人的发展的( )对教育的要求。
- A.顺序性
- B.不平衡性
- C.互补性
- D.个别差异性
-
由于先前做了活动或经验、习惯的影响而形成的心理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称( )。
- A.定势
- B.原型启发
- C.变式
- D.同化
-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本人并没有受到直接的外在强化.但通过观察他人某种行为受到强化,从而在自己身上也产生了类似的强化效果,心理学家班杜拉将这种现象称为( )。
- A.内在强化
- B.负强化
- C.替代强化
- D.无意强化
-
下列教师促成的纪律属于结构创设的是( )。
- A.规定限制
- B.理解
- C.协助
- D.同情
-
学习中为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用以调节学习行为和认知活动方法的是( )。
- A.学习动机
- B.学习策略
- C.学习理念
- D.学习目标
-
“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
- A.杜威
- B.夸美纽斯
- C.华生
- D.赫尔巴特
-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 A.课堂教学
- B.个别教学
- C.小组教学
- D.现场教学
-
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 )。
- A.共同的奋斗目标
- B.班主任的要求
- 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
- D.共同的活动
-
由两个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
- A.分层教学
- B.合作教学
- C.小班教学
- D.复式教学
-
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是( )。
- A.观察法
- B.谈话法
- C.问卷法
- D.实验法
-
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 )。
- A.道德认识
- B.道德情感
- C.道德意志
- D.道德行为
-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
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出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属于( )。
- A.头脑风暴法
- B.发展思维训练
- C.自我设计训练
- D.推测与假设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