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权威预测试卷(2)
-
问题(一):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问题(二):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环节。
-
上课铃响了,王老师拿着课本轻快地走上讲台,开始上课。当课上到十分钟左右时,两位学生突然打了起来。在劝阻无效的情况下,王老师只好将课停下来,要求他们到外面去打。两位学生收起了“手”,改用“口”,开始互相辱骂对方。王老师说自己是科任教师,此类事情请他们找班主任解决。那个似乎受了委屈的学生对王老师的话不以为然,出口说道:“你这是什么老师?”这下王老师生气了,喝道:“给我出去!”可是学生就是不动,王老师便动手去拉学生,学生死死地拉着课桌,坚决不出去。王老师非常愤怒,说:“好,你不出去我就不上课!”于是,双方进一步僵持起来。
问题(一):你如何看待王老师和两位学生的言行?
问题(二):假如你是班主任,你将如何处理此事?
-
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
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
基础教育的入门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
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
-
简述教育研究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主要作用。
-
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理解的是( )。
- A.知识
- B.领会
- C.应用
- D.分析
-
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 )。
- A.顺序性
- B.阶段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 A.教师
- B.学生
- C.校园设施
- D.学校的观念文化
-
科学学习要以( )为核心。它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 A.合作
- B.交流
- C.探究
- D.实践
-
“儿童中心主义”教育理论,违背了( )。
-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 B.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 C.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
-
皮亚杰认为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
- A.抽象思维
- B.概括思维
- C.形象思维
- D.逻辑思维
-
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对重点内容圈点批注的方法帮助记忆。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 A.精细加工策略
- B.组织策略
- C.复述策略
- D.元认知策略
-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这说明教学中应该重视( )。
- A.传授学生知识
- B.发展学生能力
- C.培养学生个性
- D.养成学生品德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主张建设学习化社会,其建设学习化社会的关键在于( )。
- A.推行回归教育
- B.实施终身教育
- C.改革正规教育
- D.发展成人教育
-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本人并没有受到直接的外在强化,但通过观察他人某种行为受到强化,从而在自己身上也产生了类似的强化效果,心理学家班杜拉将这种现象称为( )。
- A.内在强化
- B.负强化
- C.替代性强化
- D.无意强化
-
( )的课堂行为指与促进课堂教学目的实现相联系的行为。
- A.积极
- B.权威
- C.民主
- D.消极
-
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为( )。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 B.综合课程理论
-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
下列不属于我国21世纪小学数学新课程突出体现的理念的是( )。
- A.基础性
- B.普及性
- C.科学性
- D.发展性
-
碘缺乏会导致儿童、青少年( )。
- A.甲亢
- B.无力
- C.心理疾病
- D.生长发育和智力受影响
-
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是( )。
- A.说服教育法
- B.示范教育法
- C.实际锻炼法
- D.陶冶教育法
-
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
- A.自我意识
- B.自我认知
- C.性格特征
- D.能力
-
以下关于教学原则的论述,错误的是( )。
- A.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反映
- B.教学原则是人们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
- C.教学原则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
- D.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完全无关
-
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是( )。
- A.品德评价法
- B.榜样示范法
- C.实际锻炼法
- D.陶冶教育法
-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 )。
- A.启发式教学
- 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 C.因材施教
- 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
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教材开始于( )。
- A.20世纪50年代以后
- B.20世纪60年代以后
- C.20世纪70年代以后
- D.20世纪80年代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