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终极押密试卷(2)
-
某女生把一男同学向其表达“爱慕之意”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认为要严肃处理,“杀一儆百”,于是在班会上把这封“情书”公之于众,结果导致了该男生的休学。
问题:请用所学的德育规律、德育原则分析该案例。
-
和时间赛跑
读小学的时候,我的外祖母去世了。外祖母生前最疼爱我。我无法排除自己的忧伤,每天在学校的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跑着,跑得累倒在地上,扑在草坪上痛哭。
那哀痛的日子持续了很久,爸爸妈妈也不知道如何安慰我。他们知道与其欺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还不如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了呢?”我问。“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爸爸以前和你一样小,现在再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所有时间,也会像外祖母一样永远不能回来了。”爸爸说。
爸爸等于给我说了一个谜,这个谜比“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还让我感到可怕,比“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更让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以后,我每天放学回家,在庭院里看着太阳一寸一寸地沉进了山头,就知道一天真的过完了。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我看到鸟儿飞到天空,它们飞得多快呀。明天它们再飞过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或许明天飞过这条路线的,不是老鸟,而是小鸟了。
时间过得飞快,使我的小心眼里不只是着急,还有悲伤。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太阳快落山了,就下决心说:“我要比太阳更快地回家。”我狂奔回去,站在庭院里喘气的时候,看到太阳还露着半边脸,我高兴地跳起来。那一天我跑赢了太阳。以后我常做这样的游戏,有时和太阳赛跑,有时和西北风比赛,有时一个暑假的作业,我十天就做完了。那时我三年级,常把哥哥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每一次比赛胜过时间,我就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
后来的二十年里,我因此受益无穷。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可以比原来跑快一步,如果加把劲,有时可以快好几步。那几步虽然很小很小,用途却很大很大。
如果将来我有什么要教给我的孩子,我会告诉他: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问题(一):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及给我们的启示。
问题(二):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问题(三):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
在教学过程中,某教师对学生的言行都会给予好或坏的简单评价,至于这个评价是否恰当,他不曾细想。于是,学生将老师的评价变成了“圣旨”,神圣不可侵犯。
问题:请问这位教师该如何改进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
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为何起主导作用
-
简述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及其特点。
-
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
- A.维持动机作用
- B.促进和维持功能
- C.思想教育作用
- D.培养纪律功能
-
简述小学班主任的主要工作。
-
( )曾在1939年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类型。
- A.戴尔
- B.布鲁纳
- C.斯金纳
- D.勒温
-
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问老师:“老师,在月亮上看天,天是不是蓝的呢?”这位教师很不满意地说:“你懂什么,听老师说就行了,你呀,经常在课堂上打岔,这是不礼貌的!今后不能这样。”这位学生听后心里鼓着气坐下了。这位教师违背了( )的教学原则。
- A.启发性
- B.系统性
- C.巩固性
- D.因材施教
-
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
- A.孔子
- B.苟子
- C.孟子
- D.墨子
-
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
- A.制定教育目的者的哲学观念
- B.制定教育目的者的人性假设
- C.制定教育目的者的理想人格
- D.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自我认识和反思的能力是( )。
- A.教学设计能力
- B.教学组织能力
- C.教学决策能力
- D.教学监控能力
-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 )。
- A.知行统一原则
-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应培养学生具有( )的能力。
- A.感受、理解、欣赏、评价
- B.感受、概括、分析、欣赏
- C.理解、分析、评价、积累
- D.朗读、分析、理解、写作
-
班主任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进行小结与评价。这项工作是( )。
- A.建立学生档案
- B.班主任工作总结
- C.班主任工作计划
- D.操行评定
-
百科书属于( )。
- A.基础书
- B.工具书
- C.必备书
- D.教科书
-
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领域的根本特征是( )。
- A.有目的地培养人
- B.有专职教师
- C.有专门的教学场所
- D.有特定的教学对象
-
( )型的课堂气氛最有助于知识的学习。
- A.集权
- B.权威
- C.教师主导
- D.民主
-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7~11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大体上处于( )阶段。
- A.感觉运动
- B.前运算
- C.具体运算
- D.形式运算
-
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防止发生教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要求贯彻( )。
- A.量力性原则
- B.启发性原则
- C.因材施教原则
- D.巩固性原则
-
使学生形成新的人生观、自然观,认识与自然关系的美与恶,人与自然的交往行为,体现了学校教育的( )。
- A.政治功能
- B.经济功能
- C.文化功能
- D.生态功能
-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
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这种做法叫作( )。
- A.讲授法
- B.谈话法
- C.讨论法
- D.练习法
-
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
-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 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测验对应试者的辨别能力,指的是测量工具的( )。
- A.效度
- B.信度
- C.难度
- D.区分度
-
( )在小学阶段发展速度最快,超过幼儿期和中学阶段。
- A.注意的广度
- B.注意的稳定性
- C.注意的转移
- D.注意的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