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二)
-
仔细阅读材料,并根据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有一个班的学生习惯乱丢纸屑,屡次教育都无效。有一次,班主任进教室,见地上有几团纸屑。当时还有三位同学未进教室。老师突然想到这是进行教育的好时机,于是,指着地上对大家说:“这儿有几团纸屑,进来的同学都没有拣起来,现在还有三位同学未进来,我们看看他们会不会发现。”经老师一说,全班同学都瞪大了眼睛等着瞧。第一位同学看也不看就冲进了教室;第二位看了看地面却无动于衷,到座位上去了。第三位一看地上有纸屑,就弯下腰去把它全拣起来。全班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老师的脸上掠过一丝微笑,郑重宣布班会开始了。第一个受到表扬的就是那位拣纸屑的同学。从此,教室地上再也看不到纸屑了。
(1)试分析以上案例中,老师的教育行为主要反映出班主任的什么素质?并分析这种素质对于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2)分析该案例中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并讨论这些方法的作用。
-
材料一: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请在上述材料中任选其一,就课堂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进行教学设计。
-
缪佳,10岁男孩,小学三年级,学习成绩差,人际关系恶劣,总是以强者形象出现,经常欺负周围的同学。该生从小跟爷爷在老家生活,很少见到父母,对父母缺少依恋,爷爷对他宠爱,千方百计地满足他,使他渐渐形成任性的性格。其父亲怕他吃亏,叫他回击欺负他的人,从而逐渐变成一个欺负别人的人。该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接受别人的意见,没有认识到上学的目的和要求。
试用心理辅导的理论对缪佳进行咨询和辅导。
-
班级管理目标制定的依据。
-
简述班级常规管理的内容。
-
怎样帮助小学生提高记忆的效果?
-
简述一个好的选题的标准。
-
简述小学组织机构有效运行的条件。
-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中心工作是 ( )
- A.建设良好的班集体
- B.组织好班级家长集体
- C.落实学校管理目标
- D.做好班级常规管理
-
展会有校级和班级之分,校级展会包括 ( )
- A.升旗仪式和专题讲话
- B.专题讲话和少先队广播
- C.升旗仪式和晨间谈话
- D.晨间谈话和少先队广播
-
“撼人心者,莫切乎声”是指 ( )
- A.环境暗示
- B.班风暗示
- C.言语暗示
- D.形体语言暗示
-
A级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班级是一个 ( )
- A.学习性组织
- B.正式组织
- C.非成人组织
- D.非正式组织
-
教师要通过激励来扩大学生的“闪光点”,淡化学生的缺点,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里包含的激励原则是 ( )
- A.弱化原则
- B.强化原则
- c.发展性原则
- D.针对性原则
-
小学生心理辅导的主要对象是 ( )
- A.正常小学生
- B.严重精神病人
- C.人格障碍者
- D.残疾患者
-
小学生卫生保健的内容包括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合理的作息制度和 ( )
- A.教学卫生
- B.用脑卫生
- C.用眼卫生
- D.合理饮食
-
人类学习主要中介是 ( )
- A.手势
- B.尝试错误
- C.动作
- D.语言
-
小学生思维的发展变化过程的特点是( )
- A.从具体到抽象,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
- B.从抽象到具体,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
- C.从具体到抽象,具有连续性
- D.从具体到抽象,具有阶段性
-
心理活动的内容来源于 ( )
- A.客观环境
- B.人脑内部
- C.实践活动
- D.物理环境
-
教育具有学校化、封闭化、标准化等特点时教育的阶段属于 ( )
- A.非形式化教育
- B.形式化教育
- C.制度化教育
- D.未来的教育
-
在小学阶段,教学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而进人中学以后则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 )
- A.顺序性
- B.个别差异性
- C.不均衡性
- D.阶段性
-
认为组织是一个层峰结构:有明确规定的职权等级制度;分工明确,专业化强;规章制度严明;不受个人情感因素影响;选择和提升组织成员的主要根据是才能。这种理论是( )
- A.古典组织理论
- B.现代组织理论
- C.行为组织理论
- D.系统权变组织理论
-
一般情况下,问卷的长度应控制在 ( )
- A.30分钟之内
- B.30 ~40分钟
- C.40~50分钟
- D.50 ~60分钟
-
把“小学堂”改为“小学校”的学制是 ( )
- A.壬寅学制
- B.癸卯学制
- C.壬子癸丑学制
- D.壬戌学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