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权威预测试卷(8)
-
问题(一):试总结乘法运算定律,并分别用字母表示。
问题(二):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问题(三):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例1、例2部分的教学流程。
-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有这样的体会:在讲课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在下面有各种小动作或是插话进来;在自学或做练习时,有的同学会窃窃私语或是很自由地讨论问题;在课堂讨论的时候更是难以把握,学生会争论不休;在课间休息时更是乱作一团。
问题: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对于上述现象,你的基本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
-
宋新宇,男,8岁,小学二年级学生,在幼儿园里就比其他孩子明显好动,上小学后,这种情况有增无减,主要表现在:上课时不遵守纪律,坐不了多长时间就晃动椅子,经常惹周围的同学。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课余活动爱搞“恶作剧”。在家表现很任性、冲动,稍不顺,就大喊大叫,甚至在地上打滚,此外精力特别充沛。
问题:老师该如何帮助这位同学?
-
简述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
简述如何培养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要求把课程改革建立在脑科学研究、心理学研究和( )研究的基础之上,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开发的着眼点和目标。
- A.课程学
- B.社会科学
- C.教育学
- D.教育心理学
-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
什么是陶冶教育法?运用陶冶教育法的要求有哪些?
-
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有( )。
- A.一定的帮助
- B.直接影响
- C.较弱的影响
- D.间接影响
-
自主学习的重要含义就是( )。
- A.独自学习
- B.自由学习
- C.主动学习
- D.个体学习
-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3~4年级小学生的课内习作每学年( )次左右。
- A.10
- B.12
- C.14
- D.16
-
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 )。
- A.顺向正迁移
- B.逆向正迁移
- C.顺向负迁移
- D.逆向负迁移
-
( )不是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
- A.客观性
- B.计划性
- C.可比性
- D.公平性
-
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 )。
- A.神话起源说
- B.心理起源说
- C.生物起源说
- D.劳动起源说
-
研究了科学认识的“归纳一演绎”程序及其遵循的方法,在形式逻辑上建立了科学方法论的伟大思想家、哲学家是( )。
- A.苏格拉底
- B.柏拉图
- C.毕达哥拉斯
- D.亚里士多德
-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符合( )规律。
- A.智育过程
- B.心理辅导
- C.德育过程
- D.美育过程
-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估,或者凭教师的平常观察记录或与学生的面谈而进行的教学评价属于( )。
- A.配置性评价
- B.形成性评价
- C.诊断性评价
- D.总结性评价
-
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
- A.课程标准
- B.课程计划
- C.教科书
- D.课本
-
一般来说,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动机强度是( )。
- A.强烈
- B.较弱
- C.微弱
- D.中等
-
清朝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兴办采用班级上课制的学校是在( )。
- A.1901年
- B.1903年
- C.1904年
- D.105年
-
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课的类型一般可分为( )。
- A.新授课和巩固课
- B.讲授课和练习课
- C.单一课和综合课
- D.理论课和实践课
-
我国中小学的考试制度主要由( )两个部分组成。
- A.考查和考试
- B.考核和考试
- C.考查和考核
- D.检查和评价
-
课堂中占优势的言论与意见称为( )。
- A.规范
- B.舆论
- C.课堂气氛
- D.凝聚性
-
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 )。
- A.强调德育的外在强制性
- B.注意功能实现的间接性
- C.注重个体的享用性
- D.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
-
定量分析的前提不包括( )。
- A.数据资料的客观性
- B.数据资料的完整性
- C.数据资料的有效性
- D.数据资料的准确性
-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经典条件反射现象的是( )。
- A.望梅止渴
- B.画饼充饥
- C.谈虎色变
- D.叶公好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