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标准预测试卷(10)
-
一名初中学生向语文老师报告说,她新买的一本新华字典不见了,而她曾在这本新华字典的背面写了个“宝”字。老师问明情况后,让这名学生先不要张扬,老师帮她找一找。这位老师来到教室说,前两天老师布置让每位同学都买一本字典,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字典拿出来让老师检查一下。检查中,老师发现一名女生的字典后面一页写了个“璧”字,而这显然是在原来“玉”字上面改的。老师当时迟疑了一下,这名女生顿时满面通红。但老师并没有表现出什么,而是继续检查其他学生的字典。后来老师了解到这名女生平时品德很好,但她家境贫寒,母亲抱病卧床。因为还要给母亲买药,一本11元的字典对她来说是很难买得起的,而老师当时要求每个同学必须买一本字典。了解了这些情况后,老师当着全班同学宣布说,某某同学的字典找到了,是其它班的同学拣到的。
问题:试分析这则案例中语文老师的做法是否妥当,为什么?
-
某中学初二(3)班是全校有名的乱班,上课纪律混乱,打架成风。班上有一名“在野学生领袖”,喜好《水浒》人物打抱不平,常常“为朋友两肋插刀”。打架时,只要他一挥手,其他人就蜂拥而上。班上正气不能抬头,班干部显得软弱无力,全班同学的学习成绩逐步下降。
问题:
(1)如何将乱班教育转化为优良的班集体?
(2)如何正确对待和教育转化“在野学生领袖”?
-
教师专业化需要哪些基本条件?
-
教师应如何备课?
-
简述班主任的作用。
-
制度化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
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强化分正强化和负强化,无论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其作用都是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
简述操作技能培训的要求。
-
处罚法能消除不良行为,强化法能培养新的适应行为。因此,两者结合使用会更有效。
-
直接检验方式是检验假设的唯一方式。
-
到了内化阶段.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
全身松驰法由( )在20世纪20年代首创。
- A.沃尔朴
- B.福勒
- C.雅各布松
- D.奥苏贝尔
-
国家对在中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称( )。
- A.中学教育目的
- B.中学教育目标
- C.中学教育原则
- D.中学教育内容
-
把大班教学、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的这种教学形式叫( )。
- A.特朗普制
- B.道尔顿制
- C.分组教学制
- D.班级授课制
-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学生要解决的矛盾是( )。
- A.信任与不信任
- B.勤奋感对自卑感的矛盾
- C.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的矛盾
- D.自主对羞怯、怀疑的矛盾
-
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
- A.孟禄
- B.洛克
- C.卢梭
- D.利托尔诺
-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 )
- A.主体性
- B.创造性
- C.间接性
- D.示范法
-
一份教案的核心是( )。
- A.提出教学目的
- B.选择教学方法
- C.涉及教学进程
- D.规划板书内容
-
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并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是( )。
- A.赫尔巴特
- B.夸美纽斯
- C.洛克
- D.杜威
-
布置课外作业的目的是( )。
- A.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 B.复习已学过的教材,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
- C.使学生掌握新知识
- D.使学生对所学教材当堂理解,当堂消化
-
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 )了。
- A.大
- B.多
- C.小
- D.增加
-
奥苏伯尔提出的三个主要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是( )。
- A.结构性、可操作性和可辨别性
- B.稳定性、可利用性和结构性
- C.可操作性、可利用性和结构性
- D.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
-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
- A.获得知识
- B.习得学习方法
- C.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 D.建立知识系统
-
“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 )提出来的。
- A.赫尔巴特
- B.巴班斯基
- C.布鲁纳
- D.赞科夫
-
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 )。
- A.课程内容
- B.课程目标
- C.课程结构
- D.课程理念
-
由于一个学生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属于( )。
- A.正强化
- B.惩罚
- C.负强化
- D.消退
-
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 )。
- A.否认
- B.文饰
- C.投射
- D.幻想
-
范例教学有三个基本特征: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其中范例性是针对( )而言的。
- A.教学内容
- B.学生
- C.教学活动
- D.学生主体状况
-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 )决定着教育工作应该因材施教。
- A.顺序性
- B.阶段性
- C.差异性
- D.不均衡性
-
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
- A.格塞尔
- B.杜威
- C.华生
- D.霍尔
-
教师角色态度动态发展的关键因素是( )。
- A.学生的表现、要求和反馈
- B.领导批评
- C.家长意见
- D.社会舆论
-
群体是中学生健康成长、顺利完成个体社会化所必需的( )。
- A.教育条件
- B.社会条件
- C.客观条件
- D.物质条件
-
主张教师不再向学生传授系统知识,而是辅导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 A.复式教学
- B.分组教学
- C.设计教学
- D.道尔顿制
-
致力于发展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德育模式是( )。
- A.认知模式
- B.价值澄清模式
- C.社会学习模式
- D.体谅模式
-
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
- A.生产力发展
- B.科技进步
- C.教育技术进步
- D.产业革命
-
课堂上有的学生会开小差。这属于( )。
- A.注意的分散
- B.注意的转移
- C.注意的分配
- D.注意的稳定
-
人际吸引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和( )。
- A.态度一致
- B.行动一致
- C.观点趋同
- D.相互理解与扶持
-
“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的课程理念是( )。
- A.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收获
- B.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
- C.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 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
“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
- A.陶冶教育
- B.榜样示范
- C.实际锻炼
- D.品德评价
-
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认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优越职业的教育家是( )。
- A.夸美纽斯
- B.凯洛夫
- C.赫尔巴特
- D.乌申斯基