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应试精选题(8)
-
一个爸爸很关注儿子的学习情况和班级里的学习环境。有一次他问儿子:“你们班上自习课的时候有多少人?”儿子说:“老师在的时候有45人。”于是爸爸又问:“老师不在的时候有多少人?”儿子回答:“一个人也没有。”
问题:
(1)评价一下这个班级的学习环境(学风)怎么样?
(2)请你针对上面的情况提出一些对班级老师或学生合理的建议。
-
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一次公开课过后,我把课堂上用过的精关卡片作为奖励发给同学们,然后对他们课堂上踊跃的表现给予表扬。从这以后,我渐渐发现我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铭同学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有了明显的好转。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母亲说:“自从你给了他那个‘特殊的奖励’后,他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了。”
询问后,我才知道,我奖励给同学们的卡片中仅有一张是最大的,在我按顺序发的时候,恰好这张被宋振铭得到了,他回家后对母亲说:“老师可能觉得我这节课表现最好,所以把最大的一张送给我。”现在这张卡片还贴在他的床头,谁都不准碰。他说那是“特殊的礼物”。这位老师一次无意中的举动,却造成了一个“美丽的误会”。
问题:
请你就此案例谈谈你的看法。
-
某校三年级有位叫王峰的学生,经常迟到、旷课、上游戏厅,甚至打架、敲竹杠,学习成绩就更不用说了,门门功课挂红灯。尽管老师多次教育,仍不见好转,还是经常旷课、打游戏,向同学借钱,同学不借就打同学,以致班里同学见了他都躲得远远的。虽然王峰偶尔也有进步,但没过两天又恢复原样,以致老师对他失去了信心。不过,这个学生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百米赛跑速度超人。在校运会上,他连续两年获得百米赛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除此以外,他还特别喜爱画画,象棋也下得非常棒。
问题:
像王峰这一类型的学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你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对待这样的学生。
-
一天中午,六年级的一批孩子正在操场上打篮球,战况“激烈”。学生Z和学生C从人群中冲了出来,两人拳脚相加,气势凶猛,我见这阵势,就停在十几米外的地方用冷眼瞅着他俩。大概2同学也看到了我的神态,就慢慢地停止了他愤怒的“咆哮”。待他俩过来,我默默地看着他俩,直到他们都低下了头,于是我开始说话:“瞧你俩刚才的样子,好像恨不得把对方吃了!
要不要我在全校同学面前安排一次表演赛呀?”两位同学把头埋得更低了,红着脸说“不要”。我看火候已到,就问他们:“打球时发生碰撞、发生吃亏的事是很正常的,不至于大打出手,有失球星风度,更在同学们面前丢尽面子!
我现在不追究谁对谁错,只想问一句,这件事是你们自己处理呢,还是我来处理?”他们互相看了看,说:“自己处理。”于是我让他们商量处理的办法,商量好了再向我汇报。五分钟后,他俩握手言归于好。整个事情的处理用了不到二十分钟的时间。
问题:
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成功处理这场冲突事件的原因。
-
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定义。
-
在小学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有何意义?
-
简述教师的职业特征。
-
课外活动的内容。
-
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
-
简述教育目的的作用。
-
简述访谈法的类型。
-
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
被尊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教育家是( )。
- A.赫尔巴特
- B.康德
- C.杜威
- D.夸美纽斯
-
学生在班级中的活动主要是通过交往来展开的,活动的过程就是( )的过程。
- A.交往
- B.学习
- C.德育
- D.认识
-
桑代克根据自己的试验研究得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定律:( )、准备律、练习律。
- A.效果律
- B.活动律
- C.预习律
- D.复习律
-
( )就是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心的问题为范围,预先拟定问题,让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的一种方法。
- A.个案研究法
- B.调查法
- C.实验法
- D.观察法
-
心理辅导的负激励法又称为( )。
- A.代币奖励法
- B.惩罚法
- C.自我控制法
- D.暂时隔离法
-
课的类型多种多样,下面哪一个不是课的类型?( )
- A.新授课
- B.实验课
- C.复习课
- D.晨读
-
( )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 A.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 B.研究性学习
- C.劳动与技术教育
- D.信息技术教育
-
对于课堂中教师的表扬和批评,看法正确的是( )。
- A.教师最好不要批评学生,这样会挫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B.表扬要做到及时,要有针对性,否则难以彰显教育效果
- C.对后进生要经常表扬,对学优生要批评,戒骄戒躁
- D.表扬运用得越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越高
-
在教学中提出一些学生用现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从而在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把学生引入到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积极的思维( )。
- A.创设问题情境
- B.培养学生兴趣
- C.激发内在动机
- D.动机的迁移
-
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相长”思想的教育论著是( )。
- A.《论语》
- B.《学记》
- C.《师说》
- D.《大学》
-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
对学校的重大安全隐患或突发事故,下面的做法正确的是( )。
- A.由学校疏散人群、保护现场,及时与各部门取得联系,寻求支援
- B.等待领导到场后处理
- C.让家长自己处理
- D.让学生自己处理
-
下列选项不属于班级集体显著特征的是( )。
- A.明确的共同奋斗目标
- B.和谐的人际关系
- C.相对稳定的学生群体
- D.优良的班风和传统
-
注意的( )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
- A.转移
- B.分配
- C.广度
- D.稳定性
-
在小学生意志品质发展中,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明显表现出的意志品质是( )。
- A.坚持性的发展
- B.自制性的发展
- C.果断性的发展
- D.自觉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