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4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专家预测试卷(7)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请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2. 下面是甲、乙两位老师对《南州六月荔枝丹》-课的教学处理,读后回答问题。甲:在读完课文后,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给学生讲解荔枝的特征,从荔枝干讲到鲜荔枝,把其中的概念如“果肩”“果顶”“缝合线”等--进行补充讲解,教师不断地讲,学生不断地记,-节课下来,学生记住了大量有关荔枝的知识。乙:上课了,教师先引导学生读课文,然后请吃过干荔枝和鲜荔枝的学生谈谈对荔枝的认识,最后,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了-干-鲜两颗荔枝。学生喜不自禁,教师示意学生安静。然后要求学生剥开两颗荔枝,进行比较观察,将比较的结果记录下来,最后教师要求学生对照着实物读课文,完成-篇短文《我所知道的荔枝》。(1)两种教学处理各有什么特点?(2)从语文教育学的有关理论特别是新课程理念看,哪-种教学处理更好?为什么?

  3. 请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4. 简述美育的任务。

  5. 以下是两位教师用“-起”造句的两种不同设计:设计-:(1)出示范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独立准备;(3)指名交流。设计二:(1)出示范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独立准备;(3)小组长组织交流各人的句子,选出最佳句子;(4)小组内修改、练说最佳句子,准备参加班级交流;(5)各小组汇报交流。评出最佳句子。试从学生参与、学习方式转变、语言发展等方面综合评述上述两个设计。

  6. 简述激发学习动机的措施与方法。

  7. 小明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怕自己讲不好被人讥笑,他面临的心理冲突是(  )。

    • A.双趋冲突
    • B.双避冲突
    • C.趋避冲突
    • D.双重趋避冲突
  8. 简述我国小学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

  9.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家长督促和检查孩子完成作业,其承担角色是教育的(  )。

    • A.决策者
    • B.志愿者
    • C.学习者
    • D.支持者
  10. 学校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 A.教学活动
    • B.社会活动
    • C.课外、校外活动
    • D.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11. 独立形态时期的第-本教育学著作是(  )。

    • A.《雄辩术原理》
    • B.《论教育学》.
    • C.《大教学论》
    • D.《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12. 人们常说的“少年得志”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  )。

    • A.个别差异性
    • B.阶段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13. 包括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在内的古代教育的显著特点是(  )。

    • A.原始性
    •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 C.制度化、系统化
    • D.普及性
  14. 力求本学期考得好,力求得到本学期的奖学金,属于(  )。

    • A.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 B.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 C.高尚的动机
    • D.成就动机
  15. 教师在上课时,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事例导人新课,能使学生产生-种亲切感,也可以介绍新颖醒目的事例,为学生创设引人人胜、新奇的学习情境。这种课堂导入方式属于(  )。

    • A.直观导入
    • B.练习导人
    • C.事例导人
    • D.悬念导人
  16. (  )是第-个把美育概念引人中国并对美育的独特性质和独立地位作了进-步阐发的思想家。

    • A.王国维
    • B.蔡元培
    • C.朱光潜
    • D.陶行知
  17. 班主任王老师经常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王老师进行德育的途径是(  )。

    • A.政治课和其他各科教学
    • B.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 C.劳动
    • D.班主任工作
  18. “授人以鱼仅供-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

    • A.知识的传授
    • B.发展学生的能力
    •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19. 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

    • A.讲解
    • B.观察
    • C.示范
    • D.练习
  20. 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  )。

    • A.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 B.维持班级秩序
    • C.形成良好的班风
    • D.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21. 罗杰斯在其“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中将“无条件积极关注”看作心理辅导的前提之一,这体现了学校心理辅导的(  )。

    • 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 B.发展性原则
    • C.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
    • D.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22. 马洛斯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低的层次是(  )。

    • A.生理需要
    • B.安全需要
    • C.尊重需要
    • D.自我实现的需要
  23. 著名生态学家、生物学家洛伦兹发现,刚出生的小鸭子会发生“印刻”.即模仿第-眼看到的动物进行学习。这-观点支持了教育的(  )。

    • A.神话起源说
    • B.生物起源说
    • C.劳动起源说
    • D.心理起源说
  24.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切事物教给-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 A.夸美纽斯
    • B.赞科夫
    • C.苏霍姆林斯基
    • D.杜威
  25. 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是(  )。

    • A.观察法
    • B.谈话法
    • C.问卷法
    • D.实验法
  26.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知识素材为出发点,教师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谈话或提问,以引起回忆,自然导入新课,鼓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的导入方式是(  )。

    • A.直观导人
    • B.经验导人
    • C.事例导人
    • D.悬念导人
  27. 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  )。

    • A.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 B.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 C.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
    • D.显正向功能和隐负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