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5年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考前冲刺预测试题(7)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某校班主任李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央了一封写有“×××收”的信件,李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李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来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高某家长找到李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李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

    请问:(1)李老师的哪些做法不正确?试述你的判断所依据的法规及条款。

    (2)李老师的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

  2. 由新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会经历一段艰难甚至痛苦的转折,在这一时期,教师可能出现各种问题,其中包括职业倦怠,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化解,可能会出现教师情绪低落、缺乏意义感、跳槽等。

    请以“教师职业倦怠对策”为话题写作,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3. 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我国现阶段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教育要为各方面的创新工作提供知识和人才基础。

    问题:请就创新教育对于中小学教育所提出的基本要求谈谈你的理解。

  4.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于归之喜”是指(  )。

    • A.女子出嫁
    • B.生男孩
    • C.迁居
    • D.生女孩
  5. 1998年9月4日,对于辽宁省朝阳市第二中学高二(Jk)班的男生崔某来说,是一个灾难的日子。当晚6时,学生下课的时候,学生多聚集在楼内走廊,外面正下着大雨,秩序非常混乱。崔某在走廊内鼓掌喧闹,被时任副校长的易淑荣撞见。易拍打崔某后背几下,说:“你起哄什么,幸灾乐祸呀!”易拽住崔某的衣服去八班。崔某边走边嚷:“你校长凭什么打人?”高二(八)班班主任许晓晨上前打了崔某左面部两耳光。崔某感觉听力下降,耳鸣。经法医鉴定,崔某左耳被暴力打击造成外伤性鼓膜穿孔,构成轻伤。后又经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所对崔某进行精神病司法鉴定,结论为“患神经官能症,人格偏离;被打后所反映出来的神经性症状与被打事件及个性特点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据《辽宁晚报》报道,经过三年多的诉讼后,对学生实施体罚的老师和校方赔偿崔某各项经济损失人民币31万元。据悉,这是目前国内体罚学生引发的最大的一笔赔偿事件。这一事件引发的思考是多方面的。

    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说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意义。

  6.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享有的(  )。

    • A.学习权
    • B.受教育权
    • C.集会权
    • D.人身权
  7. 古人对于我国姓氏的来历有如下阐述:“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宜;氏于事,则巫乙匠淘……”由此可以推断,王、侯、公孙等姓氏均源自(  )。

    • A.族号
    • B.匿名
    • C.官名
    • D.爵号
  8. 因果分析主要分析的是(  )。

    • A.“事物是什么”
    • B.“事物有多少”
    • C.“事物为什么”
    • D.考察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9. 清代时编纂的《四库全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成果。当时若采用印刷技术印刷该书,不可能做到的是(  )。

    • A.双色套印技术
    • B.彩色印刷技术
    • C.使用质地细薄的纸
    • D.用机器印刷
  10. 下列法律中含有规定我国小学生法律地位条款的是(  )。

    • A.《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
    • B.《教育法》和《教师法》
    • C.《宪法》和《民法》
    • D.《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11. 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体现了教师的(  )角色。

    • A.授业、解惑者
    • B.示范者
    • C.管理者
    • D.心理医生
  12. 《义务教育法》规定,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社会组织,应当经(  )批准。

    • A.地市级人民政府
    • B.县级人民政府
    • C.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 D.国务院
  13. 噬菌体侵染实验有力地证明了(  )是遗传物质。

    • A.蛋白质
    • B.白细胞
    • C.DNA
    • D.血小板
  14.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基础教育权属于(  )。

    • A.中央
    • B.地方
    • C.学校
    • D.家庭
  15. “教育有法可依,但无定法可抄”,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 A.情境性
    • B.创造性
    • C.示范性
    • D.个别性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  )。

    • 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
    • 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
    • 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 D.全面发展,面向全体
  17. 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是(  )。

    • A.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 B.教师的专业化尝试是从建立专门的师范培训机构开始的
    • C.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是在198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上确定的
    • D.对于非师范院校毕业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的公民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应当进行面试和试讲
  18. 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  )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 A.高于
    • B.接近
    • C.不低于或者高于
    • D.同等于
  19. 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

    • A.言行一致
    • B.衣着整洁
    • C.举止端庄
    • D.谈吐文雅
  20. 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学校应当(  )。

    • A.让司法机关代劳
    • B.让居委会、村委直接负责
    • C.让政府部门开展
    • D.聘任从事法制教育的专职或兼职的教师
  21. 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型的、民主的家庭气氛和父母子女关系还在形成,但随着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很多孩子对父母的教诲听不进或当作“耳旁风”,家长感到家庭教育力不从心。为此,教师应该(  )。

    • A.降低或放弃对家长配合自己工作的期望
    • B.督促家长,让家长成为自己的“助教”
    • C.尊重家长,树立家长的威信,从而一起做好教育工作
    • D.在孩子面前嘲笑这些家长
  22. 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

    • A.权力
    • B.威严
    • C.权威
    • D.人格力量
  23. 散文《荷塘月色》的作者是(  )。

    • A.郁达夫
    • B.朱自清
    • C.鲁迅
    • D.郭沫若
  24. 施耐庵的(  )把塑造绿林豪侠英雄作为自己最高的艺术追求,开始了小说创作从类型化人物向性格化人物的过渡。

    • A.《水浒传》
    • B.《红楼梦》
    • C.《聊斋志异》
    • D.《西游记》
  25. 某市教委在教师中随机调查,问:“您热爱学生吗?”90%以上的教师都回答:“是。”而对他们所教的学生问“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时,回答“体会到”的学生仅占10%。这说明(  )。

    • A.教师还没有掌握高超的沟通与表达技巧
    • B.教师尚不具有崇高的道德境界
    • C.教师缺乏信心
    • D.教师缺乏爱心
  26. 良心中最一般、最基础和最普遍的内容就是(  )。

    • A.特殊良心
    • B.个人良心
    • C.职业良心
    • D.一般良心
  27. (  )主管全国的教师工作。

    • A.国务院
    • B.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 C.全国人大
    • D.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
  28. 晚清时期第二次西学东渐,西方近代技术不断由上海传人中国,上海成了我国近代科学技术的策源地,有许多翻译出版机构翻译出版西方的科学技术书籍,传播西方科学技术。当时翻译西方科技书籍最多的翻译出版机构是(  )。

    • A.墨海书馆
    • B.益智书会
    • C.土山湾印书馆
    • D.江南制造局翻译馆
  29.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

    • A.尊老爱幼
    • B.竞争与协作
    • C.集体主义
    • D.为人民服务
  30. 《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  )。

    • A.民事责任
    • B.刑事责任
    • C.一般责任
    • D.行政责任
  31. 我国现行法律对教师职业的规定认为,教师职业是一种(  )。

    • A.私人职业
    • B.从属职业
    • C.专门职业
    • D.附加职业
  32. 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是(  )。

    • A.能否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
    • B.能否充分考察教学情境
    • C.能否自觉地关注学生
    • D.能否更多地考虑班集体的建设
  33. 从伦理学的角度看,教师要公正地对待学生,首先是要真正(  )。

    • A.给学生权利
    • B.教给学生知识
    • C.尊重和信赖学生
    • D.尊重学生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