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4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权威预测试卷(4)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某校有一间教室很会“变脸”。前天挂“实验室”的牌子——验收合格;昨天挂“阅览室”的牌子——验收合格;今天挂“电教室”的牌子——验收合格。至于明天、后天挂什么牌子,学校时刻准备着,设一变应万变。学校领导说,学校条件有限,可五花八门的达标活动层出不穷,要达标,无异于赶鸭子上架,为了应付各种检查、验收,学校上上下下不得不认真地敷衍一下,大家,心照不宣。有时这种敷衍的结果居然会受到上级的高度评价。

    问题:你如何看待上述案例?

  2.         

    问题(一):如指导高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问题(二):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3.  为了把课上得更生动形象,马老师今天带来了不少教具,有标本、图片,还有实物。进教室后,他把这些教具放在桌子上或挂在黑板上,他想,今天的上课效果一定很好,可是,结果并非如此。

    问题(一):请用注意的有关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

    问题(二):请提出改进措施。

  4. 简述教学过程的本质。

  5. 小明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怕自己讲不好被人讥笑,他面临的心理冲突是(  )。

    • A.双趋冲突
    • B.双避冲突
    • C.趋避冲突
    • D.双重趋避冲突
  6. 什么是因材施教原则?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7. 简述学习动机的分类。

  8. 下面情况发生了学习的是(  )。

    • 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
    • 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
    • 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
    • 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9. 新的评价理念从一元评价到(  )。

    • A.多元评价
    • B.二元评价
    • C.三元评价
    • D.多方评价
  10. 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主要的体现是(  )。

    • A.前制度化教育
    • B.制度化教育
    • C.非制度化教育
    • D.正规教育
  11. 小学生在记课堂笔记时,对汉字字形结构正误的注意属于(  )。

    • A.随意注意
    • B.不随意注意
    • C.无意注意
    • D.随意后注意
  12. 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  )。

    • A.孔子
    • B.昆体良
    • C.杜威
    • D.夸美纽斯
  13. 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  )。

    • A.实物直观
    • B.模象直观
    • C.语言直观
    • D.虚拟直观
  14. 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  )学段的识字与写字阶段目标。

    • A.第一
    • B.第二
    • C.第三
    • D.第四
  15. 制度化教育出现的教育标志是(  )。

    • A.人类教育的产生
    • B.古代学校的出现
    • C.近代学校体系的形成
    • D.终身教育的实现
  16. 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  )。

    • A.并列结合学习
    • B.下位学习
    • C.上位学习
    • D.相关类属学习
  17. 教育科学研究中选题的作用不包括(  )。

    • A.决定研究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 B.决定研究的内容
    • C.规定应采取的方法和途径
    • D.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
  18. 鲁宾斯坦曾经说过:“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问,开始于矛盾。”基于这一观点,教学应遵循(  )。

    • A.启发性原则
    • B.教育性原则
    • C.目标性原则
    • D.直观性原则
  1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  )。

    • A.《学记》
    • B.《论语》
    • C.《大学》
    • D.《师说》
  20. 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话动更有利于(  )。

    • A.坚持“循序渐进”
    • B.促进温故知新
    • C.加强“教学相长”
    • D.发展学生个性
  21. 人的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

    • A.自然环境
    • B.物质环境
    • C.学校教育
    • D.主观能动性
  22. 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  )。

    • A.教育目的服务的
    • B.教师和学生服务的
    • C.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 D.当前工作服务的
  23.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进行交往而产生的关系,称之为(  )。

    • A.社会关系
    • B.人际关系
    • C.教育关系
    • D.师生关系
  24. 下列属于意志行动的是(  )。

    • A.吹口哨
    • B.背诵课文
    • C.摇头晃脑
    • D.膝跳反射
  25. 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的是(  )。

    • A.杜威的五步教学法
    • B.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
    • C.孔子提出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D.巴班斯基教学过程中最优化的理论
  26. 难以充分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 A.个别教学制
    • B.班级授课制
    • C.分组教学制
    • D.能力分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