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5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分突破试题(3)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苏州园林》一课的教学目标:

    (1)理解词语含义,了解景物特点,并展开合理想象,掌握运用对比手法显示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学习“总一分一总”的表达方法。

    (2)通过对苏州园林独特的美的感受,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情感。

    (3)着重培养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朗读能力和对优美语言的敏锐感受能力。

    问题:试从目标把握和目标叙写的角度进行评述。

  2. 举例说明数学“尝试教学法”的步骤。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语文课上,有个学生总是喜欢跟周围同学讲话,交头接耳。语文老师多次提醒、制止,但还是无济于事。时间长了,语文老师开始责骂、讥讽、奚落他,有时候也惩罚他。渐渐地,这个学生越来越不喜欢上语文课,对语文老师产生了极度的厌恶感,最后出现了厌学情绪。

    家长找老师询问原因,这位老师说:“我严格要求有什么错?”

    问题:请你根据德育原则分析,这位老师的做法有错吗?如果有错,他违反了什么德育原则?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李云在小学六年级的第一次数学摸底测验中,成绩很不理想,在班级的排名是三十几名,而此前他的数学成绩一直很优秀。他回家后受到父母的责骂,从此以后,产生了强烈的挫败感。其实,他也很想取得好成绩,但又认为自己做不到,因为甚至连他最感兴趣的数学考试都出现了不及格现象,别的学科又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呢?有一次,老师还用鲜红的水笔在他的试卷上批注“字迹潦草,思维混乱”。久而久之他便对学习丧失了信心,上课不认真,拖欠作业,对考试成绩也抱无所谓的态度了。

    问题:

    (1)分析李云同学对学习丧失信心的原因。

    (2)结合材料阐述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5. 简述社会中心课程论的基本观点。

  6. 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7. 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有哪些?

  8. 教学评价应以人为本,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与成长,这符合(  )。

    • A.客观性原则
    • B.激励性原则
    • C.赏识性原则
    • D.个性化原则
  9.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把小学算术课程拓展为小学数学课程的大纲是(  )。

    • A.《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 B.《小学算术课程暂行标准(草案)》
    • C.《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
    • D.《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
  10. 一个儿童能辨别自己的左右手,但不能辨别他人的左右手。按照皮亚杰的认识发展理论,这个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  )。

    • A.感知运动阶段
    • B.形式运算阶段
    • C.具体运算阶段
    • D.前运算阶段
  11. 学校组织文化的形成离不开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具体实践,是在各项实践活动中长期优化形成的。这体现了学校组织文化的(  )。

    • A.独特性
    • B.共享性
    • C.弥漫性
    • D.实践性
  12. 提出观察学习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

    • A.班杜拉
    • B.斯金纳
    • C.华生
    • D.皮亚杰
  13. 小学班级环境管理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  )。

    • A.班级规范环境管理和班级物质环境管理
    • B.班级规范环境管理和班级制度环境管理
    • C.班级物质环境管理和班级精神环境管理
    • D.班级规范环境管理和班级精神环境管理
  14. 下列不属于教学理论的概念模式的是(  )。

    • A.任务中心模式
    • B.教学者中心模式
    • C.学习者中心模式
    • D.时间中心模式
  15. 在课外活动中,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主要通过自己设计、动手获得。这体现了课外活动的(  )。

    • A.自愿性
    • B.广泛性
    • C.实践性
    • D.灵活性
  16. 形成性评价通常发生在(  )。

    • A.教学过程之前
    • B.学生毕业时
    • C.教学过程之后
    • D.教学过程中
  17. 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  )。

    • A.班级公共财产
    • B.班级信息
    • C.学生
    • D.班级资料
  18. 激发和维持个体的学习行为,并使行为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叫作(  )。

    • A.学习动机
    • B.学习期待
    • C.学习需要
    • D.诱因
  19. 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桑代克认为,学习者只有提前具有某种需要,才能积极接受知识,这体现的学习规律是(  )。

    • A.准备律
    • B.效果律
    • C.练习律
    • D.条件反射
  20. 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做出的解释和评价叫作(  )。

    • A.动机
    • B.归因
    • C.诱因
    • D.需要
  21. 少先队员自己确定活动形式并组织开展活动,体现了少先队活动的(  )。

    • A.创造性
    • B.组织性
    • C.自主性
    • D.兴趣性
  22. “警示”教育所产生的强化作用是(  )。

    • A.外部强化
    • B.自我强化
    • C.替代强化
    • D.积极强化
  23. 小学数学课程中“概率与统计”这一部分的知识按照由深入浅、由易到难,以关键概念和基本原理为主,逐步扩展。这一教材编写方式属于(  )。

    • A.螺旋式
    • B.单一型
    • C.活动型
    • D.直线型
  24. 下列不属于学校管理思想的是(  )。

    • A.科学化
    • B.社会化
    • C.民主化
    • D.系统化
  25.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  )、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 A.拼音认读能力
    • B.识字写字能力
    • C.汉字认读能力
    • D.汉字书写能力
  26. 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是(  )。

    • A.教学反思
    • B.行动研究
    • C.终身学习
    • D.同伴互助
  27. 如果学生上课扮鬼脸是为了得到老师或同学的关注,老师与同学可以不予理睬,不给予其希望得到的强化,那么此类行为就会逐渐减少。这种减少不良行为的方法是(  )。

    • A.正强化
    • B.负强化
    • C.惩罚
    • D.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