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5年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考前冲刺预测试题(3)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某初三生平时学习懈怠,课堂自律能力差,且经常干扰其他邻座同学学习,班主任多次教育不见悔改。教师联系其父母,因种种原因,一直未能联系上。班主任便三番五次找该生谈话,希望其自动退学。该生在自身厌学和教师不断施压的情况下,最后选择了自动退学。

    问题:请就该班主任的做法进行分析,并结合你的经验,给予该班主任建议。

  2. 题目:教师的幸福

    要求:观点正确,语言通顺,文体不限,800字以上。

  3. 下列关于人文奥运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文化的奥运、实现和谐的奥运
    • B.发端于1896年,在世界首次举办的奥运
    • C.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奥运
    • D.“更快、更高、更强”与“和谐、和睦、和平”的有机统一的奥运
  4. 某中学初二级学生徐某迟到不敢进教室,而在教学楼后随意闲逛,恰好被班主任刘老师发现,问清情况后非常生气,罚学生徐某在操场上跑了五圈,并让他在教室外站了两节课。

    问题:运用教育法规分析刘老师的做法是否正确。

  5. 我原来在小学是个很爱提问的人,可每次提问都被老师否定了。记得有一次,一位语文老师在教古诗《春晓》时,我觉得有异议,就问老师:“老师说诗人春天好睡觉,连天亮都不晓得。那他夜里怎么能听见风雨声呢?”这位老师不以为然地说:“这有什么奇怪的!早上起床到外面看一看不就知道了?”当时我还要再问,老师挥挥手让我坐下,环视一下全班同学,多少带有嘲笑的口吻说道:“大家说说看,是他对还是老师对?”同学们毫不犹豫地答道:“老师对!”当时我感到很尴尬,竟然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怀疑。所以,到了中学以后,我很少提问……不像以前那样“炸刺”了。

    问题:请根据尊重关爱学生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蕴含的思想观念,分析说明本案例中教师的表现会产生什么危害?教师应该怎样对待这样的事情?

  6.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全面实现教育目的。

    • A.关心学生的学习
    • B.教书育人
    • C.班主任工作
    • D.教学
  7. 下列哪个选项中的作品全部出自美国作家之手?(  )

    • A.《悲惨世界》《了不起的盖茨比》《百年孤独》
    • B.《飞鸟集》《草叶集》《静静的顿河》
    • C.《飘》《红字》《汤姆叔叔的小屋》
    • D.《瓦尔登湖》《海底两万里》《堂吉诃德》
  8. 在当代.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基础知识的教学是教育的主要目的
    • B.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只能给他们传授基础知识
    • C.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D.掌握基础知识是发展的前提
  9. 相传我国古代诗人白居易每次作完诗后,都会读给一位目不识丁的老太太听。白居易这样做的目的是(  )。

    • A.检查作品的韵律是否朗朗上口
    • B.检查作品的内容是否通俗易懂
    • C.检查作品的主题是否符合大众口味
    • D.在普通大众中推广自己的作品
  10. 《教师法》规定,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f-I(  )。

    • A.提出申诉
    • B.提出复议
    • C.提起诉讼
    • D.提起上诉
  11.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  )。

    • A.《韩非子》
    • B.《荀子》
    • C.《中庸》
    • D.《诗经》
  12. 铅笔上的“H”或“B”是表示(  )。

    • A.笔芯硬或软
    • B.字画强或弱
    • C.笔芯粗或细
    • D.铅笔耐用与不耐用
  13. 我国《教师法》于(  )起开始施行。

    • A.1995年9月10 日
    • B.1994年1月1日
    • C.1986年2月16日
    • D.1999年3月
  14.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这是哪位诗人的诗句?(  )

    • A.李白
    • B.李商隐
    • C.白居易
    • D.李清照
  15. 关心如何教好每一堂课,关心班级大小、时间、压力等问题,说明教师成长进入了(  )。

    • A.关注情境阶段
    • B.关注自我阶段
    • C.关注他人阶段
    • D.关注学生阶段
  16.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 A.示范性
    • B.复杂性
    • C.创造性
    • D.劳动方式个体性
  17. 反映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不同的本质特征是(  )。

    • A.为人师表
    • B.献身教育
    • C.育人
    • D.公而忘私
  18. 下列作家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中的四位,其中属于唐朝的一位是(  )。

    • A.韩愈
    • B.欧阳修
    • C.苏洵
    • D.王安石
  19. 毛泽东诗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一桥”是指(  )。

    • A.钱塘江大桥
    • B.上海浦东大桥
    • C.南京长江大桥
    • D.武汉长江大桥
  20. 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用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这说明教师要树立(  )职业道德。

    • A.教书育人
    • B.爱岗就业
    • C.为人师表
    • D.终身学习
  21. 反映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不同的本质特征是(  )。

    • A.为人师表
    • B.献身教育
    • C.教书育人
    • D.公而忘私
  22. “作为1934年世界杯主办国首相的墨索里尼几乎包办了比赛的所有组织工作,以实现其把世界杯变为宣扬法西斯主义工具的初衷,借此重温罗马帝国辉煌,鼓吹大国崛起。”这段文字表明(  )。

    • A.墨索里尼希望重塑罗马帝国的辉煌
    • B.墨索里尼十分重视世界杯的举办,事必躬亲
    • C.世界杯曾一度成为政治的奴役和工具
    • D.政治人物对于体育赛事的过分关注通常包含政治目的
  23. 人类在长期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原则是(  )。

    • A.社会公德
    • B.家庭道德
    • C.职业道德
    • D.法律规定
  24. 2007年11月10日,国务院决定从2008年春季学期起免除(  )。

    • A.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
    • B.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
    • C.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学杂费
    • D.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杂费
  25. 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作者是(  )。

    • A.加缪
    • B.萨特
    • C.米兰·昆德拉
    • D.波伏娃
  26.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的实施体制是(  )。

    • A.国务院领导,省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
    • B.省政府领导,县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乡(镇)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
    • C.市政府领导,县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乡(镇)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
    • D.国务院领导,市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
  27. 关于友谊的深浅,可以由下列哪一个成语看出情谊最为深重?(  )

    • A.莫逆之交
    • B.金兰之交
    • C.刎颈之交
    • D.点头之交
  28. 中国画和西洋画最大的不同在于(  )。

    • A.中国画重线条,西洋画不注重线条
    • B.中国人物画不讲究解剖学,西洋人物画讲究解剖学
    • C.中国画追求神韵,西洋画追求形似
    • D.中国画以自然为主要题材,西洋画以人物为主要题材
  29. 下列分别是鲁迅、巴金、老舍的作品,正确的是(  )。

    • A.《孔乙己》《春》《龙须沟》
    • B.《茶馆》《日出》《屈原》
    • C.《祥林嫂》《秋》
    • D.《龙须沟》《孔乙己》《春》
  30. 从(  )上看,应用文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有一套为内容服务的相应体式。

    • A.表现手法
    • B.表现主题
    • C.表现形式
    • D.写作重点
  31. 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  ),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A.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 B.教育特点
    • C.教学规律
    • D.教学特点
  32. 我们常说的“书香门第”中的“书香”是指(  )。

    • A.书的香味
    • B.植物的气味
    • C.文化素养
    • D.贵族传统
  33. 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坚持(  )的原则。

    • A.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 B.惩罚为主、教育为辅
    • C.教育与惩罚并重
    • D.开除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