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通关训练试题(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洋快餐以其时尚、美味、快捷吸引了众多的消费者,儿童和青少年特别青睐洋快餐。从营养学的角度分析,洋快餐具有“三高”和“三低”的特点,即高脂肪、高热量、高蛋白质,低维生素、低矿物质、低纤维。洋快餐的制作方式以烤、炸为主,脂肪含量很高,大大超过人体一天所需的脂肪量。能量过剩会导致超重和肥胖。超重、肥胖的少年儿童的比例越来越高,低龄化的趋势越来越突出。肥胖是引起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肥胖还会对少年儿童心理带来负面影响。
问题:
(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儿童肥胖的原因。
(2)如何预防肥胖症?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强强无论参加什么活动,都十分积极主动,精力旺盛。他平时做事很急,想干什么就立即行动,想要的东西也必须马上得到,否则会坐立不安。强强做事有闯劲,但时常马马虎虎。
强强待人大方,热情直率,爱打抱不平。他喜欢别人听从他的支配,否则便大发脾气,甚至动手打人。事后虽也后悔,但到时总是难以克制。
问题:
(1)根据强强的上述行为表现,你认为他基本上属于什么气质类型?为什么?
(2)谈谈应如何根据幼儿四种不同的气质类型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课堂总结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升华。我在《北方的民族大融合》一课中,是这样设计的:在课程结束的时候,我以因果关系设计了本课总结,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与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两大问题有机结合在一起,环环相扣,前后呼应。
师:(配乐《爱我中华》)是啊,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民族融合加深了民族之间的感情,增强了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同时,认识到重要历史人物在其中的作用,正确评价他们,“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希望大家也能成为一名造时势的英雄,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问题:请分析该教师是如何呈现课堂总结的?
 - 
				
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My friends”教学设计片段
教材依据:
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3 Part B 1et‘s ta1k
知识目标:
(1)让学生初步掌握1et’s ta1k中的句子“He’s/She’s…He/She has…He/She likes…”。
(2)理解会说1et’s chant中的内容。
能力目标:
(1)学生能正确使用人称代词描述男性及女性朋友;
(2)能用几句连贯的英文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朋友以及朋友的特征和爱好,并具有根据特征判断他/她是谁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人与人应该是亲密友好的关系。爱心使这个世界更美好。
问题:请具体分析上面这个材料在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的设定方面是否合理。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教学《生活中的百分数》一课中,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可以向学生创设这样一个情境:老师最近想买一套房子,价格35万,如果一次性付清,可以给老师打九折。同学们,你们说说老师需要付多少钱呢?(学生露出困惑的表情)好,学完这节课,你们就可以告诉老师究竟需要付多少钱了。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接下来的课堂中认真听讲,以便解决老师在课堂开始时提出的问题。
问题:以上材料是如何呈现教学情境的?
 - 
				
简述小学生运动系统的特点。
 - 
				
简述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特点。
 - 
				
简述课外活动的教育意义。
 - 
				
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 
				
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 
				
小学美育实施的途径有哪些?
 - 
				
简述针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方法。
 - 
				
小学生注意的发展特点有哪些?
 - 
				
简述知觉的特性。
 - 
				
简述少先队活动的作用。
 - 
				
意志的特性有哪些?
 - 
				
课程的作用有哪些?
 - 
				
教育的功能有哪些?
 - 
				
简述偶发事件处理的方法。
 - 
				
只有建立了统一的学校集体,才能在儿童的意识中唤起舆论的强大力量,成为支配儿童行为,并使它纪律化的一种影响因素。提出这一集体教育主张的教育家是( )。
- A.加里宁
 - B.马卡连柯
 - C.凯洛夫
 - D.苏霍姆林斯基
 
 - 
				
( )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
- A.赞可夫
 - B.苏霍姆林斯基
 - C.巴班斯基
 - D.布鲁姆
 
 - 
				
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 )。
- A.交往
 - B.学习
 - C.课堂
 - D.课外活动
 
 - 
				
教师备课需要做好三项工作,主要是指( )。
- A.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
 - B.编写计划、了解学生、设计课件
 - C.设计课件、考虑教法、编写计划
 - D.设计课件、熟悉教材、熟悉大纲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我国教育发展的工作方针包括( )。
①优先发展②育人为本③改革创新④促进公平⑤提高质量⑥均衡发展
- A.①③④⑤⑥
 - B.①②③④⑤
 - C.①②③⑤⑥
 - D.①②④⑤⑥
 
 - 
				
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是( )。
- A.校长
 - B.教导主任
 - C.科任教师
 - D.班主任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 )。
- A.道德感
 - B.理智感
 - C.美感
 - D.热情
 
 - 
				
学习是人类和动物普遍存在的现象,这说明学习是( )。
- A.形成思想的必要条件
 - B.掌握技能的必要条件
 - C.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
 - D.有机体适应阶段的必要条件
 
 - 
				
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个体为基准,然后把各个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确定每个评价对象在集合中所处的相对位置。这种评价方法被称为( )。
- A.相对性评价
 - B.绝对性评价
 - C.形成性评价
 - D.诊断性评价
 
 - 
				
表达人的心理过程的内容的是( )。
- A.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
 - B.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 C.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 D.个性、认知和意志过程
 
 - 
				
保证班主任工作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前提是( )。
- A.教导学生
 - B.指导学生
 - C.辅导学生
 - D.研究学生
 
 - 
				
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 A.群众性活动
 - B.小组活动
 - C.个人活动
 - D.团队活动
 
 - 
				
能力是一种心理特性,以下不属于能力范畴的是( )。
- A.感觉力
 - B.记忆力
 - C.活泼
 - D.操作力
 
 - 
				
力求在本学期取得好成绩,争取拿到奖学金,属于( )。
- A.高尚的动机
 - B.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
 - C.间接的远景性学习动机
 - D.认知内驱力
 
 - 
				
( )是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基础,是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 A.感觉
 - B.直觉
 - C.知觉
 - D.思维
 
 -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的教育目的观。
- A.教育无目的论
 - B.社会本位论
 - C.科学本位论
 - D.个人本位论
 
 - 
				
儿童多动综合征是小学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征。高峰发病年龄为( )岁。
- A.4~6
 - B.6~8
 - C.8~10
 - D.10~l2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价值追求是( )。
- A.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 B.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 C.构建促进学生、教师、教学发展的评价体系
 - D.建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 
				
心理评估的基本方法是( )。
- A.会谈法
 - B.观察法
 - C.调查法
 - D.心理测验
 
 - 
				
小红非常喜欢文学作品,所以上语文课时特别认真。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
- A.认知的内驱力
 - B.附属内驱力
 - C.生理的内驱力
 - D.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 
				
目前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是我国第( )次课程改革。
- A.六
 - B.七
 - C.八
 - D.九
 
 - 
				
在英语课堂上,学生出现口语表达错误时,教师应( )。
- A.予以忽略,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 B.即刻纠正,并帮助学生明白错误所在
 - C.耐心等学生讲完后再予以纠正
 - D.在能沟通达意的情况下,不必凡错必纠
 
 - 
				
“揠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 A.阶段性
 - B.顺序性
 - C.不平衡性
 - D.个别差异性
 
 -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
- A.系统化
 - B.多样化
 - C.复杂化
 - D.专门化
 
 - 
				
课程开发目标模式的代表人物是( )。
- A.拉尔夫·泰勒
 - B.斯克里文
 - C.夸美纽斯
 - D.洛克
 
 - 
				
同学们正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课,突然从外面飞进来一只蝴蝶,大家都把视线转向它,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是( )。
- A.有意注意
 - B.无意注意
 - C.随意注意
 - D.有意后注意
 
 - 
				
兴趣、态度、意志等属于自然科学课程的哪一教学目标?( )
- A.认知
 - B.技能
 - C.科学方法
 - D.思想情感
 
 - 
				
下列事例中属于负强化的是( )。
- A.老师对迟到的学生罚款
 - B.老师不再批评按时完成作业的小明
 - C.感觉屋内人声嘈杂时暂时离屋
 - D.上课扮怪相而不再有老师和同学理睬
 
 - 
				
为了便于理解知识,小华利用表格掌握知识,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 A.复述策略
 - B.精细加工策略
 - C.资源管理策略
 - D.组织策略
 
 - 
				
组织多数或全体学生参加的一种带有普及性质的活动是( )。
- A.体育活动
 - B.课余活动
 - C.文娱活动
 - D.群众性活动
 
 - 
				
小学生根据课文描述想象出雷锋叔叔的模样,这属于( )。
- A.幻想
 - B.再造想象
 - C.创造想象
 - D.空想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的理论流派是( )。
- A.行为主义心理学
 - B.人本主义心理学
 - C.精神分析心理学
 - D.认知心理学
 
 - 
				
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是( )。
- A.课程目标
 - B.课程计划
 - C.课程标准
 - D.课程开发
 
 - 
				
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 )。
- A.交往焦虑
 - B.上学焦虑
 - C.考试焦虑
 - D.课堂焦虑
 
 - 
				
为了便于因材施教,学校对报名参加英语课外小组的学生进行水平测试,并据此成绩进行编班。这种评价属于( )。
- A.诊断性评价
 - B.安置性评价
 - C.总结性评价
 - D.形成性评价
 
 - 
				
在研究方法中,对某一事物或现象在某一地区的全面情况或对某一单位全面情况的了解,这种研究方法叫作( )。
- A.全面调查
 - B.重点调查
 - C.抽样调查
 - D.个案调查
 
 - 
				
取消按年龄编班,按学生的能力或某些测验成绩编班,这是( )。
- A.内部分组
 - B.外部分组
 - C.能力分组
 - D.作业分组
 
 - 
				
下列不属于班级管理的个性化功能的是( )。
- A.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形成积极的个性品质
 - B.发展学生个体差异,形成学生独特个性
 - C.矫正学生的不良倾向,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 D.传递社会价值观,明确社会生活目标
 
 - 
				
规定国家要建立教师资格考核制度的是1986年我国颁布实施的(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
- A.有意义接受学习
 - B.有意义发现学习
 - C.合作学习
 - D.非指导性学习
 
 - 
				
按照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培养儿童信任感的最佳年龄阶段是( )岁。
- A.0~L 5
 - B.2~3
 - C.6~11
 - D.12~18
 
 - 
				
德国的狄尔泰等人倡导用理解和解释的方法研究教育,主张通过“陶冶”和“唤醒”来培养儿童完整的人格。这种观点属于( )。
- A.文化教育学
 - B.实验教育学
 - C.批判教育学
 - 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 
				
小学教师引导学生按偏旁部首归类识字,他所运用的教育策略是( )。
- A.复述策略
 - B.精细加工策略
 - C.资源管理策略
 - D.组织策略
 
 - 
				
教育史上提出“有教无类”口号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 B.孟子
 - C.夸美纽斯
 - D.荀子
 
 - 
				
下列不属于课程目标确定的依据的是( )。
- A.学习者的需要
 - B.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 C.学科知识及其发展
 - D.课堂管理的需要
 
 - 
				
在我国,小学教科书长期以来采取( )。
- A.认定制
 - B.国定制
 - C.审定制
 - D.选定制
 
 - 
				
优秀班主任首先应立足于增强( )。
- A.教学意识
 - B.育人意识
 - C.成就意识
 - D.创新意识
 
 - 
				
把课划分为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和检查课的依据是( )。
- A.教学任务
 - B.教学内容
 - C.教学规律
 - D.教学原则
 
 - 
				
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
- A.共青团组织
 - B.教导处
 - C.总务处
 - D.班级
 
 - 
				
最古老、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课程是( )。
- A.活动课程
 - B.学科课程
 - C.综合课程
 - D.显性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