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教师资格统考-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绝密押题一
-
依据新课程知识对《自然之道》(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写一篇教学设计。
要求:(1)结合学生特点;(2)教学过程要具体;(3)体现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
自然之道我和七个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在这个海岛上,有许多太平洋绿龟在筑巢孵化小龟。我们的目的,就是想实地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进入大海的。
太平洋绿龟长大后体重一百五十公斤左右,幼龟体重不到它的百分之一。幼龟一般在四五月份离巢而出,争先恐后爬向大海。从龟巢到大海需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沙滩,稍不留心,幼龟便可能成为食肉鸟的美食。
那天我们上岛时,已近黄昏,很快就发现一个大龟巢。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然而,接着发生的事情让大家极为震惊。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黄昏的海岛,阳光仍很明媚。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他们可以饱餐一顿了。
“天啊!”我听见同伴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
我们的向导赶紧摘下棒球帽,迅速抓起十多只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跑,算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补救吧。
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的欢乐叫声,响彻云霄。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那样的伤害。”
-
学习课文《小珊迪》后,教师提问:“你最喜欢这篇课文的哪一段?”几个学生踊跃发言,表达自己对课文的喜爱。随后,老师叫了一个没有举手的小个子男生,要他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小男生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说了句:“我都不喜欢。”老师批评了他,小男生一声不吭地坐下了,看得出他心里很不服气。
学生可以不喜欢课文吗?老师的说法是:“我认为不可以。不喜欢不就等于可以不学了吗?再说,教材选的都是好文章。”
试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此现象进行分析。
-
全国特级教师丁盛宝在《我是怎样教数学的》中写道:
平时,我讲授一个新的单元,总要分以下几步走:
(1)先给基础有缺漏的同学补一些过去没有学好的知识,填平他们的知识缺陷,使他们达到班内的平均水平,以利于接受新的知识。
(2)课内讲授新知识时,照顾班内大多数学生的水平。
(3)在教了一段时期之后,同学中出现了新的差距。我就根据实际情况,依据教材的内容,有时把学生分成两组,重新安排课堂座位,进行复式教学。对理解力好的同学一般只要提一提、点一点,由他们自己看书,做题目;而理解力差的同学则由我加强辅导,领着他们一起做题目,让他们慢慢学会自己走路。对两个组,我出的题目也是不尽相同的。
(4)在进行复式教学之后,还有一小部分学生跟不上,我就给他们进行课外辅导。
(5)单元测验后,如还有个别学生跟不上,我就把他们请到办公室来一个一个地进行具体辅导。我把这种分层补缺,逐批过关的做法叫做“筛米粉”。学生经过各种不同的“筛子”筛过后,每个同学就都能达到合格的水平了。
请你就丁老师的“分层补缺、逐批过关”的做法进行分析和评价。
-
教师运用竞争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
简述桑代克的联结一试误学习理论。
-
简述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
对于小学生正式群体而言,其内部成员间在价值上保持较高的( ),而非正式群体之间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着较多的( )。
- A.同质性差异性
- B.一致性差异性
- C.一致性独立性
- D.同质性独立性
-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估,或者凭借教师的平常观察记录或与学生的面谈而进行的教学评价属于( )
- A.配置性评价
- B.形成性评价
- C.诊断性评价
- D.总结性评价
-
教师教学反思的最主要研究视角是( )。
- A.以回顾学生的视角进行反思
- B.通过约请同事、专家观察自己的教学
- C.通过阅读理论文献来反思自己的教学
- D.以教师的视角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
袁老师中途接手小学三年级(3)班的班主任,有几个学生经常缺交数学作业,经过了解,发现只要题目难一点或计算量大一点,这几个同学就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不仅如此,在各项活动中也有一些同学叫苦叫累。如果你是班主任的话,可在全班进行( )。
- A.积极的情感教育
- B.意志品质的培养
- C.人际交往教育
- D.良好性格的教育
-
据说美国杜鲁门总统的成功与其当学生的时候赢得英文教师布朗小姐的爱吻有关,这说明教师的仁慈对学生学习具有( )。
- A.榜样作用
- B.心理健康功能
- C.成功作用
- D.激发努力学习动机作用
-
传染病流行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
- A.有传染源,有能实现的传播途径,有易感性高的人群
- B.有病原体
- C.有传染源,传播途径易实现,人群易感性低
- D.有人群易感,即可流行
-
下面对于差生的教育方法中,正确的是( )。
- A.差生被安排在远离教师的座位上,或者安排在近处的便于控制的位置上
- B.教学过程中很少注意差生,当课堂出现干扰时,教师倒是经常向差生望去
- C.对差生回答问题出错的时候,少直接批评
- D.差生回答问题的时候,经常没等其说完
-
有研究表明,学习熟练程度达到( )左右时,记忆效果最好。
- A.100%
- B.120%
- C.150%
- D.200%
-
下列选项中,体现德育方法中的榜样示范法的是( )。
-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 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 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 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
儿童刚表现改进错误的行为,家长便取消他看动画片的禁令,孩子随后表现出更多的改进错误的行为。这种取消厌恶刺激,从而使某一行为反应概率增加的过程是( )。
- A.正强化
- B.负强化
- C.正惩罚
- D.负惩罚
-
针对某一教学单元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其目的不在于评定学生,而是为了调控教学,这种测验是( )。
- A.安置性测验
- B.形成性测验
- C.诊断性测验
- D.总结性测验
-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
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 )。
- A.神话起源说
- B.心理起源说
- C.生物起源说
- D.劳动起源说
-
与新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不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是( )。
- A.教学过程的预定性
- B.教学设计预留空间
- C.善于利用“突发事件”
- D.培养学生多向思维、求异思维的习惯
-
“揠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 A.阶段性
- B.差异性
- C.顺序性
- D.不均衡性
-
从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看,小学生记忆的主要方式是( )。
- A.符号记忆
- B.抽象记忆
- C.命题记忆
- D.形象记忆
-
《学记》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下列哪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
- A.循序渐进原则
- B.巩固性原则
- C.因材施教原则
- D.直观性原则
-
国家对在小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称为( )。
- A.小学教育目的
- B.小学教育目标
- C.小学教育原则
- D.小学教育内容
-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
-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