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答

2012年11月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专家命题预测(10)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齐白石先生幼年家境贫寒,没有上学的机会,长大后做了木工,四十岁以后才开始自学绘画。他虚心求教,勤学苦练,终于在画坛独树一帜,成为著名的国画术师。

    问题:

    (1)试述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2)在齐白石先生的成才过程中哪些因素起关键作用?对你有何启示?

  2. 班集体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照本宣科”的张老师

    张老师教高中历史。他上课有一个习惯:就是不断地换眼镜。张老师有两副眼镜,一副是近视镜,一副是老花镜。他读课本的时候,就戴老花镜。他一旦戴上了老花镜,就像黄牛喝水一般只管喝水,不轻易抬头。有时学生不听他上课,吵闹太厉害,他就换上他的近视镜,抬头看着学生,大吼一句:“闭嘴,吵什么吵。”

    “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魏老师

    魏老师是学校新来的大学生,也是学校唯一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开学后,全校老师都来听魏老师上课。魏老师的课令老师们大开眼界:他根本不讲课文,不知从哪里选了一篇课文把原来的课文给替换下来。

    校长支持魏老师的做法,说代表了“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新方向。魏老师也解释,现在不是考教材,而是考课程标准。所以,没有必要拘泥于课本,教师应该开发自己的教材。学校老师们很不服气,按照他们的经验,考试虽然不完全考教材上的知识点,但教材上的知识点总是重要的,怎么会忽然变得与教材没有关系了呢?

    几个月后,有学生家长来找校长投诉,抱怨魏老师不讲课本,教学太随意了。校长虽然安抚家长说“老师有权利调整教材”,但家长的投诉让校长开始对魏老师的教学方法产生怀疑。

    期末考试到了,阅卷的结果是:魏老师班上的语文成绩最差。

    问题:

    “新课程”有一个流行的课程口号:“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这个口号是有意义的,但也容易误解。结合材料分析,你是如何看待张老师的“照本宣科”和魏老师的“随意调整”的?

  4.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5. 简述学习动机的作用。

  6. 论述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7. 陈述性知识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

  8. 只要升学率提高了,学校就实现的素质教育目标。

  9.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哪些?

  10. 教育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11. 榜样的特点,示范的形式及榜样示范行为的性质和后果都会影响到观察学习的效果。

  12.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3. 《学记》中“学不躐等”所体现的教育原则是(  )原则。

    • A.循序渐进
    • B.直观性
    • C.启发性
    • D.因材施教
  14. 人在激情状态下认识和自信能力会减弱,所以总做错事情。

  15. 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  )。

    • A.道德认识
    • B.道德情感
    • C.道德意志
    • D.道德行为
  16. 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第三个阶段是(  )。

    • A.认知阶段
    • B.联结阶段
    • C.评价阶段
    • D.自动化阶段
  17. (  )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两类。

    • A.马斯洛
    • B.韦纳
    • C.阿特金森
    • D.海德
  18. 教育者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道德实践活动,这符合中学德育(  )的原则。

    • A.言行一致
    • B.正面说服教育、积极引导
    • C.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 D.通过集体进行教育
  19. 一个人在解决问题时能触类旁通,说明这个人的思维具有(  )。

    • A.流畅性
    • B.变通性
    • C.独创性
    • D.新异性
  20. “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办教育,注重培养合格的公民”所体现的教育目的论是(  )。

    • A.个人本位论
    • B.宗教本位论
    • C. 社会本位论
    • D.兴趣本位论
  21. 教学过程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增大意义的过程,是“从中学”的过程。这一观点是由(  )提出的

    • A.赫尔巴特
    • B.夸美纽斯
    • C.杜维
    • D.凯洛夫
  22. 教师通过协调课堂中的各种关系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称为(  )。

    • A.课堂凝聚力
    • B.课堂气氛
    • C.课堂控制
    • D.课堂管理
  23.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

    • A.认识能力
    • B.交往能力
    • C.合作精神
    • D.实践能力
  24. “狼孩”的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  )。

    • A.缺乏营养
    • B.遗传因素
    • C.狼的影响
    • D.缺乏社会性刺激
  25.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 A.陶冶法
    • B.锻炼法
    • C.说服法
    • D.榜样法
  26. 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

    • A.科技进步
    • B.生产发展水平
    • C.政治需要
    • D.产业革命
  27. 中学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  )类型。

    • A.科学的、艺术的、人文的
    • B.上等的、中等的、下等的
    • C.理想的、现实的、功利的
    • D.权威的、民主的、放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