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二)
-
仔细阅读材料,并根据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小明告诉小杰:小飞欺负他。小杰便打抱不平,去训斥小飞。小飞不服气,两人争论起来,后来还动手了。
(1)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处理?
(2)请说明你选择这种处理方式的理论依据。
-
材料一:
材料二:
小桥流水人家
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引导村庄。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天旱的时候,这条小溪就会干涸。村民平时靠它来灌溉田园,清洗衣物,点缀风景。有时,它只有细细的流泉,从石头缝里穿过。我和一群六七岁的小朋友,最喜欢扒开石头,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我们并不是捉来吃,而是养在玻璃瓶里玩儿。
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我的家离小桥很近,走路五六分钟就到了。沿着溪岸向东行,还有一座长石桥,那是通到茶山去的。我曾经随着采茶女上山摘过茶叶,我喜欢茶树下面紫色的野花和黄色的野菌。至今一看到茶树,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当时的情景来。
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但我非常爱它。父亲的书房就在前面,我可以天天去玩。那是一座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有东南两面大窗的漂亮房子。清晨,可以看到太阳从后山上的树丛里钻出来。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故乡所有的居民都姓谢。村庄有大有小,大的有五六十户人家,小的只有三四家。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请在上述材料中任选其一,就课堂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进行教学设计。
-
简述班级管理目标制定的原则。
-
张三是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班主任老师反映该学生学习习惯差,作业拖拉,慵懒,纪律松散,上课爱说闲话,甚至随意离开位置,平时课余时间都沉迷于网络游戏,放学后经常出入学校附近网吧,也爱和班级同学打架,爱搞恶作剧,如把粉笔灰撒进同学饭盒里,上课无故拍打周围同学肩膀,影响同学听课。经班主任老师的了解,张三一家三口,父亲常年在上海打工,很少回家,母亲在一个综合市场摆摊位卖服装。平时张三都是由母亲照顾。双休日基本上会跟随母亲在市场内,综合市场里人多事杂,绝大多数人都不怎么注意言行举止,导致张三平时出现不文明的语言和行为。母亲因忙于生意,对儿子疏于管理,待到儿子犯错时则是一顿打骂,而爷爷奶奶非常溺爱孩子,平时宠爱有加。
问:(1)张三的种种行为是属于不良品德行为吗?请给出诊断的依据。
(2)结合本案例,试述小学生不良品德行为产生的原因。
(3)针对张三的这种情况,请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当今小学生德育工作的具体措施。
-
如何实施班级心理管理?
-
简述人口对教育的制约。
-
晨会有哪些类型?
-
简述文化教育学的基本观点。
-
教师身上有五种社会影响力,一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中的影响作用和亲密关系属于( )
- A.专长力量
- B.法统力量
- C.奖赏力量
- D.吸引力量
-
班级资源是指班级管理中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 )
- A.制度资源和社会资源
- B.心理资源和社会资源
- C.制度资源和文化资源
- D.制度资源和心理资源
-
.把一系列有关信息组成特定序列,通过学习并下意识地吸收,达到激发内在潜力,促成个体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这种方法是 ( )
- A.行为惩罚法
- B.心理暗示法
- C.谈话法
- D.激励法
-
表示目标项目的具体的程度和实现状态的是 ( )
- A.目标值
- B.目标内容
- C.目标方针
- D.目标条件
-
在儿童审美心理发展的四阶段划分中,6 -13岁的儿童处于 ( )
- A.审美阶段
- B.审美心理萌芽阶段
- C.前艺术审美阶段
- D.艺术性审美发展阶段
-
下列关于心理健康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
- A.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心理系统及其机能处于灵敏、协调、完善的状态;
- B.心理健康是心理活动的各个环节稳定运行且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的状态;
- C.心理健康状态是一种静止的、固定不变的状态;
- D.心理健康状态从健康到不健康是一种连续的状态。
-
班级管理的根本任务是 ( )
- A.落实学校的管理目标
- B.建设良好的班集体
- C.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 D.培养人,培养现代人
-
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主要方法是 ( )
- A.自然观察法
- B.实验室实验法
- C.两难故事法
- D.对偶故事法
-
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是 ( )
- A.班杜拉
- B.奥尔贝尔
- C.布鲁纳
- D.斯金纳
-
遗传是心理发展的 ( )
- A.决定因素
- B.充要条件
- C.充分条件
- D.必要物质前提
-
教学中“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 ( )
- A.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 B.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 C.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规律
- D.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
-
以下对于人口状况与教育发展的关系的述说不正确的是 ( )
- A.人口数量是影响教育规模和投资的最终决定因素
- B.人口就业结构制约着教育的内部结构
- C.人口的地域分布制约着学校布局和办学形式
- D.教育的发展可以改善人口素质
-
学校组织机构中,负责全校的行政事务的机构是 ( )
- A.党支部
- B.校长室
- C.教导处
- D.教务处
-
被尊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教育家是 ( )
- A.赫尔巴特
- B.康德
- C.杜威
- D.夸美纽斯
-
教育起源于人类的无意识的模仿,这种理论是 ( )
- A.交往起源论
- B.文化起源论
- C.心理起源论
- D.生物起源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