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应试精选题(6)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

    “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果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学生说出了原因。“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学生的头。果然,这个学生表演得非常出色。

    问题:

    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

  2. 阅读《论语》十则,回答问题。

    (其一)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其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其三)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其四)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其五)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其六)子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其七)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其八)曾子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其九)子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其十)子贡问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问题:

    (1)简要概括上述十则材料的主题。

    (2)以六年级的学生为教学对象,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

  3.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4. 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太阳暖烘烘的。鸭妈妈卧在草堆里,等她的孩子出世。

    一只只小鸭子都从蛋壳里钻出来了,就剩下一个特别大的蛋。过了好几天,这个蛋才慢慢裂开,钻出一只又大又丑的鸭子。他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他“丑小鸭”。

    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哥哥、姐姐咬他,公鸡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

    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他白天只好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

    秋天到了,树叶黄了,丑小鸭来到湖边的芦苇里,悄悄地过日子。一天傍晚,一群天鹅从空中飞过。丑小鸭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又惊奇又羡慕。

    天越来越冷,湖面结了厚厚的冰。丑小鸭趴在冰上冻僵了。幸亏一位农夫看见了,把他带回家。

    一天,丑小鸭出来散步,看见丁香开花了,知道春天来了。他扑扑翅膀,向湖边飞去,忽然看见镜子似的湖面上,映出一个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美丽极了。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

    问题:

    (1)简要分析本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3)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谈谈教学思路。

  5. 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6. 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7. 小学语文课程第三学段(5-6年级)识字与写字目标

  8. 简述实验法的实施步骤。

  9. 简述班级管理的原则。

  10. 教学设计应该包含对操作流程的设计,这是教学设计的(  )。

    • A.系统性原则
    • B.程序性原则
    • C.顺序性原则
    • D.过程性原则
  11. 简述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

  12. 简述美育实施的原则。

  13. 在进行英语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考虑(  )。

    • A.各层次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差异
    • B.设计有效的活动形式
    • C.按英语课程标准选取教学重点
    • D.如何讲清楚教材中的各项语言要点
  14. “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反映了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  )。

    • A.社会本位
    • B.个人本位
    • C.教育无目的论
    • D.教育目的兼顾论
  15. 现在体育界在国际比赛中得了金牌,奖励一直追溯到运动员的启蒙教练,这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  )。

    • A.模糊性
    • B.滞后性
    • C.连续性
    • D.隐蔽性
  16. 西方首先提出美育这一概念的是18世纪的德国人(  )。

    • A.维纳
    • B.席勒
    • C.洛克
    • D.乔金斯
  17. 教学策略的特点有(  )。

    • A.指向性、操作性、灵活性
    • B.学科性、操作性、灵活性
    • C.教育性、科学性、操作性
    • D.指向性、操作性、科学性
  18.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  )。

    • A.《论语》
    • B.《学记》
    • C.《四书集注》
    • D.《孟子》
  19.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  )。

    • A.年龄影响力
    • B.性别影响力
    • C.个性影响力
    • D.学术影响力
  20.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前运算阶段处于(  )。

    • A.0~2岁
    • B.2~7岁
    • C.7~11岁
    • D.11~15岁
  21. 某教师上一堂诗歌欣赏课,学生要求逐字解释,老师就请学生一一解释并加以探讨。但又有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以参考书为依据。老师激发学生讨论,科代表说:“不同的版本是会有不一致的解释,有分歧是允许的。”这个教学片段体现了教学互动方式的(  )。

    • A.单向性
    • B.双向性
    • C.多向性
    • D.成员性
  22. 皮亚杰认为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

    • A.抽象思维
    • B.概括思维
    • C.形象思维
    • D.逻辑思维
  23. 国家课程的管理权属于(  )。

    • A.国务院
    • B.地方教育机关
    • C.人民代表大会
    • D.中央级教育机关
  24. 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  )。

    • A.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 B.维持班级秩序
    • C.形成良好的班风
    • D.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25. 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

    • A.陶冶
    • B.锻炼
    • C.榜样
    • D.说服
  26.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我可以运用特殊的方法,把他们加以任意的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这句话反映了儿童发展的(  )。

    • A.遗传决定论
    • B.环境决定论
    • C.辐合决定论
    • D.进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