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冲刺试卷三
-
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
张曙光
①近些年来,价值观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是,作为价值观核心概念的“价值”及相关概念,在国内理论界一直存在着许多似是而非的看法,影响了我们对价值观问题的理解,因而有必要理清一些基本概念。
②现代价值观的“价值”概念,直接来自于经济学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但就其拉丁词的本义和现代哲学语境中的含义而言,却远远超出了经济学的范畴,是一个包含伦理学、美学、宗教学、政治学所指涉的具体价值形态的,与“善”通用的概念。因而,价值首先指的是人们所希冀和追求的“好”生活,表征着人的存在的目的性;经济学意义的含义只是第二位的。
③但目前存在的一些对价值的界说,恰恰是这种意义的倒置。无论是过去把“价值”归结为“效用”,还是现在把价值等同于“利益”,都是倒置的例证。如此一来,价值的理想性和超越性不见了,因而也就谈不上对各种效用和利益问题的批判性审视了。其实,正是价值由现实趋向理想的向度,在人们的观念世界耸立起一个与完满和终极的整体相关联的价值观。所以,作为人的生命之自觉形态的价值观,不仅能够引导人们追求自身的利益,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还能够召唤人们不断地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
④如果把价值归结为利益,又进而把利益作为思想的坐标,那就只能产生功利的并且是近视的价值观——以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的东西作为人的价值尺度,而不是看重人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行、真才实学、精神境界。的确,“名利”并不纯然是人的“身外之物”,而是构成人的社会规定性的要素,这些要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证人的社会存在和能力,在现代社会尤其如此。但是,这些东西只是人们借以实现自由的有限手段。如果人们在某一社会中普遍地陷入名缰利索,人的生命价值的平等和人格尊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维护,那么这个社会就“异化”了。这也是我们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问题:
(1)文章第③自然段提出了“与完满和终极的整体相关的价值观”,请简要阐述这个价值观所产生的作用。(4分)
(2)文章结尾画线处“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这个“根本原因”是什么?(10分)
-
请以“我为什么要当老师”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据、论点清晰,不少于800字。
-
被尊称为“交响乐之父”的是( )
- A.海顿
- B.贝多芬
- C.巴赫
- D.莫扎特
-
某重点大学毕业生小李,在公开招聘中以优异的成绩被聘为某初中老师,刚上班时,他虚心向同事请教,认真备课,努力把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工作高度负责,教学效果好,在期末的评定中成绩优越,但随着工作的熟悉与社会交往的增多,便越来越不重视备课和对教学环节的把握,开始变得浮躁,他认为:“教师上课就那么回事,我备好一遍课可以用好多年!”
上学期学生评教,小李排名倒数。校长找其谈话,她还不以为然:“我重点大学毕业生,难道还教不了初中生?”之后,他把对校长和学生评教的不满都撒到学生身上,上课时对不专心听讲或成绩差的学生或挖苦讽刺或罚站.甚至赶出教室。
试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分析这位教师的行为。
-
下列关于教师职业责任的发展趋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社会发达程度越高,教师职业的劳动越复杂,所负担的责任就越大。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就越重要
- B.教师的职责发展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
- C.教师的职业责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更新的
- D.教师的职业责任发展趋于单一专业化
-
茅盾采用日记体形式写作的长篇小说是( )
- A.《蚀》
- B.《虹》
- C.《腐蚀》
- D.《霜叶红似二月花》
-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书的次日起( )日内,作出处理。
- A.15
- B.20
- C.25
- D.30
-
下面关于《木兰诗》中“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理解正确的是( )
- A.写北方苦寒,用战场的艰苦环境来衬托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 B.以写景来表现北方战场的环境氛围
- C.描写边塞阴森、凄凉的战场环境
- D.运用对偶写环境,衬托战地生活的艰辛
-
下面不是借物喻人的诗句是( )
- A.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 B.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竹石》
- C.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 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
-
贯穿《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其中的核心和灵魂的是( )
- A.爱与责任
- B.职责和要求
- C.权利和义务
- D.鼓励和赞美
-
泰戈尔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是( )
- A.《吉檀迦利》
- B.《新月集》
- C.《沉船》
- D.《飞鸟集》
-
如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 )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控告。
- A.父母或其他监护人
- B.国家机关
- C.任何组织或个人
- D.特定组织和个人
-
1955年的万隆会议,不仅取得了圆满成功,还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主要是因为周恩来提出了( )
- A.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 B.“求同存异”的方针
-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D.拥护社会主义的主张
-
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特定要求不包括( )
- A.以谋生为主要目的
- B.必须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 C.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 D.要达到符合规定的学历
-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转变,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 B.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推广者
- C.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模仿者
- D.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者型的独立的教师
-
杜甫诗歌的风格是( )
- A.沉郁顿挫
- B.自然飘逸
- C.质朴自然而形象鲜明
- D.绮艳
-
在教育行政诉讼中,对于当事人的起诉,人民法院经审查,应当在接到起诉状之日起( )日内立案或裁定不予受理,当事人对不予受理的裁定不服,可以提起上诉。
- A.3
- B.5
- C.7
- D.10
-
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
-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 C.提高教育研究能力
- D.提高师德水平
-
有“乐圣”之称的作曲家是( )
- A.李斯特
- B.莫扎特
- C.贝多芬
- D.肖邦
-
近几年,在许多场合见义勇为被自我保护替代了。事实上,人需要的不仅仅是自我保护的智慧,更需要的是勇气和血性。很难想象,如果我们的民族在某一天再一次面临危亡的时候,我们的国人是不是要用“自我保护”的口号来心甘情愿地做“亡国奴”呢?这段话主要支持的论点是( )
- A.见义勇为让位于自我保护是现在社会的流行观点
- B.不能借口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而忽视勇气和血性的培养
- C.如果没了勇气和血性,一些中国人将有可能做“亡国奴”
- D.自我保护意识应被取消,因为我们需要的是勇气和血性
-
我国1950年开始至1952年基本完成的土地改革( )
- A.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 B.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
- 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 D.彻底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土地制度
-
教师与学生的( )是连接师生之间的一座永恒的友谊之桥,这座桥可让老师真正的了解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 A.平等
- B.沟通
- C.真诚
- D.关爱
-
教师的终身发展有四个层次,其中,能研究教学,追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个人价值的实现,在学生的成长中求得自我发展,属于教师发展层次中的( )
- A.较低层次
- B.合格层次
- C.较高层次
- D.最高层次
-
关于语文教学中的设疑和提问,下列说法不妥的一项是( )
- A.设问要有针对性,富有启发性
- B.设问措辞要精当,选择适当的设问时机
- C.设问速度要适中,有必要的停顿,注意学生的反馈
- D.如果学生回答正确就及时肯定,如果学生回答不对,那就不管
-
当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以教谋私,热衷于“有偿家教”现象,这实际上违背了( )
- A.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 B.依法执教的职业道德
- C.严谨治学的职业道德
- D.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
-
托尔斯泰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这意味着教师要( )
- A.关心学生、了解学生
- B.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 C.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
- D.把热爱事业与热爱学生结合起来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愤”与“悱”的意思是( )
- A.愤:心求通而未得之。悱:想说而说不出来。
- B.愤:愤怒。悱:口欲言而未能其貌。
- C.愤:感觉不满足,努力地去做。悱:感觉心情不舒畅。
- D.愤:因不满足而心情激动。悱:感觉心情不舒畅。
-
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的底蕴。隋朝时修筑的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工程是( )
- A.大运河
- B.赵州桥
- C.长城
- D.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